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長沙灣順寧道受重建影響的街坊辦活動,要求安置,當年一整條街,掛滿一幅幅大畫,街道成為畫廊,是筆者的啟蒙。最後林鄭會見街坊,而他們陸續無奈接受賠償離去。

重訪舊地,變成一楝楝的豪宅,昔日唐樓和老店的蹤影已難尋。幸好,多走幾步,當日幾十間的老店已不再存在,只餘三間的舊店︰周記醬油,周記車房和蘇記茶莊。

人去茶未涼,走入12年後已搬遷的舊舖,湧起陣陣的回憶,跟老闆談天。當日的街道景象猶在,社會變了,林鄭不是那個林鄭。由於原區搬遷,他們生意大抵還好,不過一切都不同了。

那年的齊心,今難再見。移民、老去、忙碌,大家為口奔馳,說起往事。經歷過重建的街坊,永遠忘不了。

周記醬油,加上前身,有百年的歷史,90歲的周伯伯,口中強調質素,「XX,都係靠吹水,人哋做。李X記,有幾多豉油喺入邊呢,都係水。我哋係自己做豉油,生曬。」沒有加防腐劑的周記豉油,人手製作,香港碩果僅存。

創自1958年蘇記茶莊老闆仍有教社區做茶葉,重建的災難,是他的轉捩點。

周記車房,當年活動的策展人,依然用故事去講社區。周老闆店內放着50年前的老爺車,佔據店內大部份位置,太太笑說想捐出去,但老闆仍自得其樂。念舊,保育,車房也做得到。

故事分享留意1822的專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