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八月 2016.
轉眼4年,因重建,從觀塘市中心搬至牛頭角街市,沒有以前的高朋滿坐,人山人海,但味道如昔,價錢不貴。最出名當然是吊燒骨(見圖),都是60元多元,還有雙蝦通菜,也是一絶。潮式大排檔,少不了蠔餅、凍魚,豬紅韭菜,一大班人,喝着啤酒,高談闊論,香港的草根風味,重建變成豪宅,本土的味道賣少見少。
有無網友想一齊去食飯呢?
新南苑
地止︰牛頭角道183號市政大廈1樓16至18號舖 繼續閱讀文章 »
開業18年的麵包店,一直服務啟業,這條老人邨。老闆娘自創排球大的波蘿包,其實是波蘿脆皮配上雞蛋糕,只售15元。外皮放在家中一晚都依然香脆,雞蛋糕份量十足,入口鬆軟,蛋香濃郁。老闆娘健談,娓娓道來,每種麵包的故事。
除了麵包,自家製作的蛋卷都鬆化,香脆,牛油和蛋味平均,8條只售12元,味道比得上北角的店,但勝價比更高,絶對是街坊生意。
觀塘地鐵延線的黄埔站10月落成,紅磡的舊區遭逢巨變。
連續6條街道,7楝唐樓群,共4個小區都被地產買下,店舖十室九空,剩下田生地產和小量老店。街上的店主說︰「所有都給四叔買下,還有一位大業主未賣,只要完成收購他的業權,就要重建。」
重建來到前,街道沒有昔日的熱鬧,但人流還不錯,機會依然。紅磡明安街的小店,開業不長,沒有店名,只用橫額寫着「牛肉拉麵」,下面大字寫着「現場純手工製作」 。店內只有五個單人的位子,,最大的面樍用作廚房 。店內沒有多餘空間,節省租金,食客連轉身也有點困難,大家也樂意接受。
下午六點,客似雲來,店內年輕夫妻和老人家忙過不停,他們一家用一口流利普通話溝通,三十多歲的丈夫的手臂肌肉結實,比得上城寨英雄。他不斷搓揉粉團,拉扯麵粉,飛快地製作一碗碗的拉麵。美貎的太太交替着廣東話和普通話跟顧客溝通。班外站着十多人等候外賣,大家為美食都難得有耐性。
牛肉拉麵,名不虛存,湯底清徹而濃郁,枱頭放着整天用肉的煮淆湯鍋,芳香撲鼻,就知道老闆的心機。牛肉新鮮入味,不像一般街外,用硼砂弄至軟腍腍 ,帶點咬口。拉麵才是重頭戲,入口嫩滑,麵條沾上鮮湯,更是美味,彈性稍稍不足,略略偏軟。拉麵的口感雖然比不上荃灣即做的蘭州拉麵,但價錢只是28元,比後者便宜三成,性價比甚高。
舊區的好處是有機會,小小的店舖,做得一手好手藝,街坊自然會賞識,不用舖張大肆宣傳。可惜,重建隨地鐵湧至,香港還有多少創業機會呢?重建後,剩下貴租和商場,消滅一間間小店,手藝敵不過連鎖店,無處容身。美食天堂,隨舊區消失。
上一代的老闆夢,只能在夢裏尋找。
重建中的紅磡,不少舊樓被拆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