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九月 2009.
荒涼,死寂,黑暗,會是未來十二年的寫照,心裏苦笑「可以在官塘看星」。
讀書時,最怕「交叉」,越多越不吉利。樓房上的窗戶掛滿交叉,彷如一個巨大的過三關,但這次要填滿方格才奪得bingo,獲得一座死城,取得一塊地皮。
將軍澳、麗港城、屯門,街坊四散,卻沒有人能回到官塘市中心居住,方便不知從何時起變成奢侈品,為何由買樓,改成買走到地鐵站的那段路呢?
花費五分鐘從觀塘地鐵站出發,走過燈火通明的裕民坊,光輝漸暗,就來到目的地──輔仁街興順大廈上的何寶光跌打醫館。晚上七時,己有店舖關上了鐵閘,我知他們永遠不會再打開,鐵閘上貼着URA收樓的告示。銀都、u right、Boossini已成明日黃花。華義樓只見一家的婦人在炒菜做晚飯。幸好,興順大廈的升降機上,遇上一位熟悉的街坊,心才安定下來。
升降機沒有關門的按鈕,「心急」原來是新近發明的東西。今天,是醫館的最後一天,眨眼間已經40年了,因重建明天他們就要搬遷了。官塘作為香港第一個工業市鎮,歷史不長,設計於1954年,建區於1960年代,40年已經見証整個地方的盛衰。他們是官塘第二所醫館,建於六十年代初,店主何生第一次入官塘時,還是泥路,很有旅行的感覺。當時,他們開醫館是一等一的大事,政府官員、工商名流、甚至石堅,都到來剪綵。這時還未有聯合醫院,醫館對街坊,特別工廠員工尤其重要,沒有保險的年代,他們就是廠醫,負責廠內的健康事宜,料理的不止是跌打,還包括刀傷燙傷等工業意外,工廠老闆順利賺錢,工人工作安全,也要靠他們的努力。醫館裏放滿證書、奬狀、別人送贈的字畫和提字,也有跟霍英東、董健華和鄧小平等合照,不時提醒大家,何生一家對社會和官塘的貢獻。
何寶光跌打醫館的故事很精采,何生總說過不停,從蔡李佛、白鶴派,到調頸嶺和炒蜆小販,他是一本武術和官塘的活百科。對不起,他的故事,有的我已忘記了,但印象深刻是何生的好客和健談,還有醫館的大肥貓。
大肥貓不見了,回到家中,今天何生忙着收拾東西,醫館只剩舊招牌「何寶光中醫 跌打」。百子櫃變成紙箱,看症桌都是紙箱,紙箱取代了一切,一切只能收瑟縮在紙箱。
沒有看到他們關燈的一刻,也不忍見到。因為重建認識何生,知道了何寶光跌打醫館。因為重建要說再見,幸好不用永別,可是跟社區的關係卻消失了,或許應說是社區逝去了。
這些故事還會陸續上演,我們只能見証一個一個的發生,直到官塘變成一座死城。
更多的圖片可見︰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145920&id=777228474&l=d39bfe0fcb
店主何生送給我的禮物,1972年的紙皮石,回到家中,我便急不及待自 行重組
過去武術比賽的奬盃被紙箱包圍
謝謝Marco Sparmberg的相片(http://www.flickr.com/photos/78573292@N00/),這是他的網頁(http://www.m-sp.net/blog/)。
濾光鏡下,走入過去。發黃的照片散發懷舊的味道,感覺不只是裕民坊,而灕蔓着官塘,他眼中的APM已作了古。相中的輸送帶,馬路,象徵高速和進步,跟發黃的顏色對比,相映成趣。
題目︰red
downtown
spectators
APM triangle |
Hoi Yuen Road
觀塘月華街重建項目範圍內有21棵大樹,市建局建議砍掉其中8棵,移植餘下的13棵,以便騰出4.7萬平方呎空間,興建1幢40層高的住宅,總樓面近30萬平方呎,地下3層用來重置現時觀塘道的公眾健康院。(尹錦恩攝)(明報 21-9-2009) (已佚)
月華街巴士總站一棵細葉榕,生長在斜坡上,樹幹達1.5米,樹齡估計有40年以上,具保育價值,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呼籲市建局盡力原址保留細葉榕。(尹錦恩攝)(明報 21-9-2009)(已佚)
文章來源︰明報 21-9-2009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的月華街項目正在招標,環保觸覺批評市建局 擬砍伐或移植工程範圍內所有樹木,包括一棵樹齡逾40年、極具保育價值的細葉榕。樹木專家估計,數十年的細葉榕根部於地下伸展範圍極廣,勉強移植將造成嚴重損害。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下月9日截止入標,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希望市建局叫停投標,或臨時加入修改條款,加強保育發展項目內的樹木。市建局昨日強調,早前委託顧問研究發現,重建項目範圍內約一半樹木可移植,其他樹木並非稀有品種,加上樹木健康不理想而建議砍掉。
巿建局:原址保留不可行
環保觸覺日前與市建局開會,譚凱邦引述市建局代表稱,基於技術限制,例如細葉榕所在位置日後將重建為健康院,原址保留樹木方案不可行,但環保觸覺從發展商獲得標書顯示,細葉榕所在位置,重建後的樓宇其中一層會闢作人工的綠化帶,變相是先砍樹,後綠化,做法甚為荒謬。
砍8棵 移植13棵
觀塘月華街項目內共有21棵樹木均在地盤邊緣,據環保觸覺了解,市建局最初向城規會提交的發展藍圖,明確列出每棵樹木的位置及建議處理方法。環保觸覺後來向3間入標該項目的發展商了解,發覺市建局只籠統交代砍掉8棵樹及移植13棵樹。有發展商曾向他透露,月華街的細葉榕位於人造斜坡上,移植費用高達1000萬元,提出保留樹木的發展商須預留較多資金進行移植,或減低影響中標機會。
長春社:移植恐損樹根
長春社保育經理蘇國賢批評,事件顯示市建局無心保育樹木,否則在樹木保育部分不會如此馬虎。他擔心,移植過程損樹木根部,樹冠亦需大幅修剪,恐會影響樹木健康,應盡量避免移植。
同日新聞︰ 繼續閱讀文章 »
銀都, 茶餐廳, 葯房, 同仁書局, 飛雁洞… 一間間的店給關上了, 自市建局出價,一家家的店子陸逐搬走。但你可知道, 樓上的單位其實已經十室九空, 像一個死城。
樓上還有零星單位在居住, 即使有居民想留下, 但都表示十分擔心自己的安危, 甚至乎要拿著小刀上落樓梯。市建局常說以民為本, 但除了要改善居民日後的生活, 但在這短中間檔期 (市建局稱要分5期12年發展), 那部份還未走的居民的生活又如何呢?
雞先定蛋先?
我們看到重建區內不少樓宇破落, 但一街之隔的瑞和街, 甚至月華街, 樓齡相約, 為何卻未被選中? 那把尺只如何量度? 二十年土發公司說重建, 居民都不敢維修, 後來重建的政策和機構一再變更, 轉眼二十年過去, 說這裏因為殘舊而要拆, 那究竟當初是什麼令樓宇變得殘舊?
討論未足, 計劃先行
在20年來不知去向的社區, 殘破, 無可厚非, 要是真能改善街坊生活, 我們當然樂見其成。 只是居民有沒有可繼續在當區居住的權利? 居民期間如何參與? 所給的意見能否影響整體規劃? 甚至乎是不是給了錯誤期許給街坊? 到時重建後的地方是現在那種庶民生活的地方嗎? 還是我們在攪一個擴大版APM? 在拆遷那麼大的區域時, 相信我們需要更深刻的討論。
福德祠, 也逃不過 |
圖為李頌熹(蘋果日報)
引言
2009年8月4日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成員李頌熹先生對某報章發表對重建居民的賠償問題種種的歪論,重建居民表示極度不滿及憤慨,並強烈要求李頌熹先生向全港重建居民道歉!李氏亦缺席本會邀請的於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正午12時,在觀塘裕民坊公園舉行的對話及辯論會議。強烈要求
主席 林鄭月娥女仕撤除其督導委員會成員資格!對重建街坊有個交待,以平民憤!
伐 李 氏 頌 熹 檄 文
李頌熹你:誤導傳媒-「重建賠償,幾鬼開心」,
李頌熹你:扭曲事實-「重建居民,感激市建」,
你仲衰你:乞五斗米,泯滅良知,謊言大話,
欺凌弱勢,重建居民,弱勢社群,水深火熱,
投訴無門。URA無良:強掠私產,居民無奈,
揮淚忍痛。賤賣家園,痛心疾首,怒氣沖天,
何來感恩?持續發展,“4R”政策,以人為本,
滿紙空言,公平公正:核心價值,發夢痴想,
蕩然無存…李頌熹你:市建「靚模」,跳樑小丑,
助紂為虐,落井下石,蠱惑民心。下車伊始,
弄虛作假,說三道四,指手畫腳,無花叫春?
“你仲欺”吾?民間疾苦,懵然不知,枉任「成員」,
「督導委員」,引君為恥,以君為辱,奴才呻吟,
卑躬屈膝,可悲可嘆,頌熹頌“欺”,雕蟲小技,
嗚呼哀哉!回頭是岸!要求當局,踢出「成員」,
重建居民,齊心奮起,痛斥走狗,重建家園
晚上又碰見那位狗媽媽了,這回只有四隻小狗,
我嘗試在裕民坊街頭紀錄到街尾,可是街上人流太多,
只可紀錄由’影音店’到’麥當勞’一段。
這是黃金時段晚上八點,也是最多人在街上侯車的時段。
你看到時可能會感到很悶,狗仔在人煙稠密的街道碰碰撞撞…
我只想透過紀錄人和小狗在裕民坊行走的速度和障礙,
展示一條街的密度。
重建後,小狗又會到哪裡散步呢,可能只是沈悶的平台花園而已…
在高樓往下望物華街小販市場的簷蓬
這是集時間,民間智慧的一傑作
上:仁信里
下:物華街
右:輔仁街
*中間的軸是電纜和電線
photo taken in 2007
編按︰筆者曾協助這展覽的兩位藝術家於官塘拍攝,他/她們真是有心和有耐性,一位負責繪圖和訪問,另一位則是攝影。籠屋的街坊都對他們記憶深刻,他/她們花上一星期走遍各楝樓宇天台,筆者看過他/她們的相片,對官塘的天台也有新體會,天台就是家,盡顯基層市民的生活智慧和經驗。
大半個世紀以來,天台屋成為香港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規模可簡單到從弱勢居民的簡陋居室至複雜的多層建築,甚至有現代化的別墅式房子。鄔南薰 (Rufina Wu,加拿大)和斯特凡‧坎漢(Stefan Canham,德國)利用建築師和攝影師的工具,記錄五座於九龍舊區大廈的天台戶(最近,九龍舊區已成為香港市區重建局選定進行重建的地方)。兩位作者將 透過文字、建築繪圖,和高解像照片,叙述一個個天台屋居民的故事,為你展現一個嶄新的香港天台屋視野。
開幕:九月十八日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at 6:00pm – 8:00pm
免費入場
Start Time: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at 6:00pm
End Time: Sunday, October 18, 2009 at 8:00pm
閉幕時間︰十月十八日
Location:
光影作坊 Lumenvisum
L2-10,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石硤尾白田街30號
圖片來源︰大紀元
編按︰此為全港重建聯區業主聯會的公開信,反駁李頌熹早前對重建的評論,李先生為 「市區重建策略」督導委員會的成員,前房協主席,現任測量師
您好!就2009年8月4日貴會成員李頌熹先生對報章、傳媒發表的對重建居民的賠償問題種種的歪論,表示極度不滿及憤慨,並強烈要求李頌熹先生向全港重建居民道歉!強烈要求撤除其督導委員會成員資格!誠邀李頌熹先生於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正午12時,在觀塘裕民坊公園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與李氏對話及辯論。重建居民將以大量理據、數據及本身深受其害的個案去証明去揭穿李頌熹先生的謊言及無賴!
李頌熹先生說:
「原本7年樓只賠200萬,但以新樓供市民回遷,代價可能達300萬,屆時可能要加稅應付,市民可否願意?」
「市建局用200萬收購80萬的舊樓單位,已足夠彌補街坊所有的損失……」
「不少街坊都很感激市建局」
「觀塘有人收咗錢之後,買一個單位自住,一個收租。幾鬼開心……」
李頌熹先生可稱為市建局的「模」,禍港害民,睜着眼睛說瞎話,顛倒黑白。增加重建區居民對市建局種種劣行恨之入骨的情緒!並歸咎於政府無能、無監管的怒火,無疑在火上加油!令社會更不和諧。令日後重建工作添矛盾和困難,非社會之福。
市建局2001年5月成立至今,進行接近30個重建項目。每個項目的居民都是怨氣衝天,均需引用《土地收回條例》強制收樓。完全剝奪物業擁有人的自由買賣的公平原則,違反《基本法》賦予市民的「私產權」,剝奪業主的高空發展權,強搶大廈的地權價值,強搶大廈公共地方如位、走廊、後樓梯、周遭公共設施的地面面積。觀塘更是操控十四間測量師行,把慈雲山、新蒲崗的完全不同地區,交通地理位置完全不類似的樓價強加評估。並公然以身試法,以專利為愰子「不准居民影印、拍攝或任何方式傳播《評估報告》」,聲稱「價錢連特首也不能改!!」
市建局收購觀塘項目每實面積呎價5937元。有相當長者部份被剋扣到$3900元/呎。李氏違背社會良心,完全不負責任,必須對自己的言論負責。觀塘居民等足20年,揮淚賤賣資產,100%都買30-40年樓,一部份長者更被市建局掠取資產,揮淚每呎$3,900元接受收購。觀塘居民稱市建局為「穿西裝的賊」,一點也不過份。
西環第一、二街重建項目近期售價建築面積一萬多元/呎。而2003年市建局以實用面積 $3,137元,以約3.5億元買起整個地盤,當時居民也買20-30樓齡的單位,市建局一年平整後,以22億元售出,袋袋平安賺取19.5億元,訂明今後嘉里建設賣樓賺29億元後對分。
觀塘項目重建後的舖面以4萬元/呎,寫字樓、住宅、酒樓就以$8000/呎最保守計算,合共745億元收入,扣除所謂的300億元建築成本,淨收入保守估計至少有400億元進賬。而市建局不受監管的亂說大話,聲稱觀塘項目虧本40億元,但從不敢把詳細的財務數據公佈。引起公眾的嘩然及震驚,實在令人質疑市建局無法無天無監管,找不到任何一條法例去保障其「財務私隱權」,而無須向公眾交待詳細財務數據而不犯法。
「樓換樓」、「舖換舖」,天公地道,市建局應改變角色:市建局不要做全港最大的「釘王」,(每個項目少則至少釘足三、五年;多則霸足二十年)。市建局是「全港最大的地產經紀」(轉售土地,謀取暴利)、市建局是「全港最有財、有勢、有權的地產發展商」每一個項目賺得盤滿缽滿,以最近推出由市建局伙同新世界發展的尖沙咀河內道18號的項目樓盤《名鑄》,以最高建築面積呎價四萬多元出售,平均建築面積呎價亦要一萬七千多元。李氏則充耳不聞,視若無睹?
李頌熹先生完全無資格去說三道四,完全不稱職的「督導委員會的成員」,重建居民誓會把他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填區!
扭曲事實、顛倒黑白、禍港害民、天地不容!
以人為本、以樓換樓、以舖換舖、保護「私產權」!
懇請 林鄭主席屆時能請派員參加,多謝。
並祝 工作順利!
全港重建聯區業主聯會
二零零九年九月七日
聯絡人:葉小姐
電話:9254 2017
行動訊息︰ 繼續閱讀文章 »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