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十月 2014.
重建街坊- 仁愛圍的偉利模型,店主陳建忠暫時退下,但女兒為承繼父親多年心血,在區內重開模型店,名為「智高模型閣」(請like fb page)(很難租番地舖,也是樓上舖)。大家記住去逛吓啦! (地址: 觀塘輔仁街10-12號輔成樓閣樓C室) (即英發茶冰廳上面)
//模型店砌出父女兩代情
文章來源︰新報 2014年6月15日
屹立觀塘30年的一間模型舖,在巿區重建的推土機前結業,東主女兒不管嚴父反對,先斬後奏開店重操舊業,傳承父親多年心血。嚴父雖出言斥責,心中滋味卻是酸中帶甜。
觀塘輔仁街輔成樓閣樓開業近半年的智高模型閣,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前身是觀塘重建區仁愛圍的偉利模型公司。店東陳建忠與市建局多次交涉後,終在去年年尾達成協議,交出仁愛圍的地舖,舖中價值逾200萬元的模型,頓失棲身之所。陳本欲以兩成的成本價忍痛拍賣,但女兒Elva不忍父親多年心血一朝化為烏有,遂偷偷找舖位,預備接手父親的模型生意。
一家之主口硬心軟
舊店結業要處理餘貨,女兒才告訴父親已租用現時的樓上舖。事隔近半年,陳先生仍氣忿難平,瞪大眼對記者說:「我當時好嬲,完全接受唔到!」因為模型零售生意在港接近式微,如今搬到樓上舖,客源肯定銳減,經營更見困難。「明知蝕錢,勉強點捱落去呢?而且做生意全年無休,我唔想個女咁辛苦。」女兒何嘗不知父親對數十年心血難以捨棄?忍父親的責怪,仍要堅持新舖開業,父親氣不過,索性不管女兒的生意。
雖然曾出言斥責女兒行為任性,心裏卻暗暗為其生意着急。Elva形容爸爸是個傳統的嚴父,不容易流露對家人的關愛。她試過小學插班試的數學題做錯了,捱過父親的「木尺炆豬肉」。亦試過新年前與父親吵架,被罰通宵跪地反思,父親後來還是心疼女兒,半夜從睡房走到客廳,問女兒是否知錯,再着她回房休息。口硬心軟,可能是一家之主的本色。甚至連買禮物給女兒,也不習慣開口直接表達。「爸爸雖然係開玩具舖,但從來無買過玩具畀我。」
直至Elva畢業後搵工,陳先生帶她到電話店,要女兒為他挑一部手提電話,「點知畀咗錢後,爸爸話我返工需要電話,塞咗部電話過嚟,我先知道其實係買畀我!」說到這裏,Elva忍不住眼泛淚光。
當着陌生的記者面前,長相如餅印的兩父女,仍不忘「互窒」,可見感情要好。父親先說女兒三餐不定時,身形變胖了,回家要「戒食肉」。女兒反咬一口父親也膽固醇高,要陪她一起食素。嘻嘻哈哈,十分溫馨。
最想承傳父親孝心
觀塘重建計劃2007年公布後,陳建忠一直為了模型舖生意和去向煩惱,最後更累倒入院,Elva的感覺像是「巨人倒下了」,想無可想,唯有放下辦公室正職,瞞着父親自資開舖接替模型舖。「佢為家庭努力咗大半生,我唔想佢再咁辛苦,想佢安心放手生意,追尋番佢自己夢想。」夢想二字,對陳先生可能有點遙遠,但父親卻在女兒身上,仿彿找到當年自己尋夢的影子。「我後生時都試過唔理老婆反對,花咗大筆本錢買器材做生意。」他笑瞇瞇地說,這次女兒的倔強,不遜自己當年的固執。也許父親當年的夢想,今天藉着一間模型舖,由女兒傳承完成。
不過,最能打動Elva的,是父親的孝心,這也是Elva最想承傳到下一代的特質。「爸爸好孝順鄉下嘅嫲嫲,成日打長途電話關心近況,又寄啲生活用品返去。」身教遠勝一切,Elva不時也送些小禮物給父母。父親總責怪她破費,但問起最喜愛的禮物時,他甜絲絲地說是3年前女兒送的鬚刨。
(Pic by Christina To)
文章來源︰10-10-2014 明報
上年度市建局5年來首錄虧損,惟局方最新拍板以每月138.6萬元續租創紀之城6期3層樓面,作為前觀塘政府合署過渡期辦事處,加租幅度高達五成;據了解,過渡期辦事處將有待觀塘市中心重建5期永久設施落成才可遷出,意味市建局未來數年仍要繼續斥百萬租辦公室供政府部門使用。
消息人士指出,市建局續租創紀之城6期19、20及21樓,新租金138.6萬元,較2011年月租92.4萬元,租金升幅達五成。據了解,上址每層1.76萬方呎,平均每方呎租約26元,略低市場28元水平。不過原來上址並非由市建局職員使用,該3層樓面現時由勞工處、觀塘區議會及民政事務署等使用。
作政府部門過渡辦事處之用
市建局發言人指出,為配合觀塘市中心計劃,原本位於前觀塘政府合署即區會及政府部門已搬至過渡期辦事處,直至位於5期永久設施落成。不過,據悉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共分1至5期,局方預計最後一期要到2021年才完成,即意味未來數年仍需要繼續提供過渡期辦事處。
另一邊廂,該局早前在該廈租用作為觀塘辦事處的23樓1至3室,每月租金為19.6萬元,租約已在本年4月到期;據市建局網頁顯示,觀塘辦事處已遷至裕民坊裕華大廈1樓C室,據悉局方於09年一籃子購入上址。市建局發言人指出,市建局會按項目需要及進展,調配本局資源包括搬遷辦事處。
談起市區重建?想起甚麼呢?7年樓齡賠償?數億計的招標價錢?天價的市區新樓?利東街重建後的特色單位賣1.26億、逾5萬2千元的呎價,還是市建局的盈利?彷彿重建都在談數字,感覺抽離,與我何干?深水埗文化館利用創意將重建帶回我們的身邊,反思另類發展的可能。
深水埗文化館自年初以來,至上月被市建局收回展場,8個月內一直在社區實踐藝術,藉創作藝術協助重建街坊,漸越獲得外界關注。舉行3場大型藝術展覽及無數次的大小活動,包括︰親子讀書會動、木匠工作坊及眾生相展覽,吸引超過5000市民到來參觀和試用。
文化館於上月舉行深水埗眾生相展覽(一),展出街景寫生,紀錄城市的轉變,從資深畫家歐陽乃霑90年代的作品、事吉茶記的素描到李香蘭筆下的嬉笑狂歡,細述舊區的故事,也借裝置藝術在通州街重現重建前的繁華。融合重建的研究,揭露推土機下的損失,深水埗19個重建項目令500間小店消失,等於5條西洋街不見了,諷刺是當中沒有連鎖店,被趕絶只有近百間跟民生相關的小店(士多、報紙攤),基層最受打擊。而5414間劏房被拆,等於全港近一成的劏房,換來4000個豪宅單位,難怪劏房呎租比豪宅更昂貴,沒有草根的消費和生活,這是我們想要的社區嗎?
第二輯展覽《玩不起的遊戲》則借大富翁遊戲質疑城市發展,為何只是零和遊戲,追溯大富翁的原來理念,地主羸盡全場,其他玩家通輸,香港舊區亦如是。運用500呎的展場作真人版大富翁,將十位街坊故事化成不同分數的角色,加上18個深水埗的地標作地皮,添加強收土地的機制。讓參加者明白市建局賠償的本質,遊戲的歡笑承載着重建的不公義與暴力。遊戲中,參加者慢慢體會無法戰勝的市建局,土地被強收,只能千方百計苟存在遊戲 ,暗合現時街坊處境,面對強權感受無奈,能否有出路呢?文化館亦製作信息圖表(infographic)對比全港7種重建方式,強拆並非本地唯一出路,「樓換樓」等安置在私人的項目(麗星樓)都有發生,而公屋重建亦是原區安置,現在市建局砌詞收樓,甚至用上抬人清場,只有賠償,沒有安置,只是藉口。希望帶給參加者另類想像,如何在重建中,可保留社區的文化和街坊的網絡。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