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category archive for the ‘信手隨筆’ category.
上海街唐樓群昔日古意盎然,是市區少有唐樓群,今天卻面目全非,走入其中以為新開設的商場,沒有歷史感,更談不上社區。全是市建局做的「好事」,本月完工的上海街保育項目,我評論過數次,稱為「大三巴式保育」。項目中的14楝唐樓,只有二楝保留,另外八楝只留外牆,四楝則清拆重建,但今天才第一次走入建築內,更令人驚訝。
涼果何生近日在裕民坊出現,記得幫襯,樓主特別推介𣏴㮌,核子有如人面而得名。何生亦跟大家分享,原來何生炒牛展很好吃,只要買30元牛展、20元𣏴㮌和10元青椒,大火炒在一起,惹味非常。
攝︰高祈
觀塘地鐵延線的黄埔站10月落成,紅磡的舊區遭逢巨變。
連續6條街道,7楝唐樓群,共4個小區都被地產買下,店舖十室九空,剩下田生地產和小量老店。街上的店主說︰「所有都給四叔買下,還有一位大業主未賣,只要完成收購他的業權,就要重建。」
重建來到前,街道沒有昔日的熱鬧,但人流還不錯,機會依然。紅磡明安街的小店,開業不長,沒有店名,只用橫額寫着「牛肉拉麵」,下面大字寫着「現場純手工製作」 。店內只有五個單人的位子,,最大的面樍用作廚房 。店內沒有多餘空間,節省租金,食客連轉身也有點困難,大家也樂意接受。
下午六點,客似雲來,店內年輕夫妻和老人家忙過不停,他們一家用一口流利普通話溝通,三十多歲的丈夫的手臂肌肉結實,比得上城寨英雄。他不斷搓揉粉團,拉扯麵粉,飛快地製作一碗碗的拉麵。美貎的太太交替着廣東話和普通話跟顧客溝通。班外站着十多人等候外賣,大家為美食都難得有耐性。
牛肉拉麵,名不虛存,湯底清徹而濃郁,枱頭放着整天用肉的煮淆湯鍋,芳香撲鼻,就知道老闆的心機。牛肉新鮮入味,不像一般街外,用硼砂弄至軟腍腍 ,帶點咬口。拉麵才是重頭戲,入口嫩滑,麵條沾上鮮湯,更是美味,彈性稍稍不足,略略偏軟。拉麵的口感雖然比不上荃灣即做的蘭州拉麵,但價錢只是28元,比後者便宜三成,性價比甚高。
舊區的好處是有機會,小小的店舖,做得一手好手藝,街坊自然會賞識,不用舖張大肆宣傳。可惜,重建隨地鐵湧至,香港還有多少創業機會呢?重建後,剩下貴租和商場,消滅一間間小店,手藝敵不過連鎖店,無處容身。美食天堂,隨舊區消失。
上一代的老闆夢,只能在夢裏尋找。
重建中的紅磡,不少舊樓被拆
紅磡春田街,街道的公眾空間被重建,換成豪宅,這是甚麼的公眾利益,改善誰人的生活。拆街,變商場,是何道理,市建局為賺盡,無所不用其極,政府合謀,消滅舊區和社區。
新增面積以每呎1萬元計算,預計市建局多賺1.4億。
//市建局去年年初已經公布會將這裡重建,今次將地盤面積再擴大一倍至2475平方米,重建後總樓面達14000多平方米
(圖為春田街)


文化館的歲月,可用「遊牧民族」比喻,觀塘和深水埗,逐「重建」而居,運動成形,總被市建局打散,唯有遊走在不同社區,繼續讓公眾明白重建的問題,關乎你與我,了解舊區的可貴。文化館嘗試融合研究、數字跟藝術,9月2日在JCCAC還有新的展覽。
封館前的最後展覽<深水埗眾生相(二)︰玩得/不起的☐☐遊戲?>,暨重生禮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五樓
展期︰2/9(二)至 10/9(三)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30分
10位深水埗「傑出」街坊的繪像及生存故事,20個社區地標製成大地圖,進入500呎展場內,大富翁式的互動裝置遊戲。走入舊區,重建、迫遷…..我/他們還有出路嗎??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1月19日(街坊心聲系列三)
【情同姊妹倆街坊】
劉小姐(左)與黎太(右)
~50歲與50歲
* 留守住戶
* 住在深水埗20多年,從事流動小販,常被食環署控告,多達20次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劉小姐在深水埗的日子有喜有悲,喜是碰上黎太,悲是生活艱苦,獨力養活女兒。劉小姐在早上天光墟和晚上十點後,食環署休息時,在深水埗街頭擺檔賣衣服。女兒平時生活多留在黎太家中,跟她的兒子一齊玩耍,穿梭在錯綜複雜的後樓梯,一起在大廳溫習和食飯,平時一同辦生日會、與同學開會,現在都順利進入大學。形容和黎太的關係,劉小姐說︰「兩姊妹會嘈交,我們不會,一家人」
* 劉小姐爆料︰「女兒跟她(黎太)兒子拍拖,我們老人家希望她們可以一齊」說罷,黎太大笑︰「我地都想做親家,不過後生講唔埋」
<最好的深水埗>
* 深水埗拿貨很近,賣貨很容易,離開深水埗不能搵食,這裏對小販容忍多一點,其他地方無小販。劉小姐說︰「習慣深水埗生活,只能做小販,幫人改衫」
* 買東西很平
<對於街坊>
* 街坊關係好,大家互相照應,劉小姐說︰「無飯食,可以去黎太到食」
<瑣事>
* 要留在深水埗,希望樓換樓,不想影響工作
* 劉小姐說︰「俾個豪宅都消費不起,連管理費都俾唔起」
pic by Ivan Wong Gallery
————————————————————–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
詳情可見︰http://goo.gl/u1WQ7x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1月19日(街坊心聲系列二)
大家姐(右)與婆婆(左)
~50歲 & 91歲
* 札根在深水埗70年的梁商記,本區無人不知的蔬菜批發商
* 大家姐一生與蔬菜為伍,以蔬菜為生,說起蔬菜,如家珍數,「菜心有甘肅種、燒乾種…」,筆者一竅不通
* 上一代在街市經營,後來生意越來越大,落戶通州街,李太的成衣店旁,暫不受重建影響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大家姐見慣風雨,每日早上3時起牀,開始揀菜分類、再加工,為老人中心、醫院、酒樓、酒店和輪船提供新鮮蔬菜。只要食館要求,不論冬姑的大小,蔬菜的長短,都一絲不苟,逐一揀選。婆婆每天早上6時來到菜場,91歲的她從不間斷,削蘿蔔、揀菜,駕輕就熟。約4時下班,大家姐拖着婆婆快樂地去喝下午茶。
* 落腳在深水埗三代人,日日如是,也是快樂。
<最好的深水埗>
* 「在深水埗土生土長,鐘意深水埗」
<對於街坊>
* 街市人人都識大家姐,主動跟她打招呼
<瑣事>
* 大家姐的工作從沒有休息,不然我們沒有菜食。
* 最難過的日子是沙士,一家齊心也捱過。難捱還有颱風遇港,風暴時,到處找菜供應給醫院、老人院,風暴後,又要加派人手,增加供應
* 老人院的菜會較嫩適合老人家口味
* 昔日蔬菜批發須要像玉器買賣般使用暗號,現在則明買明賣,易入行貨源多,但是人民幣升值,貨價較貴,賺錢不易
pic by Ivan Wong Gallery
————————————————————–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
詳情可見︰http://goo.gl/u1WQ7x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1月19日(街坊心聲系列一)
【望海的日子】
李太, 67歲
*留守住戶和舖戶
*居住深水埗30多年
*70年代開始經營五金店,因重建由欽州街,搬至通州街,對社區瞭如指掌
<深水埗最快樂的日子>
* 80年代最旺,欽州街對出還是深水埗碼頭,百幾部貨車,等候裝卸貨物,司機忙着排隊買五金用品,填海後帶走一切
* 「昔日有海很繁榮,很多海鮮檔,洪記、趙寶記,好多靚海鮮,成日益我地,菲律賓的龍蝦,特別彈牙,十斤重,石班、蟹,行過佢地間舖,老細會話︰『士頭婆,條魚剛標水(反肚),30蚊買到,好滑』,海皮消失了,海鮮檔沒落了,搬的搬,結業的結業。剩下的美食,也因重建被趕絶,饞嘴的李太唏噓不已
<最好的深水埗>
* 「深水埗甚麼都好」,買餸平,8、10元可買到魚和菜,散墟時,7元二斤菜,一大堆
* 方便,多好野食,住得耐習慣這樣生活,最愛買餸做做,周六去順興飲茶
<對於街坊>
* 街坊之間熟絡,見到通到「吹水」,行過門口都會笑下
* 80,90年代,每逢夏天總有幾,渠道淤塞,通州街、海壇街淪為澤國,街坊幫忙堆沙包,拿着膠桶洗走污水;附近嘉華銀行都會問我們買銅油灰、石膏粉,做防水設施
* 親人離世,鄰近菜欄的朋友辦活動,不論燒烤、去馬場參觀,還是飲茶,總會有我的份子
<瑣事>
* 愛吃的李太常擔心過重,最重有150磅,因為重建,擔心、憂慮、無奈,順利減肥
* 第二次面對重建,昔日欽州街的五金店消失了,換成高樓大廈,現在通州街的成衣店也快將逃不清拆的命運
pic by Ivan Wong Gallery
————————————————————–
重見兩生花 – 深水埗X官塘社區文化聯展
詳情可見︰http://goo.gl/u1WQ7x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