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五月 2013.

編按︰這是筆者注釋版,想了解市建局這幾年的歷史和Urban Regime Theory可參考這版本,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26-5-2013

張震遠停職,筆者在社交網貼上自釀梅酒道賀照片,一片掌聲,留言者大多自稱衙前圍村、大角嘴、喜帖街、裕民坊的街坊。他在重建街坊眼中,劣評如潮。深水、觀塘、衙前圍村等重建項目,還抗爭不斷。政界反應截然不同,民主派的涂謹申在張暫停職務後,還盛讚他在任市建局表現很好。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擔任發展局長時,稱讚張震遠為公職人員的「最好的一個」。

他代表一代的香港仔,無視弱勢社群,或許只是一條權力的寄生蟲。

與民為敵

重建街坊眼中,他從來不是受歡迎人物。市建局擁有的尚方寶劍,即是《土地收回條例》,可以公眾利益之名,強制收回劃為重建區的土地,發展豪宅。街坊動輒被控告霸佔官地,被警察清場。

筆者數年前參加重建灣仔街市的工作坊,身為市區重建局主席的他,大談市建局活化和昌大押為高級餐廳的感受。現場沒有傳媒,他感嘆說:「食物太貴吃不起」,如果是以現在他的財政狀,或許是事實,但當時聽來極其諷刺。2008年,他出席港大一學生論壇時,公開表示「重建是香港最大的福利計劃」,評論重建中「最大聲音就是釘王」,在場觀塘重建街坊大表不滿,不歡而散。

涂謹申眼中的張震遠是成功人物,但他治下市建局卻爭議不斷,早前,公布啟德的「樓換樓」項目,實際是錢換樓,估計呎價高逾9000元,定價比賠償額高出可達13.3%,比有484單位,更不是原區安置,結果只有2位業主參與,參與率只有0.4%。局方力推的堅尼地城首個工廈重建項目亦恐怕鎩羽而歸,大量業主無興趣賣出單位,結果只得放棄收場。

但為何他深受政界愛戴呢?

純官都忌憚的張震遠

說實話,政府眼中,張震遠自2007年接手,市建局成功轉型,變作影子發展局和地產商。2011至12年,營運盈利達26億,資產達218億,恍如本地二級地產商。跟不少地產商一樣,大量引入前政府官僚,在體制建立豐富網絡,如:譚小瑩(曾於規劃署工作,現任市建局副主席兼行政總監)、郭理高(前地政副署長)、蔡仁生(前警察總部文職關係科總行政主任)、馬昭智(前規劃署的規劃師)、李樹榮(運輸署副署長),他們既熟悉官僚體制,知道政策的空子,在市建局又沒有官僚束縛,以賺錢和發展目的,需要時更可以官僚作護身符。

市建局的權勢之盛,連地產商也忌張震遠三分。2010年,新世界和市建局合作,發展尖沙嘴豪宅名鑄,被公眾指為定價奇高,當時新世界董事總經理鄭家純成為眾矢之的,他痛罵市建局堅持定價,令價錢過高,卻欲言又止,聲稱張震遠不是問題所在,而是局內下層有人「執住雞毛當令箭」。當然市建局壟斷市區珍貴土地,尤其是BSD通過後,收樓成本更高,地產商要取得黃金地段也要靠市建局。 繼續閱讀文章 »

天地有正氣,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

編按︰各位街坊 are you ready? 開香檳,重建街坊頭號敵人,上得山多終遇虎

連日有關「頭號梁粉」張震遠的劇本,在傍晚終於順利完成。先是警方調查香港商品交易所,拘捕一名涉偽造文書的男子。然後政府發出新聞公報,表示接受張震遠的暫停所有公職的要求,再由張發出聲明重申暫停公職的立場,順利「軟著陸」。

然而眾多疑問仍然未解,張是否獲證監會優待?行政會議「無議程」是否為了配合劇本?張會否又如另一行會成員林奮強般長期「休假」?

By 香港獨立媒體網

天氣皓熱,有想過喝杯涼,吃口龜苓膏。

跟30年觀塘涼茶店仁和堂老闆談天,同一杯龜苓膏,原來香港各處各有喜好,大有學問,他各間分店中,印象最深是,觀塘人愛硬,旺角人愛軟。

軟硬如何調教,原來靠土茯苓,老闆說︰"土茯苓黏性重,像漿糊一樣,重加一點,就會爽口一點,而觀塘人愛爽,旺角人愛滑點,少一點土茯苓就可以了。"有一次太軟,跟老闆說說,下次再吃竟變得爽口,老闆蠻聽民意。他說正宗的龜苓膏不是苦,是甘。

龜苓膏,最重要是甚麼?是否有龜?有否廣告?其實是新鮮,他們龜苓膏每天新鮮製作,由工場直送。絶不會如連鎖店,賣剩的龜苓膏,雪藏放過夜。而他們是街坊生意,貨真價實的龜苓膏也只售30,平上近70成。每星期一天,老闆因工場休息會親自料理煮調龜苓膏,想看看龜苓膏做法,可早一點到他的店。

昔日重建區內輔仁街的仁和堂,椰汁最著名,現在搬到康寧街,租金飛漲,成本考慮,已沒有椰汁了。大家走到朗豪坊旁的仁和店,記得坐下,叫一碗"銀菊露",馳名遠近,熟客必選,喝一口,暑意全消。

仁和堂在哪裏?就是見到貼着日本傳媒訪問報導的那間涼茶店。

長假醒來,會否煩惱哪裏吃早餐呢?醫五臟廟,推介恆安街的華漢茶餐廳。

30幾年的茶記,隱藏在斜坡上的恆安街,遠離市中心和地產霸權,晚上行過街上,人煙罕至,倍感幽靜。街頭的華漢獨獨燈火通明,街坊食客坐在街上,享受晚風送爽。推門入內,熱鬧非常,牆上的掛滿餐牌,還是手寫的毛筆字,各式菜款寫滿紅、橙色膠牌。鮮綠色的木椅桌,雲石色膠地板,米色的牆身,古舊但光鮮,富七、八十年代的色彩。

通脹下,大件、抵食而無法相融。今時今日,餐廳食肆伙頭刀法如神,肉餅、牛扒可薄如白紙,令人嘖嘖稱奇,肚子猶空。華漢茶餐廳由第二代太子爺經營,舊時精神還在,食物要有質素,也要填飽肚。

抵食之餘…

44元套餐,配小菜、例湯、飲品和兩碗飯。無錯,"兩碗飯",少飯或無飯家庭的年代,兩碗飯已很難找到。回想華漢誕生在工廠年代,飽肚最要緊,兩碗飯絶對是招徠。如果是食量少的人,因小菜份量很足,一大盆,二人共用一個套餐足夠有餘。

筆者和朋友點了豬手生菜和白鱔火腩枝竹盆,不少蠻特別的配搭,如︰豆卜鮮魷、九江三絲,大家想起的拼配,大廚也可做出來。菜份量多,也好吃,燜豬手時間很夠,很軟,又帶着南乳香味;白鱔、火腩二樣風馬牛不相及東西,配合得混然天成,白鱔爽香,火腩雖有點咸,但還可口不韌。奶茶更是一絶,肯定用上黑白奶,濃滑有茶香。

可愛的伙計

舊茶記,職員多是可愛,華漢也不例外,問侍應姨姨拿手小菜是甚麼,她用上數分鐘覆述街坊贊美,"不是賣花讚花香,樣樣都好食",答案卻一無所獲。用膳完畢,還要多問一次,"我是否說對呢?真是很好吃"七情上面,不得不稱讚她的眼光和表情。

每間茶餐廳總有秘密,職員說︰"晚上更好吃,大師傅研究完馬經回來,餸菜更好食",我問︰"會否跑馬日星期三、日餸菜較失色?"職員說︰"一樣好食,只要晚上過來,一定是恆安街最好吃,千祈不要告訴人啊!"對不起,公眾(肚子)利益忍不着說出來。

下次想嘗肉餅,也有說咖哩、炸豬扒很不錯,大家有興趣嗎?

周日的趕絶九龍東分享,有幸跟30多位聽眾分享九龍東和工廈的看法。

Hidden Agenda和香港文化監察分享遊擊等藝術抗爭活動,band仔定期在海濱、巴士廠空地玩音樂,連警察、釣魚叔都過來聽;本土研究社講解啟德發展;活在觀塘拆解"起動九龍東"計劃和活化工廈政策,大爆政府預計2030年,一半工廈將會被拆,好得驚!

不少人認同這是反迫遷運動,起來九龍東的民間力量!

趕絕九龍東!Exterminating Kowloon East 的facebook專頁

 

今天是振鷹最後一天,50年的歲月,不敵市建局,健碩的葉生和健康的葉太,明天、將來,希望你們可活得更好。

振鷹見証67暴動、紅番區的治安不靖年代,是裕民坊第一批的老店。電視、洗衣機、收音機靠一枝電筆、幾粒螺絲、一幅腦袋,所有電器皆可維修。今天,電視換上LCD、收音機換成電腦,時代沒有淘汰他們,葉生每天還默默耕耘,走遍觀塘大小屋邨維修電水。

憶起大半年,問葉生對觀塘之感,他說離開沒有不捨。這幾天,他不斷說回成長的往事,如家珍數。過去,每天從樓上居所,帶着心愛的大老虎狗,遊走大街小巷,猶如皇上出巡,像觀塘的膠鴨,引來街坊目光。。今天迫遷在即,大狗只能躱到斗室。振鷹賣點,除了大狗,也是關門4年的「洛奇健美中心」學生聚腳點,不時有身穿西裝而身裁健碩的師兄弟找他談天,重溫舊日觀塘的風光。師兄弟的朋友誼猶在,「7年前,有一個做銀行(師兄),專買健身書、咸書、漫畫去洛奇,供大家欣賞,現在大家還是朋友」。16歲開始在洛奇接觸健身,看到他那比筆者大腿還粗壯的手臂,可見非浪得虛名,「洛奇」機械是殘舊,跑步機也只有兩台,但比California好,沒有人賣健身套餐,回到純粹而清靜的健身,葉生雖然勸說太年青,不要學健身,但他在這氛圍,在30歲時考上健身教練。

葉生,典型香港人,肯捱,肯搏,周身刀張張利,迫遷在即,除了健身,也考獲得救生員、電單車牌照。空有技能,卻遇上市建局。

跟市建局談賠償的日子,「心灰意冷,跟局方談上多次,每次都同樣答覆」,絶望、失望令他選擇離開,望着觀塘淪為人流稀少的空城,不禁垂頭喪氣,義憤填膺,「以人為本都是講大話」。他放不下母親,葉太,她愛談先夫,說振鷹,講觀塘,讚兒子,母親離不開觀塘,復業無望,空閒卻沒街坊的生活,成為負累,她說「日日看電視都悶」,將來日子甚難過。

市區重建和地產的陰霾內,香港容不下歷史,也容不下生活。諷刺是50年老店的賠償比經營1年新店更低,街坊相熟租金低廉,竟成不能復業的原因。賠償在周遭每月達4萬元的租金下,還不夠用上半年。歷史沒有價值,振鷹只能成歷史,後會無期。

借網民一句話,故事結果是「振英害振鷹」。

完。

昔日的文章︰

重建底下有孝子

官塘的CY店

 

原載︰東方日報  11-5-2013

近年市區鬧土地荒,市區重建局繼二○一一年後,今年將再度「零」項目推出招標,料最快明年中才會推出觀塘裕民坊第2區及第3區及深水埗海壇街項目,兩項目合共提供約2,500個住宅單位,亦勢為十年來供應量新高。

市建局溫兆華表示,觀塘裕民坊重建項目為該局歷年重建規模最大。

市建局今年夥發展商計劃推售的3個住宅新盤,共提供約770伙,其中觀塘觀月?樺峯及灣仔囍滙1期,冀本季獲批預售文件。

處理居民搬遷需時

市建局物業及土地總監溫兆華稱,局方一向策略是有重建地盤完成便盡快推出招標,不會刻意「留住」項目待理想價才推出。一向在市區收購項目作重建過程艱辛,地盤面積由幾千至一萬方呎不等,其中規模最大是觀塘裕民坊第2區及第3區重建,以及深水埗海壇街項目。

由於現仍在處理居民搬遷等工作,故相信今年內應該沒有任何項目可推出招標,上述兩個項目最快明年中才可推出招標。

他又表示,觀塘裕民坊第2區及第3區重建項目,包括銀都戲院至物華街部分,項目地盤面積約1公頃,總樓面約140萬方呎,料提供約1,700伙。至於深水埗海壇街項目料提供約700至800伙。

今年擬推三住宅盤

另局方亦正處理多個需求主導項目,可望今年中後陸續公布詳情,而新世界(00017)去年七月投得的旺角波鞋街項目正平整地盤及準備申請建築圖則;另中環嘉咸街的A及C地盤須待B地盤的濕貨市場重建後,將商販安頓好才可推出。

資料顯示,市建局自成立至二○○四年正式有項目推出招標至今,僅前年出現過「零」項目推出,今年未有項目推出,相信是第二次「零」招標項目登場的一年,而二○○四年該局一口氣推6個住宅重建地盤招標,涉約3,200伙。

溫氏稱,該局今年擬推3個住宅項目,包括觀月?樺峯及囍滙1期,料本季可獲批預售,而旺角麥花臣匯雖已獲批入伙紙,但地盤仍需驗收為遊樂場協會重建的設施,故料預售文件審批時間較長,並預計囍滙1期及麥花臣匯市值分別逾10億及逾20億元。

四項目樓書須重寫

另外,市建局旗下有4個住宅新盤須重新製作樓書,以配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涉及約100伙,包括大角咀奧朗?御峯等,可望最快六月有首個樓盤重新「上架」發售。

原載︰信報 10-5-2013 作者︰羅建中

現今所說的創意工業,很多時只是泛指藝術文化工業,包括美術、音樂和電影等,其實創意活動可涵蓋更多行業——創意把知識轉化為創新理念,用於新產品研發和創業,例如創意可讓車房師傅懂得把老爺車改裝翻新為切合時宜的新車,亦可讓麵包師傅懂得創造不同口味的麵包糕點,而電子工程師亦能利用創意改良音響組合,創出自家的音響品牌。所以,創意活動除了推動藝術文化工業之外,亦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近年來,創意活動蓬勃,由於租金便宜而慢慢進駐各個舊區的工業大廈,例如觀塘、土瓜灣和火炭等區域。在觀塘工業區(現已改名「觀塘商貿區」),每到半夜三間,便可聽到音樂聲,循音樂聲走的話,便會發現每層的工業大廈內都滿布band房。

在裏面玩音樂的包括全職的獨立音樂人,亦包括一班白天上班、入夜便來這裏尋夢的打工仔。過幾條街,又會發現大大小小的畫廊或美術設計工作室,或利用工廠大廈天台闢作農場或養蜂場……;這些都是本土創意活動有機發展的成果。他們的存在,成為社區裏面重要的一員,亦成為城市結構重要部分之一。

市民成改變催化劑

九龍東創意活動的冒起,不是因為政府把九龍東規劃為創意文化區,而是他們自行有機發展,於香港這個由大財團和政府領導的城市環境裏面,創造自己的空間和夢想,活出一貫香港的特色。

近年來,社會對舊區重建等城市發展的迴響很大,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市民覺得不受政府尊重。香港要發展,舊區居民與商戶很多時都知道沒有選擇的餘地——收樓→重建——遠至灣仔喜帖街,近至觀塘的工業大廈。他們對區內重建反應不一,其實他們究竟是城市改變的催化劑,或被動接受改變或成為城市發展的受害者?當市民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處於一個被動的位置時,政府怎樣才能保障市民的利益? 繼續閱讀文章 »

年內加快重建 3項目涉逾70戶

原載︰5-5-2013 明報

政府銳意增加房屋供應,市區重建局計劃積極配合,落實今年內加快重建3個收購多年的項目,當中包括觀塘市中心計劃、深水海壇街項目以及與長實合作的衙前圍村。局方表示,2010至2012年間,已先後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圖收回各項目業權,惟至今仍有70多戶未能處理,因此決定在今年內一併向法庭申請執達吏清場,最快6月便有首例。市建局強調這是「最後一」,但不少受影響村民和商戶大表驚訝,批評局方不理市民死活,勢會抗爭到底。

學者:應考慮基層特殊困難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市建局有政府賦予的權力,但使用時應小心克制,若事件有爭議,局方必須先弄清楚業權等問題;即使市建局在法律上有理據,局方亦應考慮基層的特殊困難,以適當的計劃協助他們安置,「可能是人情問題,非制度問題,但局方必須合理評估清場是否會獲社會認同,例如時機是否成熟、反政府情緒會否有影響等」。

市建局將會「清場」的3個項目,除了2006年啟動重建的深水海壇街/桂林街/北河街項目(海壇街),以及2007年開展的觀塘市中心計劃,亦包括早年已被發展商看中的衙前圍村項目。衙前圍村早於於1980年代由長實展開收購,及後於98年被市建局前身的土地發展公司納入為重建項目,至2007年市建局宣布與長實合作,開展重建工作。

市建:清場「最後一着」

市建局表示,上述3個項目已展開收購多年,全部收足近八至九成業權,但由於部分留守的佔用人或商戶,在局方現有安置政策下,未能達成搬遷共識,因此在市建局評估後,估計要透過法庭安排,由執達吏協助清場,以免項目一直膠,未能在未來5至7年如期落成。局方稱,現時已把個案逐一審議,再交上法庭排期,估計70多個項目需時執行,而此前他們會嘗試繼續與居民和商戶討論賠償(見另稿)。翻查紀錄,上一次因重建而要動用執達吏清場,是2009年房協的深水福榮街項目。

據了解,現時深水海壇街與觀塘市中心項目,分別有近30個商住戶未有遷出,而衙前圍村項目則有10多戶留守。其中,海壇街的「抗爭戶」涉及天台戶和住客,不少已「抗爭」數年,主要要求市建局妥善賠償或原區安置。記者近日到場觀察,37幢唐樓已十室九空,電線多被剪斷,閘門被鎖,但仍有少數居民堅持居住,並在外牆掛上橫額,期望市建局可「樓換樓」。

商戶:為何收購時才指沒權益?

觀塘市中心一帶同樣有不少空置舖,但在裕民坊附近的仁信里則有10多個商戶未有離開,並在門前貼上抗議標語。在這裏經營「賽鴿店」30年的梁錦洪表示,在市建局政策下,他們被視為霸佔官地的商戶,但他質疑以往市政局有替他們記錄,他們亦有領取商業登記,為何局方在收購時才指他們並沒商戶權益。

市建局表示,在安排清場前,會繼續與觀塘的此批佔用人討論,正研究以一筆過約5萬元替他們繳付相當於一年的新舖租金,但梁表明不會接受,「一年根本難以回本,若果是3年租金也可考慮,否則我們會坐在店內等他們來清場,跟他們『轟轟烈烈』抗爭一次」。

至於屹立本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的衙前圍村居民和商戶,對市建局計劃預備「清場」感驚訝,商戶歐太及居民郭先生表示,市建局過去一兩年已再沒跟他們洽談收購,商戶仍希望市建局會接納他們的建議,在日後的保育公園留些位置給他們建小舖。若市建局強硬執法,他們必會捍衛圍村

同版新聞︰

賠償無計可施 難圓「天價」訴求

3個分別位於深水、觀塘及黃大仙的重建項目,由市建局在2006至2007年期間啟動重建。市建局一方解釋,就此3個項目,他們經過長時間與居民溝通並協助他們遷置,又強調早在兩三年前分別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時,已取得大部分業權,未來半年若要求法庭安排執達吏「清場」,都只是無計可施之下的「最後手段」。

部分佔用人無業權

市建局表示,部分項目如深水海壇街和桂林街項目,涉及天台戶、有業權爭議的住戶,以及要求原區安置的居民等。局方認為,若按法律上的理據,已可肯定部分佔用人無業權,或屬於有業權但非自住用途,故過去市建局已嘗試給予足夠賠償、引入不同津貼,或力協助住戶找公屋,但業主都拒絕搬遷。局方強調,不能因為個別戶主不肯離開而跳出賠償機制,以滿足部分業主「開天價」的訴求,否則日後的重建計劃將難以持續。

正助觀塘商戶進駐街市

至於在黃大仙衙前圍村和觀塘仁信里,按市建局方面的定義,衙前圍商戶多年都屬於在官地上構建僭建物,而仁信里的商戶則是在官地上經營,但欠合法身分和牌照,故他們早已根據市建局一貫政策提出賠償和協助,如仁信里的商戶,局方仍在透過食環署向他們嘗試投標以進駐街市,並會協助他們繳交首年租金約5.4萬元。巿建局又會研究有關賠償可否「折現」,強調是用盡方法後,為免拖垮重建進度,才要求法庭協助清場。

服務街坊多年 市建一句「僭建」

要「清場」的商戶及住戶數目,3個項目估計共有70多戶,當中「最團結」可算是衙前圍村的一眾。自市建局宣布收購後,商戶與居民組成關注組,曾試與市建局談賠償,但不歡而散。經營理髮檔的郭氏兄妹坦言,市建局指他們是僭建戶,沒有理會他們一家已於村內生活數十年,只以數萬元搬遷費請他們離開。

 只獲數萬元搬遷費

衙前圍村早年被收購,發展商「收一間、拆一間」,令村內現存不少「爛屋」,但剩下的商住戶仍然活躍。村左側開了兩三間理髮檔,包括郭氏兄妹的一間,以簡單帳篷建成,主要為長者剪髮,每人收費20元。郭小姐說,村的地皮從來都是私人擁有,不少人在二次大戰後到村內建屋,一住數十年,但市建局指他們沒地契,早兩年甚至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指他們是僭建戶、霸佔官地,只能獲小量搬遷津貼離開。

郭小姐批評,市建局多年來收地,未有理會圍村與社區的結合,他們不只是做生意,早與附近的街坊有感情,「公公婆婆在家中不開心,跟媳婦關係不好,都會找我們聊天」,但市建局與發展商合作,將基層市民生活趕絕,「賺到盡、拎到盡」。她說,若要他們在新蒲崗租舖,地舖月租要3萬元,根本難再為長者服務,他們亦不能負擔。

2000街坊簽名撐「舖換舖」

逼遷在即,已經簽名支持他們「舖換舖」繼續經營的街坊多達2000人。郭小姐說,希望市建局讓他們在重建後的保育區建小檔,若局方不理他們,他們只能學習碼頭工人般「抗爭到底」。

關注市區重建的土地正義聯盟王浩賢批評,市建局進駐市區重建,目標是改善市民生活,但現時卻不斷影響了住在那裏的居民和生意,是本末倒置。他說,不少人住在社區數十年,但局方到最後說他們是僭建戶,完全無權益,只給數千元便趕走居民,而清場的做法「涼薄」;到頭來迫使村民抗爭,是製造矛盾,促請市建局檢討,並與居民磋商合理補償。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3,345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