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小販市場’ tag.

12573196_1238890576139160_6780929570841443365_n

 

親友嚟拜年,唔想屋企失禮人,內外鋪設同樣重要,除咗屋企內部要整齊企理,門外放一張靚地氈,就可以輕鬆令人第一眼就有好印象。同仁市集小販檔有齊不同花色厚薄呎吋嘅地氈,梗有一張啱你心水!

另看:
【添新衣逗利是 化身「運財童子」】on.fb.me/1npqjiT
【紅色底褲旺一旺 新年打雀贏開巷】on.fb.me/1SkyyIM

▊有關同仁小販

同仁小販市集(觀塘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開業至今近兩年,「鐵籠」中有百多個舖位,匯聚了自物華街、協和街小販市場和仁愛圍天光墟,因重建而被逼遷的小販檔。小販貨品種類相當多元化,包括:雨傘、飾物、精品、衣服、玉器、假髮、床具、佛牌、書包、手袋、內衣褲、紙紮品、皮鞋等等,亦有提供改衣、修甲、窗簾加工、配匙等服務的小店,應有盡有。

檔主多是老街坊,多年來跟區內社群已建立深厚情誼,檔主之間亦情同手足,守望相助。 前市集位於區內中心地帶,背靠街市、民居環抱,現時卻在區內邊緣位置,加上設計失當:鐵籠外型趕客、場內通風極差、門口位置欠佳、走廊狹窄,令小販檔生意難做,生計大受影響,不少小販被逼離場,損失的除了是小販,更是慣於在市集選購平靚正貨品的街坊。支持小販,守護社區,刻不容緩。

觀塘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
地址:同仁街38號
開放時間:8am-10pm

 

無線於2015年1月28日的風水節目<民峰而至>借玄學之名,大讚觀塘市中心重建,指重建增加綠化和重建後可保留街道。實情是委曲事實,誤導公眾,對市建局和地產商阿諛趨奉,無視重建的破壞,市建局建豪宅無助市民,基層被趕絶,
節目中,提及的所謂綠化,是市建局的語言藝術,觀塘市中心一向以街道為主,四通八達,60萬的觀塘居民可自由出入市中心,但重建後,豪宅和商場林立,所謂的綠化變成主要是平台,所謂的公園亦隔離市民,變成豪宅的後花園,因街道消失,將來觀塘街坊要走入市中心,只剩二個出入口,取道行人隧道和天橋,市中心變成豪宅的城堡,拒斥市民。「保留街道」更是笑話,沒有「舖換舖」的安排,現時的舖戶已全被趕走,將來天價租金,根本無法回來經營,「保留街道」只是等同名店集中地。
臨時市集的生意差劣,被片中的風水師傅指為風水問題,無視市建局安置失當,沒有「無縫交接」,市場設計,無視小販的需要,無線指鹿為馬,為小販的傷口上再灑一把鹽。
早前,無線在該節目已大讚西港島線、沙中線的發展,無視西環和土瓜灣被地產鐵蹄踐踏,社區和小店被重建弄得支離破碎。假借風水之名,為地產、港鐵和市建局貼金,利用節目擦鞋,奉承權貴。絲亳
無線作為香港唯一的正常存在的免費電視台,壟斷大眾廣播的資源,不應委曲事實,助紂為虐,無視重建的破壞,舊區之苦。偏幫地產商,與民為敵,更可恥是挪用風水之名,為地產商洗腦,完全偏頗,令人憤怒。

34年歷史的仁愛圍市集,60多位小販公民抗命的成果,為生活被捕、坐獄爭取得來的一片空間,港英時代容得下,現在市區重建與豪宅發展卻無法容身。

觀塘重建共為五期,第一期已建成觀月樺峰。仁愛圍市集所在是第三、四期,在9月時由信和和華置以共同投得,而信和佔九成的權益,預計建成後呎價達一萬六千元。在第二、三期範圍內,數星期前,仁愛圍巴士站而封閉,市集成是唯一的經濟活動,發展者去之而後快。

信和曾主動聯絡小販商討有關搬遷安排,而市建局卻愛理不理。早在本年的6月,蘋果日報報導有關小販的情況,回應「市建局發言人表示,仁愛圍小販持有流動小販牌照,在港九新界指定地方可擺賣,由於非固定攤檔,不會為他們作任何特別安排。」。小販曾表示希望營業至旺季農曆新年後,讓他們有足夠時間清貨,並給予安置和賠償,讓他們繼續生計。局方不予理睬,反而將問題抛給食環署,無確實清場時間,等到清場前一星期才貼公告示意,沒有提供賠償,安置亦未清晰。

這個34年的市集是觀塘的地標,大部份小販都上年紀,依賴檔口維生。市集是抗爭產物,當年食環署不斷捕捉小販,無法生存,60檔小販一同抗議,集體被捕,坐爆差館,結果當年政府讓步給予此位置擺檔。雖然他們有小販牌照,但如果離開此仁愛圍,就會有被食環署控告阻街的風險。小販每天從貨倉推貨品至仁愛圍,按照當年跟政府約定下午十二點半收檔。排檔擺位日日不同,為保持公平,他們稱為「日式迴轉壽司」,每一檔口輪流放在最當眼的路口處,避免爭執。

市集不單記載基層的抗爭,也是盛載小販互惠的故事。重建,令他們失去工作的地方,興建百億計豪宅前,為何不能解決安置的問題。


【仁愛圍市集被消失】

34年歷史的仁愛圍市集風雨不改,每天早上6時至下午12時半,在仁愛圍恭候街坊,提供多元化和廉價的貨物,包括︰玉石、手袋、童裝。12月19日,政府為協助市建局圖利,將觀塘重建成豪宅,以<道路條例>,封路驅趕18檔的小販,消滅仁愛圍市集。以往市建局動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地,而今次使用<道路條例>,完全沒有提及仁愛圍市集,沒有給予小販分毫賠償,所謂的臨時小販安置區,缺乏透明度,公眾被蒙在鼓裏,亦有小販反映不知其事,將來生計成疑。本年初,物華街市集搬遷,怨聲載道,現在局方又勢將重蹈覆切,重建破壞基層生計。

活在觀塘將為大家陸續送上仁愛圍市集的10個故事

文章來源︰新報  17-5-2014

受觀塘重建計劃影響,物華街與協和街的百多名小販,昨終於獲發同仁街臨時巿場的攤檔鎖匙。小販本來滿腔期待能即時復業,卻一場歡喜一場空,發現攤位配電箱竟然沒有電源,無異於「裝假狗」!小販須自費聘電器技師駁電,拖延開檔數天,直斥巿建局搵笨!採訪:突發組

市建局約一周前通知受影響小販,要在昨天領取同仁街臨時巿場的攤檔鎖匙,加上本報早前報道巿場內的五大陷阱,不少小販以為巿建局已採取補救措施,陷阱問題理應一掃而空,誰料甫進入巿場,發現另一「死穴」──冇電。

等安全紙再申請需4天

市建局原定昨早10時開始派發鎖匙,部份小販急不及待,一大早已在門外徘徊,難掩準備開業的興奮心情。新市場大門一開,小販馬上找尋所屬攤檔所在,抬頭四看,卻登時呆了,因為攤檔天花部份並沒安裝任何照明系統,雖然牆上有配電箱,但只駁有一個電插座,更沒電力供應。有小販大叫:「有無搞錯!」攤檔冇電不但無法做生意,連前期的裝修工程也無法進行。有小販向在場觀察派鎖匙情況的巿建局職員反映,職員表示只會提供食環署的最低標準,每個攤檔只有一個配電箱及電插座。小販雖然不滿,也只能有一肚氣到2樓的臨時辦事處,接受食環署職員派發的鎖匙。

為了解決電力問題,小販開始四出找電器技師,個別小販聯絡相熟電工到場駁電,其他小販則到附近電器店找幫手,部份年老小販求助無門,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小販互助委員會的馮主席表示,市建局數天前曾通知他,小販入場後須自行向供電公司申請駁通電源。馮的理解是,小販進場後,可直接向電力公司申請供電。豈料原來要聘請合格電工檢查配電箱,再由電工批出安全紙,小販有了安全紙再向電力公司申請供電,需要約4個工作天才能完成申請。

小販須孭聘電工開支

市建局可能發現冇電的問題,為了撇清關係,在場內張貼告示,聲明早前發放予小販的搬遷賠償款項中,已包括新檔入伙時,聘請電工駁電的費用。不少小販憤然否認:「我哋攞6.4萬元搬遷賠償嗰陣,協議上無列明包含嘅具體項目,我哋唔知嗰筆費用仲要請電工。」因6.4萬元是每個攤檔的搬遷賠償,須由檔主和助手攤分,不少小販手停口停,停業3個半月後,不少人的賠償金在維持生活後已所剩無幾,沒有預留聘請電工開支。

同仁街小販市場招牌的開放時間仍用黑布遮着,問市建局職員何時才能正式開放?職員指只要小販準備好營業,隨時都能開檔。多位小販卻表示:「又要駁電又要砌架又要搬貨,起碼10日後先搞掂啦!」

市建局只按最低標準

市建局觀塘重建計劃項目總監李樹榮回應表示,市建局已經按食環署的最低標準,在每攤檔裝設一個配電箱和一個電插座,各攤檔對照明系統和電插座的需求不一,市建局難以按照不同的要求安裝設備。再者,攤檔須以持牌人名義向電力公司申請供電,所以必須自行聘請電工批核安全紙。李樹榮強調:「我哋係瞓晒身做嘢,全部設計最以人為本。」

有檔販形容檔位細如雀籠。膠簾難擋雨,多渠易傳異味。走廊最多5呎闊,難擺貨。電動梯和升降機嚴重不足。

同頁文章︰

肥妹搬舖難捨難離

堅持「無縫交接」的小販「肥妹」,獨自在協和街臨時小販市場苦苦支撐逾3個月,昨天終於取得鎖匙,預備搬入新攤檔。檔位舊換新,意味留守歲月終結。眼前舊舖的一切,明天可能湮沒在市建局封場白色圍板內,肥妹難捨難離之情,油然而生。 繼續閱讀文章 »

市建局不可思議事件,沒有電的電箱。物華街市集已結束,今天,百多檔小販第一天進場,準備在同仁街新小販市集開工,發現沒電力。市建局推說駁電服務不提供,要求小販自費請電工駁電,第一天開業就諸多阻撓

圖為新市場空蕩蕩的電箱,完全用不到電力

服務社區30年的物華街臨時小販市場終於不再臨時,重建的陰霾下,曲終人散,在裕民坊的新市場延遲落成達3個月,小販生計大受影響,多番要求市建局公佈遷場日期,5月15日終於落幕,16日小販們將於同仁街的新市集復業。萬般不捨,但重建無情,街坊的地標也逃魔掌,市集和滙豐大廈無奈逝去。

告別儀式,不少因重建離去的街坊聚首一堂,亦邀請歌手k唱出他對觀塘感情,讓物華街市集在熱鬧中消亡。獨自留守市集3個月的小販肥妹跟大家分享無縫交接和社區的感想,她最懷念是街坊的深厚人情味,搬遷是無奈,面對市建局強權被迫接受離去;為市建局信守無縫交接的承諾,甘願放棄近十萬元的賠償;另一位小販四哥則批評市建局做不到以人為本,很多街坊被犠牲,希望大家將來以觀塘為鑑,做回真正的以人為本重建。導演高祈拍攝的<買不到的街坊情>社區紀錄片首映 ,緬懷被重建破壞的舊區情懷,眼中街坊很特別:「佢地講其他人很叻,講自己就講唔出口」,這才是真正的低調。他重視是錢買不到的關係,卻因重建催毀。

物華街市集小販雖被搬遷,但重建未解決。當中30多年住在市集內的4位露宿者,多年他們身兼市集的保安和清潔,跟小販相處融洽,重建令他們消去社區和財政的支持,安置未妥,市建局依然沒有跟他們溝通;而仁愛圍的20多檔的天光墟和物華街70位檔口助手亦未有安置,生計難料;周圍邊的街坊亦反映重建後,市中心淪為豪宅的平台花園,局方以難以收地為由,並未承諾周邊(協和街和康寧道)出入通道的興建。

市集的結束,重建運動依然,市建局和觀塘項目問題如昔,如錢為本的重建,如時才能根治呢?

5月17日(六)3時至4時半,活在觀塘亦邀請梁志遠博士(理工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分享小販的將來,跟街坊對談,為舊區把脈。

 圖三︰歌手k用歌聲盡述官塘情 (pic by 高祈)

 

圖四︰小販肥妹的禮物和創作者藝術家彭啤 (pic by 高祈)

 

仁信里的舖戶處境艱難,前路茫茫,問題迫在眉睫 ……

 

觀塘社區‧ 最後的守護者 (二) :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3,338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