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四月 2008.
茜草灣, 你或許不太知道它的位置。但如果說藍田的麗港城, 你大概會知道在哪裏。沒錯, 麗港城的前身, 正正是茜草灣。所以現在的那一帶還有一間” 茜草灣社區中心”, 就是因為這裏以前就是茜草灣。
當年受重建影響的住戶(約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 大多被分配到雞寮或秀茂坪一帶。盡管那麼多年, 當年茜草灣的街坊在大時大節時仍會回來閒聚。
能夠叫做”灣”的, 當然那裏附近便是沿海, 所以沿茶果嶺道到差不多盡頭, 你會見到天后宮/天后廟, 那你便知這兒以前是海邊。
當年迺草灣一帶都是一些鐵皮區, 再年代遠一點, 更有人在這裏種田。筆者爺爺一輩, 以前便曾在這裏種田了。
現在的迺草灣己變成大型私人屋苑, 可旁邊的茶果嶺仍然很有規模地保留著。
鐵皮屋雖然殘舊, 可他們對公共空間的運用, 卻不是大型屋苑可以比擬: 公園雖少, 但卻有年青老少流連; 空間不大, 但街坊都樂於在這裏閒聊。當然, 鐵皮屋也有其不足之處, 例如洗手間欠奉, 街坊要捧著盤子到附近洗澡; 鐵皮或用木板搭成的屋子都容易發生火警。可幸是街坊都自發組織小組或協會互相幫忙, 這些, 與我們平日用"看更"去維持屋苑環境和跌序, 是兩種很不同的思維。
適逢近幾天是天后誕, 這裏四周更是張燈結綵, 好不熱鬧。只希望這裏一帶能繼續維持其生活和生態, 不要像只有迺草灣這麼一條出路。
圖為八十年代的裕民坊
相片資料來源︰政府新聞處
官塘的前身是做鹽,可惜這片段已經找不到了。
我們記憶的印象中,官塘依舊是工業。路牌還寫着一個似有還無的「觀塘工業區」的名字。
看着八十年代的相片,就知道工業城市不止是有工厰,個中規劃殊不簡單。相片中依舊健在的是銀行、麥當勞、銀都戲院,寶聲戲院只成給人憑弔的名稱,裕民坊的酒樓都成為一間間的電話公司。 繼續閱讀文章 »
(轉載自25-4-2008 蘋果日報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80425&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1031335)
牛 頭 角 下 村 將 於 明 年 開 始 重 建 , 但 村 內 近 百 個 因 清 拆 重 建 影 響 而 搬 到 該 村 的 商 戶 , 聲 稱 擁 有 舖 位 「 三 權 」 , 即 租 用 權 、 轉 讓 權 及 承 繼 權 ; 商 戶 又 不 滿 房 屋 署 賠 償 太 少 而 拒 絕 搬 遷 , 更 不 排 除 向 法 院 申 請 司 法 覆 核 , 以 爭 取 合 理 賠 償 。 房 署 表 明 , 自 88 年 開 始 便 按 整 體 重 建 計 劃 賠 償 給 商 戶 , 強 調 他 們 現 仍 可 自 由 轉 讓 舖 位 。
聲 稱 擁 有 舖 位 「 三 權 」
牛 頭 角 下 村 二 區 重 建 關 注 組 發 言 人 許 國 治 表 示 , 政 府 60 年 代 開 始 清 拆 寮 屋 , 在 寮 屋 經 營 的 商 戶 在 無 償 的 情 況 下 要 搬 入 屋 村 繼 續 經 營 ; 商 戶 經 過 多 年 爭 取 , 於 74 年 得 到 當 時 房 委 會 主 席 黎 保 德 答 應 , 確 認 商 戶 有 商 舖 的 租 用 權 、 轉 讓 權 及 承 繼 權 作 補 償 。 許 國 治 說 , 房 委 會 視 他 們 為 普 通 商 戶 , 只 肯 出 每 平 方 米 約 7,200 元 賠 償 金 , 但 商 戶 要 求 將 賠 償 金 加 至 25,000 元 一 平 方 米 。
「 我 都 唔 知 點 算 , 房 署 賠 賠 埋 埋 都 唔 夠 我 村 第 二 度 開 舖 。 」 在 牛 頭 角 下 村 開 村 店 的 陳 太 表 示 , 雖 然 已 年 逾 60 歲 , 但 都 希 望 賠 償 後 到 別 處 開 舖 自 力 更 生 。 她 指 , 房 署 賠 償 太 少 , 根 本 無 法 另 覓 舖 位 , 因 此 會 考 慮 退 休 。
圖為波鞋街一景
圖片來源︰http://www.takungpao.com/2tkp_site2/news/images/08/03/12/gw-61.jpg
資料來源︰東方日報 24/04/2008
作者︰吳家鎚 城 市 大 學 社 會 科 學 學 部 講 師
繼 中 環 嘉 咸 街 露 天 市 集 重 建 項 目 的 反 收 購 戰 一 役 迅 速 落 幕 後 , 市 區 重 建 局 在 旺 角 洗 衣 街 俗 稱 「 波 鞋 街 」 的 重 建 計 劃 又 遇 上 類 似 的 反 收 購 行 動 , 但 其 所 採 取 的 策 略 與 嘉 咸 街 不 同 之 處 , 是 今 次 的 主 事 者 明 顯 地 吸 收 了 嘉 咸 街 的 經 驗 , 其 部 署 顯 見 更 有 系 統 和 策 略 性 , 如 部 分 樓 宇 大 業 主 先 向 屋 宇 署 提 交 物 業 改 建 的 圖 則 , 最 後 亦 獲 屋 宇 署 審 批 ; 事 實 上 , 這 「 只 是 初 步 的 建 築 圖 則 大 綱 申 請 , 情 況 就 如 大 型 樓 宇 維 修 般 如 無 意 外 多 獲 批 准 , 但 若 要 拆 卸 重 建 其 隨 之 而 來 的 程 序 還 需 要 其 他 政 府 部 門 的 審 核 ! 」 明 顯 地 其 目 的 是 藉 此 增 加 其 與 市 建 局 談 判 的 注 碼 。
財 團 收 購 賠 償 額 較 高
與 此 同 時 , 收 購 者 亦 對 外 宣 稱 已 獲 得 九 成 多 的 地 舖 業 主 支 持 和 同 意 合 作 , 只 需 樓 上 住 宅 業 主 也 接 受 他 們 較 市 區 重 建 局 高 一 成 的 賠 償 金 額 , 將 物 業 轉 售 予 收 購 財 團 , 則 肯 定 將 重 建 的 主 導 權 從 市 建 局 手 中 奪 回 。 相 對 於 市 建 局 的 重 建 計 劃 , 這 「 六 贏 方 案 」 更 能 保 障 業 主 的 私 有 產 權 及 平 衡 各 方 利 益 , 同 時 由 於 方 案 賠 償 安 排 由 私 人 負 責 , 市 建 局 亦 可 省 回 花 在 此 項 目 上 廿 多 億 元 的 虧 損 。 老 實 說 , 面 對 這 樣 優 厚 的 條 件 , 作 為 小 業 主 也 應 該 仔 細 想 想 將 業 權 賣 給 誰 最 有 利 ? 繼續閱讀文章 »
那是一場震憾。
利東街的一切還在的時候, 那時, 一切還安好。東西雖舊, 但那份人情味, 那份歷史的沉甸, 那份生活的喜悅… 不是說建就建。
宏偉的建築物, 可以在任何地方落腳, 但人民的網絡, 經驗的累積, 生活的體驗, 我不知可用什麼來形容。
2008年4月22日晚上七時, 當我路過此地, 心裏好像被挖空了一樣。我們是那麼的對舊東西感到厭惡, 我們是如何輕鬆的把以前的東西一口氣便扔掉。抱歉! 我又自憐起來!
空擋擋的街道, 沒有什麼行人, 只有四圍的木板, 只有幾輛車, 只見盡頭陽具狀的大廈。
而我, 只能在空檔檔的街道上獨自遊走。
空洞的利東街
過去, 只餘下地面上的幾塊磚
被移平的利東街
究竟香港What is opening soon?
資料來源︰明報 22-4-2008
文╱董啟章
(明報)編按:跟深水埗街坊吃過飯,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承諾的是,今月27 日之前,政府暫不以霸佔官地罪名發 控告信予留下來的十多戶街坊。房協最快於下周提出「安頓」方案,但大前提是:街坊必須遷離。街坊們及關心事件的人們由此 詢問,重建的大口號「以人為本」指向什麼? 「人」又指誰?而本地作家董啟章進╱退一步問: 「人」是何解?
深水埗興華街(K20-23)重建區的錄像短片出爐了,配合街坊以生動別致圖畫和文字創作的展覽,展現出社區生活的豐厚人情。街坊的進取、創意和投入,令 人敬佩。與此同時,街坊亦提出了多贏的「留低方案」,在不影響重建發展的前提下,具體規劃了讓選擇留下的業戶繼續在原區生活和經營的方式。
在深水埗街坊創作的圖文並茂的「街坊給林鄭月娥的八堂課: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發展局長?」的第一課「以人為本之街坊心聲」中,非常正確地把「以人為本」放在 整件事情的首要位置。第一條問題就當頭棒喝: 「以人為本」的「人」字指誰呢?這問得非常好。事實上,這「人」字就是市區重建的核心。如果不是為了「人」,為了讓「人」能活得更好,重建還有什麼理據? 很可惜,到現時為止,我看不到市區重建當局曾認真地把「人」放在首位。所謂「以人為本」只不過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市建局最近恍似從善如流地提出要保育具歷 史價值的舊唐樓,但卻表示對部分業戶不排除採取強制收樓的方法。以「保育」為名而奪「人」私產,破壞「人」的既有生活方式和環境,這叫做「以人為本」嗎? 深水埗街坊的問題中的「人」,答案毫無置疑是指「街坊」,是正在該區生活的「人」。至於其他諸如「發展商」、「官員」、「市民」、「遊客」等「人」,雖也 未必跟重建無關,但肯定不是首要考慮。
關於「人」的問題,我想作一點引伸理解。街坊問的是「誰」的問題,這肯定至為重要,但我們也可以換一個層次,問問「何謂」。「人」除了指每一個活生生的個 體,我們也可以想想,個體的生存必須包含怎樣的價值,才能算「人」呢?我相信至少可以從三方面去理解:人權、人情、人道。 繼續閱讀文章 »
我們都是人, 對天地一切萬物都有感情, 盡管深淺程度不一, 我們對人對物都有一份情意。
一張二十多年的膠椅, 現在市值多少?
住了四十多年的唐樓, 估價應是多少?
人的感情, 又怎能計算?
(按以下"Read the rest"看椅子背後的小故事)
當結論是推倒一切
當一開始沒有提供復修的選擇
又或者期間跟本沒有提出過其他的可行辦法 (還是有提出過, 但只是一方的一廂情願….)
一句”宣佈重建”—
已將”她”判了死刑
那是放棄了一個社區
一種徹底的放棄
一種責任的逃避
別問應怎樣做…
借問五十年後, 當現在新歡都變舊愛
那時一切又再重新再來過?
在推倒一切的今天, 我們又想過嗎?
還是將這些不可知的, 都推倒我們的下一代了…
我們真的天天貪新人新事新建築物嗎?
還是只是用最簡單的方法逃避那不想背起的重?
原來, 都是懦弱的動物
人尤如此
重建何以堪?
資料來源︰太陽報 06/04/2008
隨尠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納入第一階段重建,六條巴士線需要改道,市建局建議將其中四條路線,包括3D、17、89及89X遷往鄰近翠屏眤的福塘道臨時停車場;餘下兩條巴士線16M及26M,則會分別遷往觀塘港鐵站巴士總站及彩虹港鐵站。
觀塘區議員柯創盛認為新巴士總站選址遠離觀塘市中心,不便居民,更擔心會加重觀塘道迴旋處的交通負荷。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每日平均總載客量達八千三百五十多 人次,其中以來往觀塘至慈雲山的3D上落客量最多,每日達一千七百多人次。市建局最近已去信區內的大廈業主立案法團,諮詢當地居民對搬遷巴士總站的意見, 若獲支持,搬遷工作最快明年中完成。
工程改善交通擠塞
而為了配合搬遷月華街巴士總站,市建局會在翠屏道及觀塘道的路口進行改善工程,避免出現交通擠塞情況。 繼續閱讀文章 »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