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七月 2014.

新聞來源︰am730  31-7-2014

海壇街現時尚有5戶人家尚未遷出,若市建局與業主最終無法達成協議,當局可能再要求地政總署收樓。地政總署回覆稱,在過去8年的市區重建項目中,共有290個私人物業因市建局未能成功收購,須由地政總署根據《收回土地條例》強制收回。而市建局發言人指,當局會以私人協商方式,收購受重建發展影響的業權,一般以同區七年樓齡單位作為特惠賠償津貼,較政府優厚。對於最終無法收購的物業,當局會向政府申請收回。

呎價舊樓較相宜

本報發現,深水埗區內約10年樓齡的新樓,近月成交實用面積呎價普遍逾萬元。中原喜雅分行經理雷澤麟舉例,樓齡15年的「長盛豪苑」低層單位,實用面積452方呎,早前以460萬元成交,實用呎價10,177元。他指出,若要在同區物色實用面積約400方呎,而呎價9,800元以下的單位,只能選擇較舊的物業。資料顯示,區內樓齡23年的麗寶花園,近期實用面積平均呎價約9,600元,惟交投疏落。而成交較活躍的黃金大廈,樓齡34年,近期平均呎價則約8,800元。

文章來源︰30-7-2014  記者:黃嘉銘  

1,700單位供應凍過水 市建局首次出現 料降門檻再招標

市建局首度有項目流標!由前主席兼頭號梁粉張震遠帶領上馬,當局歷來最大型的市區重建項目──觀塘第二、三發展區(前裕民坊),宣佈未能批出而告流標,局方將修訂該項目部份招標條款及項目要求,並重新邀請10家發展商再次提交建議書,9月底前再就項目批標作決定,意味1,700伙供應隨時「凍過水」。

市建局昨日下午發新聞稿指,董事會在昨天開會經詳細考慮後,決定將觀塘市中心計劃第二、三發展區項目,暫緩至9月底就項目批標作決定,並修訂該項目部份招標條款及項目要求,重新邀請早前獲邀入標的10家發展商,再次提交建議書,同時維持原定於2019/2020年度提供約1,700個住宅單位。

項目未能成功批出,即是代表發展商以低價「博懵」,與市建局預期有較大落差,促使市建局首度有項目流標。不過,通告中並未解釋暫緩批標的原因,局方亦表示再沒有補充回應。

 會德豐稱會積極研究

事實上,項目於本月中截標時,確認只收到四份標書,發展商參與率只有四成,最多有達六個財團「甩底」。其中有份入標的會德豐(020),集團副主席梁志堅接受本報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對項目仍然有興趣,會積極研究投標,但要視乎修訂之招標條款再「計過條數」。

然而,他表明暫未有收到局方修訂之招標條款詳情,認為項目涉及該區龐大供應,相信局方會急於重推,亦相信會降低門檻。至於有獲邀但未有於月中入標的太古地產(1972),發言人回應指,會再研究項目標書。

今次流標的地盤,面積合共達23.41萬方呎,總可建樓面面積達185萬方呎。市建局原先要求發展商出價最少達80億元(住宅成本呎價約5,348元),分紅比例由發展商建議,建成後需要將商場及公共設施交予局方,涉35萬方呎,局方會給予發展商約18億元,近150萬方呎住宅樓面則由發展商擁有。預算總投資額約達180億元,每呎總投資成本近9,000元。即使扣除該局提供最多約18億元,發展商也要負擔逾160億元投資額。

 區內二手業主無反應

理想城市集團企業估值部主管張聖典認為,項目有四份標書入標已經不算差,即使獲市建局修訂條款,降低入場門檻,投資額仍超過百億元,有力參戰的發展商不會太多。張聖典續表示,加上政府及港鐵(066)接連有土地供應,住宅後市氣氛又不太明朗,相信發展商會傾向作分散投資,沒有必要一次過押注於一個大型項目之上,估計再次投標的反應,不會跟之前有太大分別。

項目流標消息公佈後,區內二手業主未有即時反應。代理指,屋內二手樓呎價早已攀升,業主見市況熾熱,亦不願賤賣。

遭逼遷商販轟欠交代

市建局年初以急於發展為由,要將植根觀塘數十年的商販趕走,也無視當初「無縫交接」的承諾。「活在觀塘」成員袁智仁怒轟市建局欠所有被逼遷的商販一個交代,「佢應該好好反思係咪要繼續呢種發展模式」。有遷走商販就坦言,搬至新建臨時小販大樓後近乎零生意,但市建局卻不聽訴求。 繼續閱讀文章 »

文章來源︰30-7-2014 蘋果日報  記者:譚靜雯

市區重建推土機摧毀家園、人情味消失,窮得只剩下豪宅。深水埗海壇街重建項目內的深水埗文化館最快下月被清場、封舖,曾參與電影《少林足球》、在深水埗成長的動畫人黃偉恆見證這區急速變遷,「每日見住隔籬幢樓一路拆、一路拆,豪宅就一路起、一路起,每日落街返工見到嘅街坊,有一日會突然發現唔見咗」。他決心用畫作訴說區內街坊故事,留住快要消逝的記憶。

 另類角度描繪深水埗明哥

市建局海壇街重建項目,上月有重建戶企跳控訴,通州街246號地舖下月就會被封舖。清場前夕,關注重建發展的民間組織「活在觀塘」及深水埗文化館舉辦了「深水埗眾生相︰為誰重建未發聲?」展覽,首次將重建街道化作展覽場地,將裝置藝術、畫作、舊物與重建融為一體,展現重建對社區的影響。展覽本周六開幕,展期至8月8日,著名畫家歐陽乃霑、文化人鄧小樺也會出席。

展覽更徵集多位畫家的作品,記下深水埗的人物、風景、建築及街道,透過畫作展示或重現深水埗區的面貌。97年當上動畫人的黃偉恆在深水埗出生、成長,今次展覽他繪畫為人熟悉的深水埗「明哥」,「我識嘅明哥同傳媒眼中嘅好唔同,有時我返屋企會見到佢,有一次見到佢同一個朋友踎喺街邊,擔住口煙,個樣好苦惱」。他稱作為一個深水埗街坊,要親身溝通、接觸才可感覺到不同人、事、物的味道及感覺。

現居於海壇街的黃坦言,深水埗急速變遷,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為深水埗區發聲,「推土式重建令到海壇街救唔番,之後可能有好多舖可能今日做緊,聽日冇咗,其實保育唔係等消失先保育……我都覺得自己發聲發得遲,但你住喺呢個地方,唔為呢個地方發聲,唔會有人同你發聲」。

文章來源︰30-7-2014 蘋果日報  記者:譚靜雯

百年醬園 毀於一旦

深水埗「劉成和醬園」那塊擁有逾104年歷史的老招牌,六年前因市區重建而失守。舊址將變豪宅,代價是老醬園消失、街坊四散,只餘下老師傅另覓新舖苦戰。百年醬園湮滅,只是推土機壓倒的冰山一角,關注舊區重建團體統計發現,自01年開始,深水埗區重建項目多達19個,是全港之冠,估計令約500間舊舖消失。

元州街的重建地盤一個接一個,推土機隆隆作響。百年老舖劉成和醬園的原址已被圍板封起,昔日排隊搶購的人龍已不復見。對面街有間不太起眼的「周記醬料」,室內放滿麵豉、醬油、腐乳及米酒,傳出陣陣令人懷念的味道。

師傅另開店舖承傳

穿着白底衫、短褲的店主周叔今年82歲,是昔日劉成和醬園的老師傅,「嗰度做咗幾十年,以前專門煮醬料,啲麵豉全部出自我手,每次攞住大銅鑊,一煮就係100斤」。當年周叔與太子梁志傑、老夥計石叔分工合作,一個負責煮醬料,一個負責睇舖及包裝,堅守傳統醬藝。但歲月不饒人,08年醬園因房協重建而結業後,太子及石叔先後過身。

回想昔日戰友,周叔當然不捨:「最初我只係一個伙頭大將軍,幫員工煮一日兩餐,後來我勤力,又睇吓師傅點造醬,學吓學吓,老闆之後就升我做師傅,傳授造醬方法。」

周叔承傳醬園的手藝,在對面街另起爐灶,改名周記醬料。周叔最自豪是自製金牌麵豉,現時每隔兩三日就要煮100斤麵豉,「嗰個方程式喺個腦入面,聞吓都知有乜唔啱,要加啲乜先煮到出嚟,我哋全部唔用防腐劑」。店名雖不同,不少熟客仍山長水遠由荃灣、觀塘及天水圍到來光顧。

周叔不捨得丟掉舊物,保留不少舊舖的陳年古董,如盛載米酒的大酒埕、銅鑊、木鏟等,「好似呢啲杉木木蓋有成50幾年㗎啦,木蓋散熱最好、又乾爽冇水氣,唔會令到麵豉發霉,好過用玻璃蓋或者塑膠蓋」。劉成和醬園湮滅,幸有周叔承傳,但數不清的小店、老舖,則隨着市區重建而不再重見。

7,000居民遭逼遷

關注重建發展的「活在觀塘」創辦人袁智仁近日完成深水埗區的重建資料,他指自2001年起,區內先後開展多達19個重建項目,多達187幢唐樓被清拆,近7,000名居民被迫離開家園,估計約500間舊店因重建而消失,相等於五個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區。

袁智仁再分析116間被消失的店舖,發現兩成是特色店,包括醬油店、花牌店、遊戲機舖等、約一成是手藝特色店,另有一成是食肆及醫務所等,「嗰百幾間冇一間係連鎖店,證明重建係趕絕小店」。

觀塘重建賣地失敗,之前急急迫走肥妹、物華街小販市集、賽鴿店、租書店被迫結束,拆樓收地,機關算盡,可憐街坊被趕走。賣地失敗,局方卻一聲說道歉欠奉,還街坊一個公道,為何要趕着迫走他們呢?

難道又是局方賺不夠?地價不夠高,補貼地產商18億公帑建設施,為何依然賣地失敗呢?180億項目,局方有專責的觀塘項目部,聘請助理運輸署署長李樹榮作觀塘負責人,浪費納稅人金錢,是否應躹躬下台呢?

//RTHK news
市建局表示,暫緩對觀塘市中心計劃第二、三發展區項目作出批標決定。 市建局指,經詳細考慮及審議後,決定修訂項目部份招標條款及項目要求,並邀請之前提交意向書的10家發展商,再次提交建議書,市建局將於今年9月底前公布招標結果。 市建局指,項目於2019至2020年度提供約1700個住宅單位的目標維持不變。 觀塘市中心計劃總地盤面積達5.35公頃,分階段發展5個發展區,當中第二及第三發展區,地盤面積約2萬1754平方米,包括住宅總樓面面積約13萬8980平方米,及約3萬3220平方米非住宅樓面面積。

編按︰「 市 建局發言人解釋,市建局一向不涉及資助房屋工作,而且去年虧蝕23億元,如撥地建公屋,虧損將更嚴重。」市建局只建豪宅,趕絶市建,這個藉口,信服嗎?
為何不提上年賺44億,現時資產過200億呢?免補地價,庫房少收65億呢?

//<租管正反意見壁壘分明 政府態度保留施拖字訣 >
信報25-7-2014 By 紀曉風

香港住屋租金日益高昂,有聲音要求重新實施租金管制,港府承諾於今年底發表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時作出交代。但不少人已經急不及待,昨天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公聽會上,有團體揚言:「民意已非常清晰,不用再做假諮詢」,要求政府盡快進行「租管三部曲」──檢討、諮詢以及制定實施時間表。

但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專業團體及地產界代表提出反對,意見壁壘分明。暫時看來,政府的立場仍然保守,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王天予質疑:「租管是否萬能藥方?會否帶出預期以外的反效果?」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召開公聽會,就租務管制聽取意見,109名市民及團體代表出席。逾百個基層團體力撐租管,要求政府限制租金升幅,以及規定加租通知期;而政府10年前撤消租管時承諾3年一檢,多個團體批評政府違反承諾。

土瓜灣街坊互助組社工徐珞晞指出,租管遲遲未檢討,令租戶面對加租及逼遷,「3年又3年,街坊只能由一幢唐樓搬去另一幢唐樓」。有租戶被加租1000 元,只在一個月前獲通知,惟有另覓住處,但百多呎的單位要4200元月租,佔收入逾半,「住屋是基本權利,但變成商家炒賣工具」。

租金高昂致民怨累積

「空置及炒賣情況普遍,隨時令民怨爆發;再唔減租我就佔領中環。」關注組代表王曉君表示,租管不算激進,以往推行過都可行,「如政府仍偏幫業主和商家,市民會爭回資源再分配權利,佔中是民怨累積出來」。

左翼21成員區立行亦提議設物業空置稅和囤積稅。全港房大聯盟成員陳超龍就批評,市建局將土地悉數撥去建豪宅,而非供房委會建公屋。

大部分團體向政府提出「租管三部曲」,要求盡快進行租金檢討、公眾諮詢及制定時間表,但都有團體「等唔切」。街工成員徐綺琪認為,租管刻不容緩,「政府常說慢慢研究,但加租、逼遷,每日都發生,基層愈住愈遠,愈住愈細」;又指民意已很清晰,「政府不要再做假諮詢」。

不過,專業團體就唱反調。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成員王惠蘭指出,租管弊多於利,包括減少房屋供應量、減少房屋買賣及對業主不公。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擔心,業主會有即時反應,「先調高租金,補償未來續租時不可加的租金」。

地產代理聯會秘書長盧光輝認為,租管會令很多投資者卻步,「不單地產代理,律師、銀行、搬運都會受影響,有很大的連帶關係」。他質疑租管是短期措施,公屋及居屋供應增加後,又會撤消,「朝令夕改並不正確,反而應開發大規模土地」。

對於團體的質疑,市建局發言人解釋,市建局一向不涉及資助房屋工作,而且去年虧蝕23億元,如撥地建公屋,虧損將更嚴重。

年底長策會報告交代

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王天予就多次重申,租管有正負面影響,外國實施租管後,部分業主加收雜費,私樓出租單位亦減少,反而刺激租金上升,「租管是否萬能藥方?會否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帶出預期以外的反效果?」她強調未有定論,年底的長策報告會有交代。

立法會議員就批評政府採「拖字訣」。工黨張超雄指出,住屋問題逼在眉捷,政府卻無任何短中期措施,「租津不可行,租管不可行,公屋是長遠措施。數二十項方法都說不行。政府可否提出一個可行的(方法)?」

街工梁耀忠認為,政府應針對香港客觀環境,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外國福利和房屋政策與香港不同,現在政府以外國例子來『撐』,推斷租管有反效果,做法偏頗」。

本港有學者大力反對租管,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曾指出,租金高主因為房屋供應不足,不應以租管懲罰小業主,否則只會令業主封盤,甚至轉為經營賓館。他建議政府在市場承租大批單位,再轉租予市民。

編按︰收購價低,收樓失敗,竟賴業主維修,維修大廈,不是政府鼓勵嗎?

文章來源︰太陽報 21-7-2014

市區重建局工廈重建先導計劃再度受重創兼面臨「冚旗」,繼西環士美菲路祥興工業大廈重建住宅遭全體業主反對被迫擱置後,該局重建長沙灣永康工廠大廈同遇業主強烈反抗,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更玩謝市建局,出「絕招」在市建局尚未收購得決定性的逾五成業主前,議決斥資二千萬元即時做樓宇大維修「執靚幢樓」,「擺明車馬」拒賣單位,市建局收樓不成反「揸住」近五成業權,「焗畀」近千萬元修葺費。消息人士表示,檢視兩個失敗經驗後,市建局專責委員會已同意終止工廈重建計劃,改為以中介人身份協助工廈業主自行重建。

持有大廈四個單位的永康工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周志偉表示,市建局提出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四千七百多元作收購價,實在出手太低,加上業主重置廠房要支付雙倍印花稅,變相只餘九折賠償,業主難以接受,「同區同樓齡廠廈,經翻新後呎價達六千多元,市建局話我地層樓殘舊要重建,咁我哋而家咪執番靚佢,全面大翻新,升降機都換埋,咁就唔使重建啦!市建局雖然反對維修,但佢未夠一半業權,反對都無用,惟有焗住夾錢,我哋已經動工啦!」

逾半業主撐大翻新

市建局發言人承認,永康大廈收購至今只取得五成業權,但因部分業主尚未正式簽署文件,該局在該工廈仍沒有足夠「話事權」,該工廈法團早前突然議決進行樓宇大維修,並獲逾半業主支持,作為擁有近五成業權的市建局,就需要支付近一半維修費,即約近千萬元,市建局上周已要求法團提供招標文件,了解程序有沒有問題,若確認程序恰當,市建局就需要支付該筆維修費。

市建局稱該項目已正刊憲並完成法定諮詢程序,不能撤回。按法例市建局須於項目啟動後十二個月內提交收地申請,因此該局最遲今年底會提出申請。

消息人士表示,由於市建局收購所得的業權未逾八成,料港府不會批准收地,項目勢將長期膠着,成為中環士丹頓街重建計劃翻版,淪為「無底深潭」,「咁做翻新都好,費事等得十年八年,啲石屎跌落嚟整親人。」

消息人士承認市建局難以沾手工廈重建,「因為工廈賠償唔係按七年樓齡,而係市值加一定百分比,吸引力不足,加上工廈所在土地全屬住宅或商業用途,升值潛力大,業主根本唔會接受市建局出價。」消息人士認為以中介人形式協助工廈業主自行重建更有效,因為該做法是市建局毋須真金白銀出資收購,業主亦可盡取重建的得益。

長實大埔樓盤,示範私人樓也以劏房作賣點,引起全港轟動,中產的房屋到變得基層,真正的基層生活更嚴峻。2003年在沿用82年的控制租金上升和保障租住權的租務管制(下稱租管)的條例被立法會取消,租金如脫韁野馬。昔日條例取消時,主事的官員孫明揚曾答允每三年檢討租務問題,如今被束之高閣。

2009年至2013年,小型單位的租金升幅達六成,為各類單位之冠,而4年工資上升卻不及租金的一半,基層家庭首當其衝。公屋輪候曠持日久,3年上公屋的承諾已遙遙無期。基層居住何去何從呢?租管在台灣、美加和歐洲都行之有效的協助基層住屋的方法,會否是現時舒緩公屋不足的良策呢?各個基層住屋團隊、學者、住戶及立法會舉辦「被奪走的十年」租管論壇,為當前形勢把脈。會上,眾說紛云,雖然未對租管達成共識,起碼在座都認同對居住權的保障,現時租客與業主的關係,處身於劣勢中。

會上劏房住戶都表明需要租管等方式減低飛升的租金,才可維持生活。市區重建局的市區重建拆舊樓,建豪宅賺大錢,但基層卻被剝削。劏房供求大幅減少,要求局方可在部份收回土地興建公屋/居民,讓他們可留在市區,方便工作。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代表陳凱姿表示政府沒有認同房屋權是必需品,資金跨國炒作,房屋商品化,令無法安居。人工增幅遠追不上租金升幅。政府在租管的研究中交白卷,文件引導性,只引述租管不可行。外國不少例子反駁租制引致供應不足、缺乏維修的「偽」問題。

調查顯示現時問題︰

1.   市區供應量減少

2.   移遷通知期短,只有一個月現時

3.   劏房呎價高企,人均面積落後,3-5家庭人均面積只有40-45 呎政府之前政府答應三年檢討租管條例,但現已十十年,之前長策亦有7成人支持租管,希望議會內外推動租管。

全港劏房平台代表鄧寶山則抛磚引玉,提出具體租管方案,包括租金最多只能佔收入3成,而卻管制的房屋應是8000租金或以下,而保障3年,租客可優先續約。

立法會民主黨胡志偉在會上陳述民主黨對租制較有保留,他強調發言是台下民間團體「未必啱聽」,要「揉合租住權和業主,找出平衡點」。早前,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通過動議,要求政府開展租管的諮詢及制定檢討時間表,引起業主非議,擔心業主的租金回報受損。他認為現時不應討論租金管制的增幅水平,會「節外生枝」,反而要處理如何保障租客可簽下3年租約。黨友涂謹申為市建局的非執行董事,他亦為市建局解釋為何不建公營房屋,指出局方要「財政自負盈虧」,未必能負擔這類非盈利性的項目。應該由局方重建,因為局方收樓好過私人發展商的「黑社會,潑紅油」,再由政府用公帑買回地發展公營房屋。他建議採取活化居屋公屋的租盤,向已空置的單位打主意,用租金分成代替補地價,增加租盤供應。

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系的袁偉基博士則讚同全面租管,認為租管能「冷卻樓市」,減少樓市炒作。租管宜包括所有樓宇,不宜只限制基層房屋,才可體驗政策的公平。

基層正在水深火熱,劏房的問題已令香港蒙羞,政府一邊不斷搶地,遠水不能救近火,另一邊加速重建,減少基層住屋供應。租金管制在國外行之有效,有會否是基層一個出路呢?

深水埗是目前最多重建項目的社區,達19個之多!

小販天堂、夜欄、買平餸、買布、穿珠仔,都是公眾對深水埗的認識。區內一班班身懷絕技的街坊數十年來,經歷幾代變化,一向以低消費和互相依存的生活模式來帶動區內經濟。

由2001年開始,深水埗已陸續(將)有145幢唐樓被清拆,近6000名居民被迫離開家園,重建的推土機下,九龍最老舊的社區將面具全非,單是一個海壇街項目已有70間小店消失,而估計整區有近400小店被市建局趕絶。

深水埗是眾多重建區的其中一區。可能有天我/你的家就要被重建,
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香港的面貌嗎?

這究竟是為誰而作的重建呢?

現誠邀你一起以畫筆支持重建居民, 一起畫出深水埗和舊區生態!

關於稿件:

形式題材媒介不限(布/袋/紙),是有關舊區的建築/街坊人情的寫生畫稿就可以了。亦接受影印本(如果你不介意)。
希望作品能反映在你心目中,舊區的可愛,活力和故事。
請注明繪畫的寫生畫稿的對象/地點,亦可加上一點旁述。
作品大小:小於A2,大於A6。
展出場地:深水埗文化館
注意:請於*27/7前*交給我們/邀請你的朋友,謝謝!

聯絡︰kwuntong2007@gmail.com或 fb 活在觀塘
主辦︰深水埗文化館、活在觀塘

 

共接4標書會地新地恒地獨資入

文章來源︰明報  記者李宛婷、林可為

市建局歷來最大重建項目的觀塘市中心第2、3期發展區,料「入場費」高達80億元,中小型發展商難以參與;雖然市建局5月邀請10家發展商入標,惟昨截標只收4份標書,反應一般,龍頭發展商長實(0001)更是繼早前無入標天水圍兩幅住宅地項目後,再度選擇「棄投」。至於新地(0016)、恒地(0012)及會德豐地產,均稱獨資入標;測量師及學者估計,項目涉巨額投資,加上政策市,令樓市具不明朗因素,部分發展商或避險而放棄競投。

市傳有入標鷹君:商業機密

觀塘市中心第2、3期發展區被視為大發展商囊中物,雖然市場早已預期不會接獲太多標書,但最終僅獲4份標書,意味獲邀入標的10個發展商中,六成選擇放棄。入標發展商中,除包括「投地常客」新地、會德豐地產及恒地外,市場消息指鷹君(0041)亦有機會參與競投,惟鷹君發言人卻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回應。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回應稱,新地是獨資入標。另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亦指出,集團獨資入標,是因為項目屬近年少見的大型住宅發展,發展商雖然要負責興建商業和其他政府設施,但卻可優化觀塘社區面貌,發展商樂意配合。

出價下限至少80另分紅予市建局

觀塘市中心第2、3期發展區,涉149.6萬方呎住宅樓面,另非住宅樓面35.76萬方呎;項目可建住宅單位約1700伙、實用約600至800方呎的單位,估計住宅部分投資額逾160萬元。招標條款列明,發展商出價下限至少80億元,扣除住宅部分建築成本及地價開支後,利潤須與市建局分成,但分紅比例由發展商自己提出。

由於投資額巨大,市場一般相信今次將是新地、長實兩大龍頭發展商之爭,惟如今長實棄投,令市場人士甚驚訝。不過,長實近年投地取態轉趨保守卻是有可尋,如4月將軍澳日出康城第4期已「大熱倒灶」,由新地奪得,其後天水圍兩幅住宅地皮亦棄投,今次再放棄入標,難免惹來市場對其撤資揣測。

王震宇:辣招影響發展商出價料審慎

Bricks & Mortar主席兼總裁王震宇表示,現時樓市受多項辣招影響,即使是龍頭發展商亦難以評估項目落成後的利潤及日後樓市走勢,出價態度自然變得審慎。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出,不少大型發展商早前已吸納大量土儲,足夠應付未來數年發展需要,又認為長實有自己的投地策略,不入標不足為奇。陳認為市建局已公開項目投資額及發展細節,透明度較高,相信發展商會自行評估,預料流標風險不高。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3,337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