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十月 2015.

10 月 17 日,中環碼頭舉行市集,邀請台灣、泰國、日本等攤檔參與。為進入場館朝聖,數百計的文青,等上多個小時,甘之如飴。隨着本地文化興起和新高中的通識課程,「認識香港」變成少年和學生必讀一節,社區變成潮流,如雨後春筍的市集,爭相追捧。

過度商業謀殺市集

市集不是新「玩意」,昔日村落以廟宇為核心,有宗教、教育私塾和法庭等功能,廟前的大樹和空地,人流聚集,有人便成墟。今天我們見大埔墟、聯和墟都是由廟前空地演變的墟市。舊式墟市,活在社區,聚集、談天、交流、買賣,建基互信。時尚的市集,用上異國和藝術包裝,人情變成商品,交流變成購物,正面的價值是給予年輕人創作機會,發一下老闆和藝術的夢。實情跟小型的格仔舖商場沒有兩樣,市集慢慢跌入困局,愈要賣點,愈主流化,愈見高昂的租金,營運不易,一不小心走上全盤商業,手作變作廣告的宣傳口號,單一沒有特色。

根據多年從事手作朋友分享,過度商業化變成劣幣驅逐良幣。部分只為賺錢的偽文青,只會做他眼中認為利潤大的主流手作──用現成的小飾物用手貼在一些物件上。而一些真特色小攤,會被活動大會視作非主流而不能入場。來逛市集的人都想像要講價,真手作變得沒有價值。

數年前市集,文青地攤,提倡另類生活,作為反抗市區重建和商場入侵的標誌,反思一式一樣的商業文化,可細味尋找驚喜;又講求社區經濟的理念,熟客的互信,街坊的關係,有時不在乎貨品十元百塊的平貴,更在乎老朋友和人情味。雨後春筍的市集走向純粹文青和藝術,跟社區愈走愈遠,講求新穎和綽頭,文青成主角,社區文化何在呢?文青市集,離開社區,變成一種潔淨的概念。

真實的社區不是靜止的概念,不一定美好,也有衝突,不快,不滿。社區內,有各種的人,性工作者,露宿者等,不是社會主流,需要包容共存,這是潮流難以容忍。觀塘、荃灣、深水埗等舊區,舊式小販和街市面對重建,社區四散,生活大不如前,市集又有否如初衷,跟社區走回一起,或只是變成文青的玩意呢? 繼續閱讀文章 »

家家在本難念的經,每個社區有何異同呢?

上周六,YMCA觀塘會所與活在觀塘合辦名為「社區高峰會」的講座,邀請灣仔藍屋─香港故事館館長盧樂謙、活躍於土瓜灣、灣仔和菜園村的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陳允中(YC)和活在觀塘的發起人袁智仁(原人)分享社區的經驗。


灣仔︰藝術的嘗試

藍屋的盧樂謙除了灣仔,足跡亦踏遍觀塘。身為半個街坊,年少時常出入觀塘,二年前在觀塘的小巷作足球比賽,辦「人民足球」的活動,成功感最大,感觸良多,第一次見到街坊以社區「觀塘人」自居。及後,參與觀塘仁信里的抗爭,支持小販和賽鴿店可獲安置,跟仁信里的鐵匠合作,用廢棄石油罐,做成鐵鳥地標,成為日後觀塘抗爭的象徵。這次經驗,影響他日後的創作。喜歡先找社區單位合作,融合社區手藝,用藝術作媒界,表達意見。他眼中藝術,是社區的良藥,找出街坊的長處,發揮,陶冶性情,讓人變得積極。社區也是試驗場,給予機會,給人有名目,實踐各種可能。自行開發藍屋前的空地,辦寫生、音樂會,公共空間,不是政府賦予,而是約定俗成。流行的市集不及上街道,街道擁有無限的可能,未知的驚喜,沒有規管的美。

宣傳上,線上FB和社區是兩個世界,文青與街坊的表達方式不同,社區只需簡單用白紙寫上活動名稱、地點和時間就可以吸引街坊,但文青海報在網上則要揪心的字眼,如︰「每人都孤獨」,哄堂大笑。

觀塘︰時間戰勝一切

活在觀塘的原人認同「人民足球」對觀塘抗爭的重要,透過年青人和藝術,重燃社區自信和發掘社區的認同。他重溫過去八年在觀塘走過的路,最初五年的社區研究,跟街坊熟絡,對日後的抗爭很大幫助。觀塘的例子中,資源不足,沒有深厚關係和街坊的自主,抗爭難走下去。重建抗爭後,如何協助街坊回復昔日的生活,也是難題,像早前與女工會合作,在小販市集派發一萬塊手造梘,希望協助小販生意,但成效難料。究竟街坊如何捱過重建帶來的寒冬呢?

觀塘的重建街坊謝姑娘,被報紙寫為「工廠妹鬥贏市建局賠四百幾萬樓」,分享當年和市建局鬥爭經驗,堅持八年,最後一位才離開重建區。她是千多位業主中,唯一一位可獲得樓換樓的賠償。她感謝關注的年青人,令她了解重建的可怕,鼓勵她站出來,大聲講出自己的苦況。在合理情況下,要不斷講出訴求,不讓步,無欲則剛,才令市建局屈服。重建搬遷後,她也積極協助其他區的街坊,希望幫忙別人。


觀塘的人民足球活動,活用後巷

台灣的社區公民

陳允中教授(YC)的分享,也許回答原人問題,社區也需要有產業維生。他用自身台灣經驗,講述社區營造的原則,如何達至社區自治。用行動形成社區感,提出「人、文、地、產、景」的五大面向。人就是社區的共通需求,文是集體歷史,如︰觀塘可說是工業發展史,而地則是地方的獨特性,有如觀塘是公屋社群,產所指是產業,讓社區經濟可持續,最後,景是街坊共同景觀,如︰觀塘的鐵鳥雕塑,由街坊創造的地標。 繼續閱讀文章 »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3,345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