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七月 2019.
明,清時代,民間藝術家是何許人?當年大量製作的餐具,A貨版的青花瓷,連字都不懂寫的工匠如何做出「壽」字的瓷碗呢?一新美術館舉行的「中國簡筆畫」展覽告訴我們當年的民間故事。
展品是明清年代的民間餐具用品,尤如今天的發包膠碗碟,大量製作,難免粗製濫造。本來明代的工匠想畫一條龍,但時間所限,變成一隻蜥蜴般的四不像。想寫「壽」字,變成形似的圖案。原來當年時興印度梵文,工匠用鬼畫符方式演譯,吸引大眾購買。
工匠識字不多,活用創意,運用簡筆畫法,用最快速,最方便的方法去係繪畫及寫字,低端的智慧。四百年前的hea ,今天重看饒有趣味。
Sun Museum 一新美術館
地址: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
日期:26/7/2019 – 5/10/2019
詳情:https://www.sunmuseum.org.hk/
裕民坊已於2月清場,大部份檔口已結業,住戶亦遷出,但仍有居民不捨家園,居住在裕民坊唐樓上。由於重建,市建局已取得裕民坊的業權,但管理不佳,令住客提心吊膽。
裕華大廈現有一位年逾90歲婆婆居於樓上,雖然大部份人離去,但她仍然堅守家園。近日,裕華大廈照明系統損壞,懷疑因為節省成本,而不作維修,多次投訴,局方愛理不理。
筆者於日間走入裕華大廈的樓梯,除了強烈尿臭味,差不多伸手不見五掌,僅有一枝小燈照明,環境惡劣。走上平台樓層現時主要依賴日光照明,入黑情況甚為危險 。對年輕人也看不到梯級,何況90歲的婆婆呢?為慳錢而是草菅人命,局方置居民的安危而不顧,沒有任何公眾考慮。(具體慘況,另見片段)
上年年尾市建局的調查中, 調查訪問裕民坊的「搭建物」,即檔主和居民,當中有 69% 的街坊表示滿意現狀,不想離開。但無耐二月份,局方收回裕民坊的土地,重建成為豪宅和酒店。
我們要求市建局立即改善裕民坊的照明和衞生狀況,盡快協助街坊尋找合適的居所,並協助工匠申請工匠牌照,將來重新復業,及幫助約十間店舖找尋新地方重新復業。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