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十年代初,政府已宣布把東九龍的觀塘裕民坊一帶進行市區重建。居民由港英年代等至香港回歸,經歷沙士及零三七一,至回歸十週年後的二零零八年,才等到一個具體的十二年重建方案和藍圖的出現。可是,藍圖背後,卻是漂亮憧憬掩藏下的黑暗。在法律底下卻見執行的醜陋。在以人為本的口號下,人的價值卻不比地價和樓價寶貴。庶民的生活不能維持,生計不穩,賠償不公。重建,似是披掛華廈與美麗承諾下的合法剝削。

《觀塘,五月三十二日》紀錄片是一個又一個真實訪問結集的縮影,是這數年不同時間在社區訪問不同背景的街坊集合而成。在與重建區街坊交流的過程中,除了重新發掘地區的歷史文化和生活面貌,更發現到被主流媒體忽視的巿建局對社區的改頭換面和破壞工作。影片把過去數年的落區拍攝記錄剪輯成一齣完整影片,旨在展示社區生活中,透過街坊的口中和拍攝到地方的變化,將巿建局的重建模式的問題和不公義展示(例如賠償無準則、訴求被冷待、處理收樓過程的問題等)。

在這社區,大家各有歷史,一同為生活打拼,面對重建,只提卑微的訴求,合理的待遇。沒甚麼語不驚人,也沒呼天叫地,只是各有希望,能在公平和合理的環境生活下去。他們所求的,正正是主流媒體所忽略的報導,就是每個人對生活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現實這權利被市區重建主導的官商社會價值漸漸被剝奪和遺忘。

導演期望片能填補主流媒體忽略的空白,可為街坊發聲,讓大眾知道社會上有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在過去三年,己經綜合跟進了超過五位街坊及社區人士,展述不同觀點想法與立場,已拍攝的內容時間共計超過三十小時。近來社區內的情況急轉直下,巿建局加快了法律程序收樓,有一些街坊受影響的情況更壞。

導演仍會拍攝和訪問,再加入新的片段。

日期︰3月8日(星期日)
地點︰黃大仙聖雲仙小堂
導演︰伍偉昌
嘉賓︰《一路走來》導演林森、《觀塘,五月三十二日》導演伍偉昌及「活在觀塘」袁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