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九月 2020.

迫遷鞋匠福嫂失生計 市建:唔關我事 食環:疏忽, 不賠償
市建局和食環上周強遷鞋匠福嫂到滿佈蟑螂的康寧道後巷,二日後,補鞋工具和貨物被食環丟棄,令她生計堪虞,引發社會關注。觀塘工匠因重建的搬遷問題討論超過十年,上年三月,我們與工匠們在區議會向食環署請願,署方承諾跟進,本年初,區議員亦有介入情況,但結果為市建局清拆起豪宅,食環只懂強遷,發生沒收福嫂生財工具的悲劇。
市建局和食環為悲劇的禍首,卻拒絕向福嫂道歉及作出賠償,無視工匠的價值。
昨天,我們聯絡觀塘區衞生督察方志偉,他的下屬承認沒收福嫂補鞋工具,為「一連串既疏忽」,他指搬遷時,市建提供的鐵櫃無法上鎖,只用爛櫃放置福嫂的工具,並放置在內巷。晚上被拾荒者盗取櫃中物件,包括舊鞋,而早上清潔工掃街見到滿地舊鞋,以為垃圾就丟棄了。他指補鞋工具和已修補好的鞋無法追回,卻拒絕作任何賠償。他僅指與旁邊舖口溝通,福嫂可於路口擺檔,不用於環境較差的內巷工作。
市建高級項目經理梁錦秋拒絕負責,他指食環搬遷福嫂鞋檔, 一連串疏忽大意令福嫂損失過百對鞋,這是食環的責任。他拒絕賠償和道歉,僅會維修鐵製儲物櫃,增加上鎖功能,並改善後巷的加照明。
市建局和食環在迫遷鞋匠福嫂一事,互相推卸負責,有疏忽,亦不補償。現時後巷環境惡劣,白天亦有蟑螂和老鼠,放置不少垃圾,缺乏排水系統,沒有上蓋,長年積水, 亦無任何告示告之街坊補鞋的服務,不是工匠的理想環境。
福嫂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亦長年照顧年老丈夫。她只求靠雙手,繼續做「斗零踭聖手」,服務街坊。補鞋工具伴隨她30載,現時難以購買, 就算有賠償,她也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而來,60多歲被迫重新創業,一切從頭而起。
重建起豪宅,市建局賺大錢,這模式在觀塘市中心已無法改變了,局方網誌近月宣稱收回裕民坊的所有業權,為何工匠的安置不解決呢?局方眼中只有業權,沒有人,觀塘重建仍未解決。

撰文︰青蛙

有沒有想過,你這一秒在開檔搵食,下一秒就被人夾上車,強行搬到一條滿是污水的後巷,每天擺檔與過百蟑螂共存,而且數天後生財工具及貨品更被食環人員不動聲色地搬走?

以上都是人稱「斗零踭聖手」的裕民坊鞋匠福嫂,一星期前的遭遇。

位於觀塘重建計劃第二、三期的「凱匯」越起越高,樓下的檔販則顯得越來越渺小。在裕民坊補鞋30年的福嫂,是重建計劃第五期中,少有留守到最後的小販。她並不是想阻礙發展,而是舊有的社區網絡、營生環境,能堅持多一天就是一天。萬萬想不到,一個多星期前的一日,當她如常地在裕民坊的檔口補鞋,突然5至6位食環署職員來勢洶洶,表示要馬上「協助」她把檔口幫到新的擺檔位置——相距兩條大馬路,一間麻將鋪旁邊的後巷。福嫂正幫熟客補鞋,盡是愕然和無奈,「我仲約咗個客等陣係度攞返對鞋!」熟客還未到,福嫂就被食環職員粗暴地帶上車,「我啲工具跌晒落地,佢哋就用垃圾袋裝起來。執到乾乾淨淨,再用相機影已經清走的檔口位置。」駛過兩條街,食環把裝著福嫂搵食工具的「垃圾袋」和其他物資,連同福嫂扔在一條後巷中。這條又髒又窄的後巷,就是福嫂的新檔口位置。她看著擺滿一地的物資,欲哭無淚。65歲的人生,才要從頭來過,不知可以從何收拾。

沒有名字的後巷 容納政府眼中沒有名字的小販

福嫂在這個濕濕漉漉的後巷只開過一日工,一個客都沒有。「啲客望入黎都唔似有補鞋檔,又冇招牌又冇剩,仲以為自己搵錯。」筆者在觀塘長大,平時都沒留意有這條巷,在Google Map一看,這巷子連名字都沒有。巷子一邊是雞記麻雀的後門,另一邊密密麻麻掛滿食肆的分體式冷氣機,噴出讓人窒息的熱氣。這寬約2至3米的後巷,除了堆滿雜物,亦是一間靠牆理髮店的營生空間。福嫂的加入,只能蜷縮在巷子的角落。同樣蜷縮在巷子中的還有蟑螂和老鼠。福嫂憶述在這裡逗留的一整天,「大大小小過百隻蟑螂,見到都毛管戙。」她的營業時間是中午到晚上7、8時,「啲老鼠就開始出黎搵食……」最要命的是,這後巷有不利福嫂補鞋的先天性因素,「呢條巷好天都會有積水,啲客經過踩濕咗鞋,我就補唔到。」下雨的時候,情況更糟糕,頭上的鐵皮無法擋雨,猶如一條條小瀑布,福嫂完全無法工作。失去補踭工具的「斗零踭聖手」

屋漏兼逢連夜雨,一個星期前,市建局搬來一個二手大鐵櫃,叫福嫂把她的工具放在裡面,便可長期存放在巷子中,福嫂還稱讚鐵櫃的美觀。由於近日下雨,她都無法營業,直至數天前放晴,再來開檔,才驚覺鐵櫃內的工具已被清得一乾二淨,自己平時存放物資的兩個行李箱也不翼而飛。「裡面仲有我幫客人補完的鞋,超過100對,現在去邊度賠返俾人?」原來市建局給福嫂的鐵櫃無法上鎖,只是虛掩,食環署的清潔工便把裡面的東西清掉,搬走行李箱,只餘一個不方便搬動的大鐵櫃。近百客人的鞋子去向不明,福嫂還能一拖再拖;伴隨多年的生財工具,卻叫她最為苦惱:「裡面好多工具都已經買唔返,最重要係鐵腳,擺鞋落去,整鞋踭用。」沒有鐵腳,又哪有「斗零踭聖手」?福嫂連日打去食環追問,惟食環提供的電話號碼要不無法打通,要不只提供留言功能。拔去鮮花,觀塘種出一座座的豪宅。舊觀塘的小販不想阻人發達,福嫂接受市建局及食環的安排,甘願瑟縮在別人的後巷,只求一絲生存空間。但政府卻得寸進尺,連別人的搵食架生都扔掉。福嫂這個中秋的心願,就是食環署可以盡快歸還搵食工具及過百鞋履;並要求市建局兌現「安」置小販的承諾,處理後巷衛生問題:清走雜物、滅蟑螂、滅鼠;增加後巷的擋雨、照明、平整路面設施等。讓福嫂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靠自己雙手糊口,於高樓大廈的影子背後,依然找到一點尊嚴。

87歲的涼果伯何生,他是裕民坊最後的街坊之一,陪伴裕民坊40載,重建在即,他被迫離去。他擁有流動小販牌,幾十年他都在裕民坊擺賣涼果,大家都叫他涼果伯,風趣幽默,永遠有故事,深受街坊歡迎,成為裕民坊代表人物。但一個半月前,食環署開始驅趕他,不准許他於裕民坊擺檔,他無奈只能遠走較偏遠的裕民中心。因為生計,他偶而回到裕民坊,跟熟番街坊再聚。重建下,生意大跌,涼果檔口再難以糊口。

他推着售賣涼果的手推車,猶如難民,從裕民坊、走到裕民中心,有時再去天僑底。昔日身邊是街坊,今天換成寬頻檔口,街上行人寥寥可數。「下午2至2:30我會在裕民坊擺檔,裕民坊的人流比較好,同仁街和康寧道的人都會經過裕民坊。之後搬到去裕民中心前面的位置,人流就少了很多。我諗瑞和街街市,同埋康寧道嘅客就冇咗啦,剩返牛頭角的顧客。晚上會去天僑底,等待放工客人。」

有牌照的小販,卻需要如無牌小販的走鬼,走來走去,只求生存的機會。「得返三份一生意,大半天,只有300元,仍未計成本。」涼果味道依舊,何伯的笑容如昔,50年代來港至今,笑看風雲,捱過二戰、暴動、回歸,今天,他心中仍覺得苦澀,他只希望我們能告訴其他街坊,他還在裕民中心前開檔,有多點生意,勉強生活下去。

他擺賣的涼果齊全,超過廿款,最出名要數銀稔,他常成「人鏈」笑說:「粒核有個人樣,先叫人鏈。」他強調自製,在深水埗的天台生曬,入口清香,帶點微甜,不像坊間的涼果,只有「死甜」。

離開裕民坊,他捨不得街坊,不單生意,也是說笑,吹水的人情味。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6,468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