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一月 2014.
刻着波記士多的中興鐵器店鐵閘是上手店主留下來,已40年多,雖然佈滿鐵銹跡,還運作良好。鐵閘,一拉一合,順滑即可。大眾眼中,鐵閘不美觀,每年都需上色,塗上防銹層,很麻煩。最致命是昂貴,價錢不敵大陸的複製品。
望着鐵閘,店主江哥有一份自豪,一份對自已手藝的自豪︰「我打一道鐵閘,可以用一世,用成百年都得」。
可惜,香港鐵閘未毀,大廈卻已被地產吞噬。「宜家做鐵閘同30年前一樣價錢,都係3,4千蚊,有客話︰『點解鐵閘比鋼閘貴咁多?』無言而對,做一道鐵閘很多時候人工都賺唔到,索性唔做。」鐵閘的好處,江哥一臉認真︰「大陸做的不銹鋼閘,放在潮濕的後巷,一星期就生銹」的確沒有聽錯,不銹鋼也會生銹。還有所謂的大陸精鋼不少金玉其外,很薄,雖則不是0.02mm,但都不遠矣,有的則看上很厚,卻很輕,多少是真材實料,江哥心知肚明,他從不用大陸的鐵材。那些鋼閘還有好處,如你忘記帶鎖匙,一枝鐵筆就可以開門,防盜能力欠奉,適合大頭蝦的人。
鐵閘不只是一道閘,也是手藝。曹操也有知音人,江哥也是,好鐵匠難尋,不少工廠豪客也找上江哥協助,甚至打賞3,4千元,為求一鐵閘。各式廠房、辦公室大小不同,位置各異,巧手善藝,江哥的手藝大派用場。現在小店被重建趕走,做鐵閘、鐵器,如何是好呢?江哥說︰「搵大型工程店做,不過就貴好多!」
初五結業的中興鐵器,有一塊古舊的牌匾,字體渾圓,是40年前著名的書法家曹華安的作品,當時找他寫字要1000元,店主江哥這時月薪才400元。再貴也得付上,天文數字的書寫費,因為昔日認為一個牌匾,是一間店舖的生命,花錢在所不計。再者,昔日鐵行利潤很高,工作2年就可買樓。 住在雞寮的曹老師,墨寶遍及港、九,今天官塘、九龍城和深水埗的小店還遍佈他的字跡,如果他還健在,已是九十多歲的老人。早期作品以棣書為主,在中興鐵器也可看他後期作品,己在棣書加上藍色陰影,更美觀。
要說宏偉的書法,少不得中南樓的牆身廣告(下圖一),達十米長,七十年代年上任中興的老闆家住在中南樓,因利成便,便想賣牆字廣告。但十多層高如何寫上大字呢?原來當時搭上竹棚,60多歲的老師還健步如飛,花上一個早上,爬在竹棚,站在牆上逐一寫下「中興鐵器裝修工程 在此」的大字。原來的電話只有六位數字,後來80年代現時店主江哥搭竹棚,再添上「三」字,所以字形有點格格不入。有趣的是直到今天,還有客人說看到告示牌打這40年前的電話給他做工程。
有街坊報料,說曹老師的字跡平平,猶期是早期作品,常常字體太闊,字形的下盤空間不夠,影響字身。為何還有這麼多人找他寫字,據聞他的大字會帶來好運,生意興隆。今天,官塘所見,仁愛圍的森記大排檔的大字也是工整(下圖二),大方,是否真的帶來好運真是不得以知。只知昔日大家做生意的誠意,就算是一塊牌匾也一絲不紊。街頭的牌匾書法,也是店主給街坊的藝術展品。
下圖二
請參加 <告別‧觀塘社區祭>活動
3/2/2014(初四)@2pm 最後的觀塘導賞團,向社區致敬
* 兩個市集消失前,最後一次遊走觀塘,細味社區剩下的點滴
4/2/2014(初五)@8pm 別了,不再臨時的小販市場
* 跟中興鐵器的江哥和眾位小販們說再見,不知何方再會,歡渡最後的晚上
9/2/2014(初十)@2pm 繪影繪聲──彭啤觀塘素描展
* 彭啤用上兩年,用鉛筆記下觀塘大街小巷,畫出20幅社區素描的展覽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1月19日(系例四)
【社區狗天使】
梁生(~50歲)
* 重建區內的舖戶,2年內被迫遷,前路茫茫
* 在深水埗居住和營商30多年,從事建材24年,現改作士多,價廉物美,街坊生意,4罐汽水才10元
* 店內兩頭一米長的明星大狗,引來不少顧客。牠們是搬走的居民遺棄,黑色男仔叫BB(8歲),熱情好客,白色大耳朵女仔是女女(7歲),較害羞,樣子可愛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95,96年,人流最多,生意好,現在生意難做,靠熟客,不過已搬走7-8成人,生意只是寄託
最好的深水埗
* 「深水埗係最齊,有黃金商場,最高價、最高科技,最平,最低價都有,深水埗係最好」
<對於街坊>
* 「街坊關係好,街坊係米飯班主,平時放椅子讓他們坐在街上。」
* 「顧客成日過來玩狗,有時帶雞肶、雞翼俾BB食」「旁邊酒店的新加坡遊客晚上專登落黎和女女玩」
<瑣事>
* 女女2歲時,因為主人和家人嘈交,被遺棄,無人照顧,所以收養至今
* 重建,街坊常遺下寵物,梁生四處奔走找人領養。找不到領養的寵物唯有放在大埔的愛狗之屋讓牠們終老
相片拍Ivan Wong Gallery,原圖將在周日展出
鄺Sir, 65歲
* 在深水埗經營五金店50多年
* 深水埗的曾Sir,專門幫街坊解決家居問題,他眼中︰「家居野無難答,兩公婆打架先答唔到」,自幼練習南拳的他舉起手臂的「老鼠仔」,「我現在還做工程,保持體能,每人做60下的掌上壓」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80年代至97年最旺,社區發展快,消費不高,未填海,還有深水埗碼頭,船務多,附近多越南船民居住,又有魚欄,多人購物。最高峰時,有4位職員,60-70人排隊等着買東西
<最好的深水埗>
* 交通方便,又有人情味
<對於街坊>
* 「街坊好熟,行過來會打招呼,好多搬左去天堂,老街坊越來越少」
<瑣事>
* 常有街坊請教家居常識,有教無類,不論是新移民、南亞裔,還是OL,都循循善誘,「(知識)我帶不走,幫人無捐失」。
* OL最難教,「她們不少害怕水電,連爬高同插燈泡落電制都驚」
* 五金行業江河日下,「宜家的人都不環保,唔鐘意維修,壞左就換左去,好似電視,成日換」
* 鄺sir眼中,很多東西新不如舊,現在用鋼閘,雖然不會生銹,但很容易被鐵筆撬開,不如昔日鐵閘的堅固,可惜老師傅難尋,被迫「進步」用鋼閘
* 店內找到不少古舊的物件,如︰坑釣,專門固定搭天台屋的抗板的鐵鈎,已很難在其他地方找到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1月19日(三)
【情同姊妹倆街坊】
劉小姐(左)與黎太(右)
~50歲與50歲
* 留守住戶
* 住在深水埗20多年,從事流動小販,常被食環署控告,多達20次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劉小姐在深水埗的日子有喜有悲,喜是碰上黎太,悲是生活艱苦,獨力養活女兒。劉小姐在早上天光墟和晚上十點後,食環署休息時,在深水埗街頭擺檔賣衣服。女兒平時生活多留在黎太家中,跟她的兒子一齊玩耍,穿梭在錯綜複雜的後樓梯,一起在大廳溫習和食飯,平時一同辦生日會、與同學開會,現在都順利進入大學。形容和黎太的關係,劉小姐說︰「兩姊妹會嘈交,我們不會,一家人」
* 劉小姐爆料︰「女兒跟她(黎太)兒子拍拖,我們老人家希望她們可以一齊」說罷,黎太大笑︰「我地都想做親家,不過後生講唔埋」
<最好的深水埗>
* 深水埗拿貨很近,賣貨很容易,離開深水埗不能搵食,這裏對小販容忍多一點,其他地方無小販。劉小姐說︰「習慣深水埗生活,只能做小販,幫人改衫」
* 買東西很平
<對於街坊>
* 街坊關係好,大家互相照應,劉小姐說︰「無飯食,可以去黎太到食」
<瑣事>
* 要留在深水埗,希望樓換樓,不想影響工作
* 劉小姐說︰「俾個豪宅都消費不起,連管理費都俾唔起」
pic by Ivan Wong Gallery,原圖將在周日展出
黃生, 55歲
* 留守住戶
* 東莞人,70年代末,在大陸來港,做三行至今
* 深水埗是東莞人集中地,從大陸來港,在此投靠同鄉,從事三行和裝修,黃生還時常和同鄉聚會作樂,今天,北河街還可見著名的東莞佬涼茶。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90年代深水埗最旺,很多街坊傾計,玩,打麻雀,現在收樓,很靜,街坊都走晒」
最好的深水埗
* 「買東西平,比出面平50%, 4,5蚊一斤菜,香港島要成12蚊,買大魚12蚊就得」
* 「深水埗方便,搵食出入都方便」
<對於街坊>
* 「成日上天台玩,得閒係到燒野食,(重建前)以前好多人,宜家人好少,治安唔好」
* 黃生最愛公共天台,夏天在此乘涼,天台漏水,他都自發修補
<瑣事>
* 黃生見証海壇街一帶的裝修行業發展。昔日其門如市,現在因重建,不少結業,乃可見整個裝修經濟生態,雲石、化工、木廠、水泥和玻璃等專門店舖
蕭太 ~50歲
* 留守住戶,與3個兒子住在她眼中「香港中心點」深水埗20多年
* 講起天台,回憶不斷,湧起兒子成長和街坊的故事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最愛90年代的深水埗,北河街四處都是「走鬼」檔,買餸好平,5元買個一袋菜,魚欄在旁近,5-10元也可買下一盆咸水魚。「走鬼」檔不少好東西,有時遇到賣相不好的雞,只是爛掉雞翼,10幾元就可買下全隻新鮮雞
* 未重建前,有很多小店,五金店、車房、車仔麵檔,選擇多,現在只剩下商場、超市
<最好的深水埗>
* 價廉物美,5元可買下環保袋都載不下的新鮮菜,又很多二手市場、天光墟,連傢俬都有得買
* 「交通平,前有地鐵,後有西鐵,條條街都有巴士,深水埗係香港的中間點,最舒服,最鐘意深水埗」
<對於街坊>
* 「鄰里關係好,唔同高樓,見到有走鬼檔,即時衝落樓下買平餸,叫隔離行動不便婆婆看管兒子,我就幫她買豬肉和菜」
瑣事
* 頂樓私人天台是最愛的地方。全幢大廈孩子的遊樂場,踢波、單車、跳繩和燒烤;也是社區中心,蕭太幫家境欠佳的新移民小孩在此剪髮;婦女的吹水廳,共用曬衫場,一起做飯,分享做菜心得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1月19日(街坊心聲系列三)
【情同姊妹倆街坊】
劉小姐(左)與黎太(右)
~50歲與50歲
* 留守住戶
* 住在深水埗20多年,從事流動小販,常被食環署控告,多達20次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劉小姐在深水埗的日子有喜有悲,喜是碰上黎太,悲是生活艱苦,獨力養活女兒。劉小姐在早上天光墟和晚上十點後,食環署休息時,在深水埗街頭擺檔賣衣服。女兒平時生活多留在黎太家中,跟她的兒子一齊玩耍,穿梭在錯綜複雜的後樓梯,一起在大廳溫習和食飯,平時一同辦生日會、與同學開會,現在都順利進入大學。形容和黎太的關係,劉小姐說︰「兩姊妹會嘈交,我們不會,一家人」
* 劉小姐爆料︰「女兒跟她(黎太)兒子拍拖,我們老人家希望她們可以一齊」說罷,黎太大笑︰「我地都想做親家,不過後生講唔埋」
<最好的深水埗>
* 深水埗拿貨很近,賣貨很容易,離開深水埗不能搵食,這裏對小販容忍多一點,其他地方無小販。劉小姐說︰「習慣深水埗生活,只能做小販,幫人改衫」
* 買東西很平
<對於街坊>
* 街坊關係好,大家互相照應,劉小姐說︰「無飯食,可以去黎太到食」
<瑣事>
* 要留在深水埗,希望樓換樓,不想影響工作
* 劉小姐說︰「俾個豪宅都消費不起,連管理費都俾唔起」
pic by Ivan Wong Gallery
————————————————————–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
詳情可見︰http://goo.gl/u1WQ7x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