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十二月 2008.
From Kwun Tong |
文章來源︰星島 31-12-2008
已故名人霍英東是本港老牌發展商,起樓無數,現時不少大型舊樓收購項目,都由霍氏家族持有業權,除了西環大樓外,觀塘重建區內亦有霍家產業,若然這些物業沒有通過協議出售,最終或會頻頻被收購者「起釘」,通過引用強制拍賣或強制收購條例一統業權。
老牌家族頻被「起釘」
霍英東家族現時持有西環大樓單位,該物業於一九六○年由霍英東牽頭,與友人何善衡、黃仲安等共同發展,及後發展商攤分剩餘未出售的單位,至今霍家持有六個單位。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其中西環大樓四五零號一樓E室,現時業主是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該公司股東包括霍英東兒子霍震寰、霍震霆及霍震宇。
消息人士續說,西環大樓有六個單位由該廈發展商之一的霍英東家族等持有,該家族無意出售物業。
另外,至少有五個單位聯絡不上小業主,有的空置多時,亦有的租客承租雖數十年,惟業主近年已沒有上門收租,亦不知所終,因此,該物業最終必須透過強制拍賣一統業權。
另外,市建局如火如荼收購中的觀塘裕民坊重建區,最先亦是由霍英東等發展的,至今霍家亦持有該地段的裕民坊大廈大部分業權,據了解,霍氏等曾有意與市建局以業主作發展心式重建,但最近市建局落實,不會提供業主合作方式重建,故地產界人士指,若然霍氏家族最終不願出售物業,最終或會被市建局,以強制收購條例「起釘」。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即使當只有我自己一個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即使當只有我自己一個
在星星和衞星的天空下
在罪犯, 受害者和倖存者之間
狗兒向著月亮鳴吠
他望著他的手
他以為那是父親的手
當還是小時候
沒找著任何東西便可振作
全景圖從高處看是美麗的
新事物新想法
他的手雖然小但捉緊了世界
現在的城市是一套沒有字幕的外語片
樓梯變了滑道, 滑道, 滑道
他們說街道是危險的
但我唯一感覺到危險的是
是那些沒有感覺的人
花朵的香氣, 城市的臭味
車輛的噪音, 廣場的味道
媽媽的叫喊, 學生的小主意
都在這個空間裏發生
用觸鬚向天空窺探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即使當只有我自己一個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我笑,我哭,我發現我在天空和泥巴之間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即使當只有我自己一個
我笑,我哭,我發現我在天空和泥巴之間
這個城市是一套沒有字幕的外語片
一個鍋子在烹著人們的對話
你好嗎? 多少錢? 幾多點?
什麼事? 說什麼? 可相信什麼?
那麼我們就看…
在爭辯之後我們感受到陽光
你做錯後我們感到懊惱
六米高的橫額在說所有事都圍繞著你
你看看你自己, 其實什麼也沒有
年老的世界 在一起
他們還有勇氣相愛
一首可以令脈搏跳動的歌
讓我們決心起來
掉下苦惱
是唯一的時刻感到真實
那些沒有感覺的人
那些沒有感覺的人
心底裏的脈搏
令事物發生的熱情
讓演進開始
在接觸中激起能量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即使當只有我自己一個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我笑,我哭,我發現我在天空和泥巴之間
我知道我並不是自己一個
即使當只有我自己一個
我笑,我哭,我發現我在天空和泥巴之間
我笑,我哭,我發現我在天空和泥巴之間
我笑,我哭,我發現我在天空和泥巴之間
(原文如下)
(圖右為興順大廈)
(轉載自號外雜誌網上版:http://www.cityhowwhy.com.hk/content/369/369acontent.html, 圖片註釋為編者所加)
概念/策劃/文:LO
採訪: LO、小草
拍攝: 張志偉
服裝安排:SHARON CHIU
(註: 黃秋生背後的是興順大廈, 站立點是銀都戲院天台)
當 影帝遇上歌王,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呢?除了鬥戲較量,還可以真的來一場比武。這場在銀都天台獨家上演的「戲中戲」,涉及不單6月上映的兩部電影最佳男主角: 《老港正傳》黃秋生和《戲王之王》詹瑞文,還有由舞台打到今日銀幕上下的同門師兄弟二十年恩怨情仇/演技大鬥法。西方劍客版《無間道》,移形換景來到草根 觀塘,風流劍客大鼻子出手肉緊,魅影打得抵死搞笑。
SYNOPSIS
第一幕 《風流劍客》:港產大鼻子
時間,先回到1987年。場景,灣仔演藝學院大劇院內。
舞台上只有一男一女,排演的正是法國名著《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當時譯作《風流劍客》)。
男主角西哈諾以長劍,還有他的情詩聞名世界。呀,當然還有他的大鼻子。觀眾席上只有幾位修讀暑期「科藝課程」的年輕學生。L是其中一位,坐在後排的她,看 不清楚舞台上男女主角的樣貌,只聽見一把很動聽的聲音。這把動聽的聲音「植入體內」,直至多年後,L才恍然從電影中認出這聲音來。港產西哈諾和法國電影版 的謝勒狄柏度,兩個都是影帝,同樣有個大鼻子。2007年初,黃秋生在一次記者會上說:我希望再演一次大鼻子。二十年來,《風流劍客》只演過一次,演藝學 院第一屆畢業生傑作。大抵,沒有人夠膽穿上這裝束做第二個大鼻子。當年的舞台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無名小角:加斯貢軍隊中一位見習軍官。原來就是師弟詹瑞 文。
第四幕 號外版:西哈諾大戰魅影
時間,2007年5月8日。場景,觀塘銀都戲院天台。
老戲院總有很多鬼故傳說。話說在香港最古老之一的銀都戲院放映機房內,長駐了一隻PHANTOM。人人都知傳聞中的PHANTOM好歌又好戲,卻從來沒有 人見過其廬山真面目。其實千變萬化MASK底下的PHANTOM無比孤獨,因為高處不勝寒,找不到惺惺相惜的比武對手。直至一日…… 原來銀都放映員才是正宗大內高人,收山多年,希望立地成佛修成正果。誰知PHANTOM趁回歸大典準備來一場山雨欲來的風暴,大內高人唯有破戒重出江湖, 穿上西哈諾戰衣,變身文武雙全大鼻子。大鼻子在放映機房發現魅影,由樓梯跟蹤至天台。兩雄相遇,終於大打出手,上演一場西洋版無間道。兩人身懷獨門「秘 笈」,飛簷走壁利劍交鋒,究竟誰是臥底誰是警察?同門師兄弟要了斷二十年恩怨情仇?當戲王遇上影帝,觀塘舊區天台頓時變成比武∕論劍∕鬥戲的舞台。一場跨 南北跨東西的「戲中戲」。
(銀都戲院內影院內的中間走廊)
(轉載自:明報 | 2008-12-24 B07| 地產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m/pa3.cfm?File=20081224/paa01/lan1.txt )
(圖片和提問為小Q所加)
市建局:觀塘地標建280米最合適
【明報專訊】總成本達300 億元的市區重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城規會本月初批准月華街項目,惟就主地盤要求市建局補充資料,延期審理。市建局日前補交新的視覺影響評估,評估地標若介乎200 至320 米之間高度的影響,最終認為280 米(68 層)仍是地標最適合的高度。
市建局另參照城規會的意見,作出多項新建議:
1)為加強觀塘市中心與開源道之間的連接,會加設行人通道層連接裕民坊、港鐵站、apm 商場,亦不反對24 小時開放;
邏輯疑惑1: 加設行人通道層: 意即架空通道。請問觀塘市中心重建後的架空通道如何連接市中心外? 物華街金舖街? 康寧路斜路? 牛頭角道口的投注站? 還是康寧道後的油站? 在觀塘行走過的都知道這些對面街的行人路十分窄小, 請問如何加建通道層?
邏輯疑惑2: “亦不反對24 小時開放”, 即本來不會24小時開放? 那麼通道用作什麼用途? 原來這好像私人屋苑有限制開放, 就算開放也不未必會24小時。是誰有權決定公用空間的開放時間, 又是什麼原因不24小時開放?
2)為減低商場基座產生的視覺影響,於不增加噪音的原則下,會於詳細設計階段,增加垂直綠化、更多出入口、 更多「通風窗口」;
邏輯疑惑3: “於不增加噪音的原則下” –邏輯錯誤:增加綠化和通風口會增加噪音? 或許那是說有出入口多人流有噪音影響樓上的住客, 特別是酒店住客? 但出入通道是屬於私人樓宇的嗎? 我們有誰可以說條街太噪, 要封出入口呢?
3)為了令行人通道層更多日光,會於通道增加更多天窗等
邏輯疑惑4: 天啊, 街道跟本來就是充滿日光, 既然要建大商場, 多了室內空間, 自然少了陽光。現在說太少陽光了, 要加天窗補救, 那未嘗不可。 但這是否本末倒置了? 就是本來建議建大商場吞噬了街道, 才出現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不是把問題根源解決, 只是補這補那。那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設施;
4)頂層由「酒店公用空間」,改為公眾觀景台、餐飲、商舖。
邏輯疑惑5: 「酒店公用空間」:本來就不是”公用空間”, 因為那是屬於酒店的, 開不開放不到市民決定, 所以用”公用空間”來形容亦是個錯誤, ”公用”其實只限酒店使用者。
現在改為” 公眾觀景台”, 本來是一個進步,但經過港灣豪庭一役, 或者如果你知道APM的公共空間(平台花園)在那裏, 你或許會明白所謂” 公眾觀景台”可以和市民很隔絕。更何況” 餐飲、商舖”是要付費的地方, 頂層只來是有花費才可使用的空間。並不是一個人人都可使用的空間。除了海洋公園之類的公園, 你身邊有那一個公園要付錢才可入去玩滑梯呢?
可與相鄰住宅距離較遠
市建局指出,若地標建至200 米,建築物「腳印」(即覆蓋面積)會增至4068 方米,而與最近的住宅大廈距離會減至59.2 米,認為建至280 米, 「腳印」則減至2100 方米,及與最近的住宅大廈距離增至78.4 米,較200、240、260、300、320 米等選擇,更為理想。城規會就主地盤項目,收取公眾意見至明年1 月13 日。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P13 | 時事評論 | By 張震遠 2008-12-23)
(照片和提問為小Q所加)
重建如何賠償才合理?
賠償往往是市區重建的燙手山芋。上周市建局公布了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自置居所津貼價為五千九百三十七元一平方呎(實用面積),公眾、專業界和某些當區居民的反應完全不同。
賠償標準經立會議決
從報章報道所見,公眾和測量界普遍認為收購價很合理。我可以舉一些例子說明,以觀塘項目內的自住業主為例,如果他的單位實用面積為六百平方呎,用收購價 三百五十六萬元,足夠買一個設施齊備的星河明居實用面積相若的單位;另如他的單位為五百二十平方呎,三百零九萬元賠償亦足以買一個麗港城面積相若的單位, 還可剩下七十至九十萬元。接近六千元一平方呎的實用面積,公眾和測量界普遍認為這個價錢是非常合理的。有些業界人士甚至在報章撰文,認為這個價錢過分慷慨。
思考問題1:
見到一件衫, 你身邊的人都說好靚, sales姐姐話好靚, 街上的人話非常靚, 你係咪要買? 你買, 是由於其他人話你知好靚嗎? 你買, 不是你自己做決定嗎?難道你要買呢件衫, 因為其他都人話好靚?! 你唔買, 係你既錯?
思考問題2:
建築面積: 你屋企內可用面積外, 還包括走廊, 後樓梯所佔的面積
實用面積: 入到你屋企門口的可使用空間的才叫實用面積
買樓是買建築面積的, 不是實用面積的。就是說我買了一家400呎樓(建築面積), 實用率80%, 當市價一樣, 只會被賠320呎的價錢。
然而,有一些受影響業主,認為賠償要九千多元,甚至超過一萬元一平方呎。
對於自住業主,市建局的 賠償肯定可以迅速提升他們的居住環境。觀塘重建項目中,接近七成的自住業主可獲二百萬元至二百五十萬元的賠償,他們一定可以在區內的五大主要屋苑,包括麗 港城、匯景花園、德福花園、得寶花園及淘大花園買到面積和他們現在居所接近,但設施和環境遠勝的單位。投資者和非自住業主所獲得的自置居所津貼,通常會少 於自住業主,但他們得到的賠償,肯定遠超其物業的市值。
思考問題3:
理想居住環境是什麼? 每個人心裏把尺都不同。有人認為這兒方便, 有人認為這裏住了很多年想繼續留在這兒, 有人覺得這兒才是自己熟悉的街道。或許有人覺得五大屋苑設拖好, 但這只是硬件和一些人的想法, 想留低的街坊又如何? 而且大型屋苑有高昂的管理費, 未必每個人也可以負擔。
思考問題4
自打咀巴: 上一段才說
“用收購價350萬元,足夠買一個設施齊備的星河明居實用面積相若的單位…." 又說
“如他的單位為520平方呎,309萬元賠償亦足以買一個麗港城面積相若的單位,還可剩下70至90萬元。“
但原來七成業主都只賠200-250萬!! 那來那麼多錢去買星河明居!
思考問題5:
– 自置居所津貼只是扣減賠償的借口。無論是什麼用途買, 市民都是真金白銀買,為何賠償不同呢? 你可唔可以同個業主講: 我唔係自住架, 你平d賣俾我啦?
其實市建局的賠償,是有所依據的。我們要遵照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二○○一年的議決,以同一地區內的「七年樓呎價」去賠償業主的。
思考問題6:
對了對了, 七年樓呎價, 請問同觀塘市中心那裏內有那一幢是同區? 藍田? 九龍灣也是同區嗎? 這些全都不是七年樓的呎價。同一篇文章, 第二次自打咀巴。
這個「七年樓呎價」不是由市建局自 訂的。我們要公開邀請不少於七家合資格的測計師行去獨立評估。以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為例,因業權眾多我們更邀請十一家測計師行估價,由於希望參加估價的合 資格測計師行超過二十家,我們邀請了當區區議員、業主代表和測計師公會的代表一起見證抽籤過程,並由他們親手抽出該十一家測計師行。這十一家測計師分析了 多個與觀塘市中心的環境和特點近似的區域和樓宇成交個案,才得出五千九百三十七元這個七年樓呎價。這個呎價已經是觀塘重建計劃內樓宇平均市價的二點五倍, 使自住的業主可以迅速改善居住環境。
思考問題7:
賠得多=改善居住環境。這是什麼邏輯?
市建局不但會賠償業主,也會照顧租,租客除了可選擇現金賠償之外,如合乎資格的話,亦可選擇安置往公屋。
思考問題8:
整篇文章就是只這一句講租客的問題。還是我們都想像重建區都是要賠償的吸血鬼?! 租客是重建區內更需要關注的一班弱勢社群: 他們有來港未夠資格上樓的;有租不起一個單位, 只能租一間房的住客和家庭; 也有新來港人士。或許你覺得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合水平, 但這是他們負擔得起的地方。拆了這些地方, 他們就可以租住得起其他地方嗎?
至於商戶方面,市建局會給與自用業主市價另加百分之三十五的賠償,而非自用的商戶業主,也可得到市價另加一成的賠償。
思考問題9:
講商戶也是這一句那麼多。經營生意不是說搬就搬, 某些商戶只能在地面和人流多的地方, 還有特定社會形態出現。例如整鎖匙的, 例如押舖, 例如牛雜豬腸粉….你會在APM找到這些嗎? 還是我們在握殺商舖的生存空間?
現實條件難以樓換樓
賠償是所有重建項目中最常出現的爭議,對於真正自住的業主,「七年樓呎價」這個立法會批准的機制,是保證賠償公平公正的標準。
重建區受影響的業主,常常建議樓換樓,鋪換鋪。在現實層面,這種補償方式在現時的香港未具基礎。立法會在二○○一年決定,以近似重建區的七年樓呎價作為賠償住宅自住業主的基礎。樓換樓等於以新樓作為賠償,已經超出了立法會批准的水平。
在現實層面,樓換樓也極為困難。現時市區可供安置的地皮非常罕有,加上協商收購曠日持久,一般的重建項目,從啟動、規劃、賠償、收購、招標、建設到落 成,少不了要七、八年。如果要在同一地塊用樓換樓方式賠償,在這七、八年間,居民可以住在那裏?他們住在新居所落地生根幾年後,又願不願意再次搬遷?
思考問題10:
既然口口聲聲改善現有居民生活, 當然是以現有居民為大前題。觀塘市中心面積大, 而且分期進行, 絕對比任何一個市建局項目有條件做樓換樓的安排。(牛頭角, 藍田和秀茂坪的公屋重建便是分期原區/村安置居民)
有心做, 絕對可以先建好一座樓, 讓居民遷入, 改善他們的生活, 而不是將這個地方建酒店。整篇文章說的改善生活, 是說以後遷入的人? 還是現有居民?
雖然為現實所限,市建局也竭盡心思,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嘗試尋找出路。在一些重建項目裏,我們按照七年樓呎價作賠償後,讓自住業主多一個機會,優先以市價購買未來落成的新樓宇,或讓商店經營者以市值租金優先租用項目落成後的商鋪。
與私人發展商做重建比較,市建局的賠償比私人發展商更加優厚。在賠償方面,我們要做到公正合理,既要令業主及住戶滿意,但也要適當運用公帑。因為市建局雖然不是以利潤為本的機構,但如果不小心善用公帑,那來資源去協助未來重建區的居民,令市區更新得以延續呢?香港納稅人也不會容許我們不斷向政府「攤大手板」。
過去七年,已經有一萬八千名舊區居民,在我們的重建項目中受惠,但仍有十一萬居民等待我們的協助。現時市建局的賠償方式,或許不是十全十美,但在滿足居民期望,善用公帑兩方面,已作出能力所及的平衡。
我認為觀塘重建項目的業主,應把握機會改善居住環境。市建局於月底出價後的九十天內,會以近六千元的呎價去收購項目的住宅單位。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樓價還會繼續下調,但市建局會履行其承諾,自住業主要把握這個機會,因為市建局近六千元的呎價,在收購信發出九十日後將會無效。
市區重建局主席
資料來源︰rthk 2008-12-21
近百名觀塘居民在裕民坊公園舉行集會,抗議市區重建局早前提出 每呎收購價過低,不足以讓受影響住戶在同區購買7年樓齡的單位。居民代表指,市建局趁金融海嘯壓低收購價,要求公開測量 師報告。代表說,市建局提出以每呎5937元收購的計算方法,是按實用面積計算,若以建築面積計算,根據田土廳紀錄觀塘區的最新成交價。居民只可購買樓齡40年以上單位。
市建局企業傳訊總監邱松鶴說,市建局仍未向每戶居民提出實際賠償價,而根據11間測量師行的報告,早前市建局提出的呎價,可讓居民在同區購買7年樓齡或更新的單位。他又說,下月會在區內舉辦20場諮詢會,以及公開測量師估價報告的中文版本。
(轉載自明報新聞網: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81217/gna1.htm , 照片和思考問題為小Q所加)
觀塘一角 |
觀塘重建呎價4800收樓
相當市值2.5倍 居民促增至3倍
【明報專訊】市區重建局 正式開價收購歷來最大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提出以住宅建築面積每平方呎4800元,全面收購逾1657個業權,足讓自住業主購買星河明居和麗港城等同區二手屋苑。市建局承認,近半年次按危機和金融海嘯令樓市急跌,賠償 價亦急跌兩成,重建區業主對呎價大失所望,勢影響收購反應。
思考問題:
1. 同時間有1657個家庭去星河明居和麗港城買樓, 市場有那麼多空置單位嗎?突然多出來的需求, 會扯高樓價, 到時還可買到這些屋苑嗎?
2. 市建局賠的是實用面積, 但你買的是建築面積, 雖然網上資料顯示這兩個屋苑的建築面積有80%, 但如果你住緊500呎重建區, 賠償金你只可80%面積, 即400呎的地方(未計其他市建局有機會不給的補助)
市建局今年8月委託11家測量師行評估過去5個月的同類地區7年樓齡屋苑價格,以計算觀塘重建項目 的收購呎價。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昨公布,有關實用面積呎價計算結果由最高6122元至最低5193元不等,該局扣除最高和最低呎價,以餘下9家測量師行評估 的平均呎價作為最終出價金額,即實用面積每呎5937元,建築面積呎價為4800元,相當於重建區舊樓市值2.5倍。
思考問題:各測量師行是如何量度度呎呢? 標準是什麼? 當局有公開資料嗎? 市建局是如何選擇這些測量師行呢?
受累金融海嘯 收購價跌兩成
張震遠指出,測量師評估後,認為可以分佈於觀塘、旺角、鑽石山和紅磡等8個市區區域的22個私樓屋苑呎價作比較,屋苑包括同區的麗港城和匯景花園,亦有鑽石 山星河明居和紅磡半島豪庭等較高級的屋苑,落成只有9個月的慈雲山新盤匯豪山亦在參考之列。報告指出,樓市在今年3月高峰期後回落,9月金融海嘯爆發更令 樓市再急跌一成,收購價亦跟隨下跌,較3月的評估下降兩成。
思考問題:
1. 那麼測量師們用那個月的樓價做計算呢?
2. 不是說賠同區七年樓齡嗎? 為何找其他區做比較呢?
市建局﹕賠償足購星河明居
張震遠強調,現時收購價已相當貼市,一 個實用面積600呎的單位可獲達356萬元賠償,足以購買星河明居,若業主購買較便宜的麗港城,更會有70至90萬元餘款,而現時同區共有約2500個二 手樓盤可供選擇。他強調收購價只有90日有效期,市建局不會再加價,90日後會與居民另行商討收購安排,並交由政府協助收回業權。
思考問題: 去到讚石山, 那也算是原區安置嗎? 社區網絡還存在嗎? 是改善誰的生活?
觀塘業主代表於9月中自行委託測量師做市值評估,認為須參考大角嘴帝柏海灣等樓宇作參考,呎價應相當於現時觀塘舊樓呎價的3倍,收購呎價逾1萬元。但張震遠強調,業主代表要求萬元收購呎價屬「幻想」,質疑業主的測量報告不專業。
此外,市建局亦向250個地舖業主商戶提出以平均呎價5萬至6萬元收購,部分裕民坊「舖王」呎價更高逾10萬元。市建局估計,總收購成本達120億元,較原來估計減少20億元,由於業權眾多,整個收購期料長達8年。
文章來源︰太陽報 2008-12-17
市區重建局正式展開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收購行動之際,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昨日批評,市建局在規劃觀塘重建項目時純以商業利益出發,以賺取最大的利潤回報為依歸,斷絕了觀塘區特色的消費社區,例如鄰近仁愛圍的牛腩巷及街坊文化等,漠視區內居民的利益。
不利社會融洽
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昨日公布「可持續城市更新:建設共融社區」研究報告,中心主任陳文鴻指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設計屬典型的房地產發展項目,並無考慮如何改善目前觀塘區面對的人口老化及家庭收入下降等問題。
他又指,重建項目日後興建的住宅樓宇,絕對不會由觀塘原有的中下階層居民入住,而附近的商業設施亦明顯針對中產一族,與原有的老區居民無關,故重建項目只會造成外來人取代本區居民的「飛地效應」,不利社會融洽。
陳文鴻批評當局空談社區可持續發展多年,但重建更新項目往往帶來與原有社區不協調的情況,甚至造成對立。他建議港府倣效外國,在觀塘及黃大仙等舊區成立地區委員會,邀請各界人士就全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全盤思考及探索。
文章來源︰港台即時新聞
市 建 局 以 每 方 呎 實 用 面 積 5937 元 , 收 購 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項 目 的 業 權 , 較 今 年 3 月 旺 角 波 鞋 街 的 收 購 價 低 一 成 五 。市 建 局 主 張 震 遠 強 調 , 收 購 賠 償 足 夠 讓 居 民 在 同 區 購 買 7 年 樓 齡 的 單 位 , 如 果 選 擇 麗 港 城(18年年樓齡) 等 屋 苑 , 甚 至 可 以 有 剩 餘 現 金 。
有 11 間 測 量 師 行 參 與 估 價 , 參 考 了 9 至 12 月 份 的 同 區 單 位 交 易 數 據 。 商 舖 方 面 , 部 分 舖 王 收 購 價 達 每 呎 10 萬 元 。 張 震 遠 強 調 , 市 建 局 是 按 照 原 定 計 劃 在 本 月 底 , 收 購 觀 塘 市 中 心 項 目 , 不 會 因 為 跌 市 而 拖 慢 收 購 進 度 。 市 建 局 指 出 , 今 次 收 購 會 釋 放 過 百 億 元 購 買 力 , 會 創 造 過 千 個 職 位 。
|
觀塘市中心收購成本120億元較原先減20億元。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