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十一月 2009.

IMG_9987

圖為民間團體舉辦的<<市區重建策略>>民間綠皮書諮詢會

香港市區重建的檢討,本地經驗一直缺席,市建局一邊不斷重覆外地經驗,又指其他地方業主參與等經驗不適合本地。發展局在輿論和民間團體壓力下,終於屈服,進行本地研究,但金錢又是從市建局袋中取出,結果又相中屢次獲得市建局賞識,、多番取得其局方的研究合約和資金的港大社工系羅致光博士主持。研究題目由「亞洲其他城市市區更新政策研究 」轉為現在的「香港巿區更新的成就與挑戰研究」,奇怪的是研究重心,由較中立的政策研究,轉移突出的是香港重建的成就和挑戰

日前,筆者收到羅博士的助理邀請參加檢討觀塘重建的聚焦小組,時間為12月1日(二),早上九時正,筆者由於上班關係未能出席,並查詢為聚焦小焦有否故及在職人仕的需要,於周末或周日時間舉行,羅博士助理的電郵回覆如下︰「是次聚焦小組的對象是居民/關注組織,所邀請及已答允出席的,均是居民/關注組織的代表。」但是居民/關注組織的代表又不用上班嗎?街坊就不用工作嗎?居民/關注組織的代表又是甚麼呢?

觀塘市中心區重建業主立案法團大聯盟(簡稱︰大聯盟)是受直接重建影響最大的居民組織,他們的成員都住在市中心,面臨賠償安置的問題,三年內積極向市建局爭取街坊的權益,理應他們的聲音應受尊重。筆者跟大聯盟查問下,他們都想讓更多街坊參與是次聚焦小組,但羅博士多次以人數為由推搪他們,只能讓一人參與是次小組。他們向筆者表達無奈,多番爭取,港大才答應如果參與聚焦小組人數不多,才多給他們一個後備席位。聚焦小組結果是甚麼?先不論其餘團體是甚麼,每團體一分鐘講話,十個團體十分鐘,一人一段話,均衡參與,結果最多人影響的團體變成一種意見,這是實況嗎?

筆者無法得知羅博士或市建局的心水「居民/關注組織的代表」,只知直接受重影響的「苦主」都不能充份表達意見,確難見到香港重建的「挑戰」。政府諮詢失效,多源於不認真和有前設,就如︰政改諮詢,醫療融資,想不到外判的研究也會犯上類似的錯誤,用時間、人數拒人於千里,難怪突出只是「香港市區更新的成就」

IMG_3412

編按︰這則新聞前段是講述市建局海壇街項目,相關的資料可以上一則文章,現只轉載相關官塘重建部份。
資料來源︰信報  24-11-2009

原文題目︰

醫局街重建料二月內招意向

觀塘區議會今天將討論該區重建第二和第三發展區同步重建的建議;市建局表示,該二區目前已收購逾八成業權,建議同步發展,令第三發展區可提早三年在二○一六年落成。
市建局表示,如果區議會初步意向同意二個發展區同步發展,稍後將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及其他工程報告;由於仍然需要視乎其餘重建區的收購進度,整個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預料完全竣工的時間只會較原本預計提前約半年

觀塘區議會今天將討論該區重建第二和第三發展區同步重建的建議;市建局表示,該二區目前已收購逾八成業權,建議同步發展,令第三發展區可提早三年在二○一六年落成。
市建局表示,如果區議會初步意向同意二個發展區同步發展,稍後將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及其他工程報告;由於仍然需要視乎其餘重建區的收購進度,整個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預料完全竣工的時間只會較原本預計提前約半年。

同日新聞︰

繼續閱讀文章 »

_24gg201

編按︰市建局跟地產商一樣,「發水」又是一例證,着數全取,重建不用補地價,加上市中心靚地,地積比超額,所以長賺長有。

資料來源︰24-11-2009  明報

政府研究收緊豁免環保建築樓面措施以限制「發水樓」,除私人發展商受影響外,去年銷售1300單位及推出多個重建項目發展招標的市區重建局亦受影響。據發展局的抽樣調查,部分重建項目「發水」比例達三至五成,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表示,收緊樓面豁免措施將減少局方收入,但不會因此縮減收購賠償。

負責檢討現時環保建築樓面豁免機制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委員會考慮的建議中,最嚴厲是一刀切取消所有豁免,並立法強制要求發展商興建環保設施,但憂慮此舉增加發展成本,發展商最終將成本轉嫁消費者。委員會亦考慮局部收緊,為環保設施可得樓面豁免設定上限,委員會將委託理工大學歸納公眾意見,並於5月向發展局提交報告。

堅尼地城怡峰 發水58%

屋宇署領導的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於2006年就樓宇發水問題,抽樣研究77個私樓個案,當中包括5個前土地發展公司啟動、於市建局成立後繼續發展和開售的項目(見表)。研究指5個項目中以堅尼地城怡峰的「發水」比例最高,項目總樓面約7.8萬平方呎,當中20%屬環保露台等環保設施獲豁免。另有約38%因用作機房和停車場,因此不用計入總樓面面積內,使總豁免樓面比例達58%。此外,灣仔尚翹峰、西環泓都和油麻地窩打老道8號等項目亦涉三至五成不等「發水」比率

市建局﹕不會減收購賠償

據市建局去年年報,全年共出售1300單位,另批出5.3萬平方呎發展地盤,總收益約14億元,收緊樓面豁免制度勢減少各項目的可建樓面規模。張震遠昨稱,若政府收緊措施,市建局將遵從未來新修訂制度,但承認會影響整體收入。但他稱,單位呎價仍會以市價發售,因此不會影響單位價值。他又指出,即使收入減少,亦不會影響現行收購和補償安排,局方仍按同區7年樓齡政策向居民收購。

市建局非執行董事陳淑莊表示,市建局作為政府法定機構,應擔任市場先行者興建合乎標準的環保設施,和引進節能等綠色技術,一些不必要的會所樓面則須削減,避免無謂「發水」影響社區。

pic 115
官塘是個有不少少數族裔人士居住的地區,這是官塘身為一個舊區的必然現象。

只有在舊區裡,相對較為便宜的起區飲食,才能容納少數族裔人士在生活(在舊區裡居住的少數族裔人士,都不像在尖沙嘴區裡見到的,那些「身光頸靚」的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大部份的少數族裔人士,都是從事低下階層工作,收入低微,並經常遭受到不合理的剝削,因此他們「絕對」沒能力居住在較新發展,生活環境較好的地區。他們唯有在較為殘破的舊區,才能暫以安居。

一天,我走到裕民坊一座大廈的天台拍攝官塘區的照片,發覺那裡的僭建物幾乎全都被拆卸了,但在近地鐵站的一邊,還有一間單層的僭建房屋,望進去,似乎是一間分間了幾個間隔房間的分租屋,也見到一名印巴藉人士從裡面走出來,從衣著看來,相信是那裡的住客。住在這惡劣環境,甚至更差劣環境的少數族裔人士,在官塘區、油麻地區或深水區裡的,實在是非常普遍。除了生活環境差,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還遭受到不少不平等的對待,遭受到歧視,尤其是香港人的歧視。很多香港人都有一種很特別,但又要不得的意識形態,就是對比黃種人膚色較深的族裔的人士歧視,但對膚色較淺白的白種人,卻不會作出歧視行為,甚至產生不明所以的崇拜,真無聊。這意識形態在其他地區的中國人社區之中,也十分報普遍。膚色本身並不代表著是甚麼,不代表民族的優劣,在人人平等的原則下,對有色族裔人士的無理歧視,只顯出香港人的「醜陋」。膚色深,又有甚麼問題呢!那反而大大減少了患上皮膚癌的機會呢!而白人的膚色那麼淺,但卻沒有人會因此誤會他們「膚淺」呢!說笑而已!

在此我要聲明我並沒有對任何民種族的人士存有歧視。雖然許多少數族裔人士,都只能在香港從事低下階層的工作,但事實上,無論是那個階層工作的人,都正在對維持社會的運作,作出貢獻,越是低下階層的工作,便越需要工作者對工作抱著務實的工作態度。比起那些巧取豪奪,投機取巧,抄地、抄樓,抄金、抄股的人士更可敬。正如若果你要去讚賞一個在商界長袖善舞的女強人的時候,我還是選擇去讚揚一位在建築物地盤工作,靠著一身強健體魄工作,幹操活工作,卻養活一家人的地盤女工(真正的女強人)。

香港人有著不少美德,但對別的民族的尊重,實在不足夠,許多人甚至不願多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動輒還說其他民族的人民無文化。有些時候,背著五千年民化的我們,卻被這無聊的自滿蒙閉著慧眼。如果連尊重別個民族也不懂或不願意,反為自以清高,實在是一件可恥的事,亦不是五千文化希望長出來的後裔呢!香港人在大時大節後,留在公眾地方的數以十噸計的垃圾,或是大型集會(不論是民主派的爭取民主集會,還是民建聯、左派攪的無厘頭集會)後,港人「老馮」地留下的垃圾,還有人敢說亂拋垃圾,清潔工人才有「工開」之類無恥的話,實在是打了香港人自己嘴巴,是一種恥辱。我承意邀請大家假日晚上到菲庸聚集過的公園和廣場看看,看看她們集會後收得一乾二淨的地方,大家便會汗顏了,香港人除了一「日日向上」,還得向菲庸「好好學習」一下吧!。

IMG_1171

播放日期︰15-11-2009 香港電台

觀 塘 市 區 是 市 區 重 建 局 歷 來 最 大 規 模 的 舊 區 重 建 項 目 , 面 積 達 5.35 公 頃 , 市 建 局 稱 , 區 內 大 部 份 街 坊 都 支 持 這 個 規 劃 , 但 有 業 主 覺 得 , 重 建 是 一 個 沉 痛 經 歷 。
王 一 民 是 觀 塘 重 建 區 業 主 大 聯 盟 主 席 , 在 重 建 諮 詢 期 間 , 她 與 區 內 超 過 九 成 的 居 民 , 都 支 持 市 建 局 的 重 建 規 劃 , 儘 快 完 成 規 劃 程 序 , 早 日 收 到 賠 償 。 怎 料 , 賠 償 問 題 上 出 現 爭 抝 , 部 份 居 民 更 走 上 抗 爭 之 路 。
市 建 局 在 開 展 重 建 項 目 時 , 要 在 重 建 區 成 立 社 區 服 務 隊 , 協 助 受 影 響 的 居 民 ; 不 過 , 在 市 建 局 的 撥 款 制 度 下 , 社 工 隊 既 要 服 務 市 建 局 , 又 要 協 助 居 民 , 角 色 潛 在 衝 突 , 社 工 服 務 的 核 心 價 值 , 受 到 好 大 的 衝 擊 。
袁 智 仁 是 大 學 研 究 生 , 兩 年 前 開 始 用 網 頁 紀 錄 觀 塘 重 建 項 目 的 過 程 , 他 感 慨 推 土 式 的 重 建 , 破 壞 了 社 區 網 絡 , 社 區 特 色 及 文 化 傳 統 得 不 到 延 續 ; 袁 智 仁 眼 見 街 坊 、 商 戶 一 個 個 遷 出 , 觀 塘 重 建 的 命 運 , 難 以 逆 轉 , 但 在 明 知 不 可 為 而 為 之 的 信 念 下 , 以 人 為 本 , 保 育 社 區 的 訊 息 , 已 在 點 點 滴 滴 中 傳 遞 開 去 。


DSC00162DSC00167DSC00170DSC00196DSC00203DSC01085DSC01087DSC01090DSC02745DSC02774DSC02776DSC02781DSC02794DSC03183DSC04116DSC07393DSC07918DSC07920DSC08828DSC08835

各位朋友,對不起!在我那篇「香城茶餐廳」裡,提及一間名叫「回春園」的藥行,但那藥行真正的名字,應該是「長春」。在下沒有攪清楚是「乜春春」,便胡亂寫出來,真抱歉!此外,早前我到過「香城」,吃了一碗牛雜麵,水準合格,我也推薦大家去試試。在官塘,想起吃牛雜、牛腩,除了裕民坊那幾間四十多年的老字號粉緬店,也可到「香城」呢!但如果想去裕民坊吃,便要快一點,那一帶區域,將會被舊土發新市建移為平地,然後交地產商發財了。吃牛腩、不要「瘦」的,也不要太「肥」,「半肥瘦」最可口。吃牛雜,因人品味不同,我較起歡牛腸,牛膀我最不喜歡。介紹大家吃「半肥瘦走膀腩雜麵」,是人間絕色美食,包醫「厭食症」,但切記不可多吃。

相片來源︰http://www.hudong.com/wiki/过海隧道巴士619线

編按︰想不到舊麥會有這樣的世界紀錄,不愧為大家生活的地標,比萬人耍太極,千人跳大繩來得真實,卻要被70層高樓取代。翻看相薄,竟沒有一張舊麥的相片,看來有時候身旁的東西,卻是最忽視。想不到地產版看到這則新聞,也有溫情一面,也許是記者自身故事,每個官塘學生的共同記憶。

一則舊麥記的故事分享http://chusherry.wordpress.com/2009/10/20/02-17/

原文題目︰

裕民坊「舊麥記」舖 1.7億售出

文章來源︰明報  12-11-2009

曾於1981年打破全世界麥當勞最高每日光顧人次紀錄、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其中一間「麥記」——觀塘裕民坊麥當勞,將要完成其「歷史使命」。舖位的業主霍英東家族,剛以1.71億元將該舖售予市建局。至今,霍家已出售持有的所有裕民坊大廈業權,套現近5億元。

市建局完成整合裕民坊大廈

霍家近數個月,先以7204.8萬元向市建局出售裕民坊大廈2至5樓住宅,及後以2.4億元出售一批舖位,而於觀塘開業約30年、位於該廈地面及一樓、人稱「舊麥記」(用以區分康寧道的分店)的麥當勞舖位,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顯示,霍英東3名兒子霍震霆、霍震寰、霍震宇任董事的源豐企業,剛出售該舖,「讓路」予市建局。恒生(0011)亦剛以3.258億元出售該廈自用多年的地舖,至今市建局已整合整幢裕民坊大廈的業權。

該舖多年來一直是裕民坊的地標,近20年來,幾乎於每一個觀塘區學生也曾於該舖留下足跡。而位於該舖對面、前身為寶聲戲院的寶聲娛樂城,業主邵逸夫家族,早前亦以2.18億元售予市建局。

文章來源︰明報 11-11-2009

 

恒生銀行(0011)剛以3.258億元向市建局 ,出售觀塘裕民坊70至74號(麥當勞    以下)自用多年的舖位,以該舖面積只2000方呎計算,成交呎價達16.3萬元,成為觀塘重建項目的「舖王」。恒生於1969年以128萬元購入該舖,現勁賺3億多元。
市建局本年3月以1.317億元購入佐丹奴    租用的裕民坊單邊舖王,以實用面積計,成交呎價8.3萬元。恒生裕民坊舖位位於裕民坊大廈地面,裕民坊大廈其餘業權由霍英東  家族持有,早前該家族以逾3億元出售大部分業權,土地註冊處   紀錄暫顯示,該大廈只餘麥當勞租用舖位,仍未售予市建局。
另外,由恒生銀行元老梁昌家族或有關人士持有,位於銅鑼灣    霎東街19及21號(時代廣場旁)共兩幢物業,現推出招標,意向價約2.2億元。

銅鑼灣霎東街舊樓 2.2億招標
韋堅信測量師行商業及投資部董事許偉國表示,上述兩幢為6層高的商業樓宇,地盤面積及樓面面積分別約1540及9780方呎,現規劃為「商業/住宅」用途,最高商業重建地積比率為15倍。資料顯示,兩幢舊樓由梁昌家族於07年8月,以1.48億元購入。許表示,近期投資者吸納市區舊樓作長線投資的個案增加,如銅鑼灣啟超道12號全幢物業以約4億元易手,而位於軒尼詩道的恒和鑽石大廈(崇光    百貨旁)較早時以8.38億元獲承接。

 

 

前幾天,我上載了一幀「香城茶餐廳」霓虹燈招牌的相片到這網上。熟識官塘的人,都會認識「香城茶餐廳」,在協和街、物華街,甚至整個官塘區,「香城茶餐廳」是極少數未被時光和區內發展淘汰的商號。

「香城茶餐廳」的開業時間,我並不太清楚,但相信是在建德大廈(即一九七三年在大廈八樓發生九屍十一命縱火案的大廈)於六十年代初落成後,它便隨即在地下開業經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對一間大企業說來,四十多年並不算是甚麼,但對一間並沒有分店(不像翠華茶餐廳有十間以上的分店)的茶餐廳說來,便是較為罕見(可以與九龍城碼頭附近的「白宮茶餐廳」相比)。早年與「香城」一起在附近開業的店舖,早已結業。這是商業運作的必然現象,並不存在「可惜」或「不可惜」。

在我小時候,「香城」附近,還有一間名叫「福利」的麵包店,售賣各款西式麵包和蛋糕。「福利」這名字,正好反映六十年代,市民對政府增加社會福利的渴求。畢竟隨著市民對社會福利的期望不斷的變改,「福利麵包店」亦早已於十多年前結業了。此外,還有我曾在這網業提及過,現今亦已結業十多年的「偉泰書局」。現今在建德大廈和安寧地下,金飾店林立(九十年代初發生由大盜葉繼歡策劃的連環械劫案),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之初,那裡曾經有多間售賣電器的店舖在營業,當時的電器店,亦未發展之現在由大企業經營的連鎖店。除了「香城」以外,附近亦有一間開業超過三十年的茶餐廳,它就是「美都茶餐廳」,位於建德大廈地下的多間「金舖」中間,它的歷史,雖然不及「香城」,但也見證著官塘區多年來的變遷。

再遠一點,在物華街和輔仁街交界處的康寧大廈地下,還有一間名叫「回春園」的藥行,也經已開業三十多年的了。除上述的店舖外,當然還有我在官塘居住的時候,喜歡帶著幼妹「寶珊」去光顧,為於和樂的「義安茶餐廳」,寶珊長大了後,經常攪錯該茶餐廳的名字,在前面加多了一個「新」字。有機會,我會談談從前「義安」美味的「鮮牛治」和香口的「雞尾飽」。

「香城」最給我深刻印象的,是它的「熱狗」,一個功烘焙熱了,外趣內軟,塗了少許牛油的麵包,加上一條香腸、一兩片番茄,和一片酸瓜,味道配合得非常好(我想靈魂和精髓,就是加了那片酸瓜)。提到「香城」這名字,其實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香港的心態。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粵語長片)裡,「香城」這名字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在吳楚帆、白燕、芳艷芬、胡楓、張英和張活游(楚原的父親)的口中。那時候,大多數的香港人,都並不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大都是因為早年的戰禍(包括日本侵華和國共內戰)和人禍(中共的大躍進和反右運動)等逃到香港,以香港為暫時的棲身和「搵錢」地,期望可以在年老時,時局會轉趨穩定,便帶著財富回鄉終老……。

在我寫「金僑大廈」那一篇文章的時候,亦提及過這現象。不少當時的人,都不像我這一輩在香港出生和成長的一代,對香港有著濃厚的感情,甚至以香港為我唯一的家邦。事實上,上一兩代的人,可能還會有鄉土的觀念,這是無可口非和合理的。但試問一個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成長和受教育、尋找工作和發展事業、生兒育女的、買樓再供款供足一世香港人,怎會對上一兩代人的家鄉有歸屬和認同感呢!因此,倘若有人問我的「鄉下」是那裡,我會說是香港(如問我祖父的,我會說的廣東的肇興;至於家父,也是香港,因為他是在港出生的)。當人問我是甚麼地方的人,我會說我是香港人,如果有人問我最愛世界上那一個地方,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香港」。老人家可能會說這是「忘本」,但我卻不以為然,因為我的「本」,就在香港。如果在香港出生和成長的人,都對香港「無本心」,不把香港擺在第一位,不以香港人的身份為傲,又有誰會為香港的未來作出真正的努力,為活在香港的人謀幸福呢?香港便,只會變成一個任由外來人掏金、投機、抄樓的銅臭城市。在香港出生,也不懂得去愛香港和維護香港價值的人,才是「忘本」。在尊重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大前題下,提升香港人的地區主意和精神,提升香港人的尊嚴,就像其他國家宣揚民族主義(正面的),以民族主義提升社會團結力量,又有甚麼錯呢!

編按︰相關小故事推介 http://blog.terrysham.com/2006/04/blog-post_23.html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6,468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