***SORRY!!! 重大更正!!! 文中的樂意山應該是沈雲山 (請查閱"回應"中的更正啟示及沈雲山歴史資料)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觀塘是一個只有喧鬧和擠迫的地方,沒有可能找到一刻的憩靜。對很多人(當中包括部份的觀塘人)來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孫驊聲在城市規劃論壇中所指出的山水接連,市民可以從山上踏單車到觀塘市中心的說法是天方夜譚。其實,山水接連中的「水」不是臭得遊人連五分鐘也不願停的海旁,而「山」也不是己建高樓大廈的「斜路」。部份觀塘重建區的居民不太擔心重建,原因是「觀塘人」的流動性高,社區網絡大。這個網絡不只伸延至富都戲院的「斜路」,這個網絡大得連山也容得下。
只有鱷魚山的觀塘
上年九月,來自內地的孫教授首次提到山水接連的建議,當中的主角之一「山」從來沒有被人以文筆詳細記錄過,她的名字叫樂意山。樂意山其實還有多個名字,原本為鱷魚山,但因缺乏文字的記錄,所以由來己不太清楚,聞說,其後為求動聽,便取名樂意山。還有另一個名字為水塘山,因山上有水庫而得名,這個名字也為最多「晨運客」使用。使用不同名字的落差大得難以置信,正式的文字記錄不會用「水塘山」,晨運客也不知有一座名為「樂意」的小山。
樂意山位於觀塘區的「邊緣」位置,觀塘區議會的「管轄」範圍。不過因為山腳位置已是建築物,當中包括聖若翰小學及佐敦谷公園,所以難以界定面積。尋找網頁,樂意山多數會在學校的簡介出現(包括我的中學和小學)。如聖若翰堂的簡介「當時(五十年代)的觀塘,既沒有大街小巷,更沒有商業店舖,只有樂意山(前名鱷魚山)」。
可以在觀塘放風箏?!
樂意山在觀塘人的心目中有不同的用途,最普遍的是晨運地點。「晨運客」來自「四方八面」,順天邨、觀塘中心,還有最近的樂華邨。復華村是樂華邨的前身,在觀塘工業區剛開發的時侯,她是工廠工人的臨時居所。樂意山的路特別斜,要登上山頂也不容易,不過大部分的晨運客也會一登山頂,為的不但只是要挑戰自己,為的還有山頂風光及設施。
登山當日,烈日當空,在登山的途中,遊人自休地在涼亭下休息和午睡,伴隨他們入睡的還有不同的風景。我們可以遠眺觀塘、九龍灣、飛鵝山、獅子山、北角及維港,在山上,你可以以一指把APM壓扁。山上除了有觀塘區議會的設施,還有一名筆名為「愛心宇」的提筆,主題是「改善人生‧健康快樂」。新的觀塘從建計劃能否為我們提供快樂的人生呢?
一登山頂,可以看見的是一片廣闊的平地,還有一條400米長的開放跑步徑及簡單健身設施。不過最能吸引我的還是一片廣闊平地,她一直是放風箏的熱門地點。無論任何天氣,這座小山也十分「好風」,是還未受屏風樓影響的「褔地」,不需要用盡九牛二虎之力,風箏一離開手便自動起飛。
樂意山不但會因四時而變,還會節日而變。在中秋節,小童會上山玩燈籠、點蠟燭,這還不算熱鬧,最熱鬧的還是年初二。每逢年初二,特別在樂華邨還未建築前,觀塘的居民便一家大小上山看煙花。「嘩!~」「嘩!~」的聲音隨煙花起落。
不要填補空間,只要公共空間
新的觀塘市中心設計看似美好,綠化率大增,休憩空間增加,更有淙淙流水,被稱為城市中的綠洲。但糖衣中包含的又是一個甚樣的空間呢?回看小山,雖然沒有精心的園林佈局,但真正的公共空間卻可以直接在這裡找到,活在同一個社區的人可以自由地使用這個空間。要在新的公園午睡,是只會在做夢才會發生的事,一塊石頭在遊人的提筆下,存在的意義不再只為填補空間,還可將不同的遊人連繫,把要傳送的句子直入心靈。那我們又何須需要一個只有假山假石,擴大面積只為「篤眼篤鼻」的公園呢?
頽安
樂意山的其他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8009243@N07/archives/date-posted/2007/04/27/detail/
10 留言
Comments feed for this article
29,四月 2007 於 2:33 上午
袁智仁
不愧是安安,果然有環保元素令人振奮,我也要多寫一點故事
6,五月 2007 於 12:38 下午
yuenyan
重大更正:之前的樂意山應該為沈雲山/ 水塘山/ 樂華山!!!
估唔到… 一座… 我在她對面的聯合醫院出生的小山;我在十二歲前,家對面,連足不出戶,每天也見到的小山; 中學時每天也行經的小山; 現在一出LIFT口便能看到的小山… 我搞錯她的名字!!! 之前我文章中的樂意山應該為沈雲山!!! 我除了有一份羞愧,還有一點開心,因為不但名字更美,而且有更多的故事~(不是因為安慰自己才這樣說 > _
6,五月 2007 於 12:39 下午
yuenyan
重大更正:之前的樂意山應該為沈雲山/ 水塘山/ 樂華山!!!
估唔到… 一座… 我在她對面的聯合醫院出生的小山;我在十二歲前,家對面,連足不出戶,每天也見到的小山; 中學時每天也行經的小山; 現在一出LIFT口便能看到的小山… 我搞錯她的名字!!! 之前我文章中的樂意山應該為沈雲山!!! 我除了有一份羞愧,還有一點開心,因為不但名字更美,而且有更多的故事~(不是因為安慰自己才這樣說 )
之前所說的樂意山,其實是沈雲山山腳的另一小山,體積比樂意山少很多,不過她和沈雲山的情況大有不同,因為她已被發展成住宅、學校,或者,她已真的成為觀塘人口中的斜路。
而沈雲山,和樂意山一樣,有多個因人們使用、因人們記憶而得到的名字
,她又稱作水塘山和樂華山。在網上查找,沈雲山是武俠小說人的名字。
「「長刀」沈雲山,機智絕頂,狡猾輕靈,善使七尺一寸「長刀」,一套「落馬 斬」刀法,所向披靡,遇上他的江湖惡徒,一見「長刀」,便不敢戰,棄械而降。」
這些應該和觀塘沈雲山沒有太大關係… 真正名字由來在網上沒有記錄。沈雲山,一座160米高的小山,山上有一個抽水站,找到我認為真正的公共空間,這些也沒有錯。1980年之前,山頂有個大水塘,及後被填為我看到放風箏的400米緩跑徑。山谷之前則是堆田區,關閉後改建為生態公園,2010完公。沈雲山的山谷在二次大戰時為防空洞,保護觀塘及牛頭角的居民,但也有傳是亂葬崗。現在十分平靜,每天也有不少人晨運的沈雲山,原來見證觀塘在大戰時的黑暗日子。
頹安
8,五月 2007 於 7:08 上午
夜貓子
… 樂意山,關於這個我有聽過一個說法。樂意山舊稱鱷魚山,是聖傑靈女子中學開校的地方。畢竟是基督教學校,又是女校,鱷魚好像太兇悍,於是取相似音節美其名為樂意山。
你在中原地圖查鱷魚山,地點會顯示在聖傑靈那邊的,功樂道以上的地方應該就是。當然現在山頂已被鏟得無可再平,我畢業後聽說,聖傑靈還建了傳說中的九層高大樓。
至於當年班佐時牧師為何建校於此,亦有一段小故事哩!
8,五月 2007 於 7:17 上午
yuenyan
可否講來聽下呢,我的朋友是聖傑靈校友,但都無提起過啊
最鐘意听故事的原人
27,四月 2017 於 11:48 上午
夜貓子
校慶左右應該會講吧,週會或崇拜之類的。因為牧師受到感召而上了山,並且按照感召決定鏟平山頂開一間女校(老實說大部份學生聽完,內心也很orz,就是因為這樣,上學才這麼折騰,建在功樂道不就好了?)。最初山頂連車路也沒有,要走樓梯,有些師姐要在牛頭角基顯走堂在其天臺上課,所以後來是姐妹校,基顯(那時上下午校未分開)和聖傑靈在升學上很有緣份。
13,五月 2007 於 11:58 上午
生活隨想 » Blog Archive » 回憶‧觀塘
[…] 水塘山,一個非正適的名字,可附近的居民都慣常稱呼它作水塘山,反而這座山的正式名字大概沒幾多人知道,不曾居於觀塘區的人更不會知道它的存在。差不多被遺忘了的小山頭,有過屬於我小時候的美好回憶。那時我家住水塘山附近的順安村,我經常會走到山頂遊玩,有跟爸媽一起去,亦有跟同學朋友們帶著足球到山頂平地較量球技。山雖不高,印象中由順天村入口步行上山不過半小時,可是短短的路程卻隔絕山下的繁華。在山上,你可以遠眺觀塘市中心、牛頭角、樂華村及順天村一帶的景色,通過山麓的另一山道,更可以到達樂華村一帶。已幾有十多年沒上過水塘山,記得有一段時間山下的入口因為工程而關閉,我以為不會再對外開放,一直到看了《活在觀塘》的介紹後,真有衝動想再上去走走拍個照。 讓我印象難忘的地方還有翠屏村前身的七層公共房屋,那時候我們稱呼那地方為雞寮。在我的記憶裡,有過一段這樣的日子,媽媽早上帶著小小年紀的我到觀塘泳池游泳,每次暢泳後都會走到位處泳池對面的巴士站乘搭 13M 巴士回家,在候車期間,媽媽總會讓我到開設於七層公屋下的士多買雪糕,我依然記得於烈日下手挽水泡吃著雪糕的美好片段。應該在八十年代後期左右吧,政府開始重建雞寮七層公屋,變成現在的翠屏村及居屋寶珮苑,可觀塘泳池至今仍然沒有多大變化,依然是我每年夏天必到之地,只是我由當年只在嬉水池及「中池」玩玩水的小孩童,變成到標準池游泳的成年人。 […]
13,十一月 2007 於 10:08 上午
HARRY
想回應你,樂意山和沈雲山是兩座不同的山坡,樂意山近樂華和功樂道一帶,而沈雲山則在順利村和佐敦谷之間。我住了觀塘區逾三十年,首次聽見有人將樂意山和沈雲山相提並論。
21,十一月 2007 於 5:08 下午
yuenyan
勁,終於有人發現了,當時的作者都知道混亂了兩個地方,於是他作出更改。想不到他改正還是不足夠
13,十二月 2008 於 2:02 下午
放風箏先要放下線碌(by On) « 活在觀塘
[…] 自己第一篇在「活在觀塘」文章是寫沈雲山(07年的文章),今天再訪小山,依舊有親切感覺,不過再寫小山,大約數篇文也不夠,因為所觀察及留心的東西和從前大不一樣 ─ 像放風箏拿著的是線,不再是線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