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恆安街’ tag.

R0215077

觀塘的恆安街曾經是一個社區,但正在推土機前倒下了,小店和老街坊不復見,換成市建局115個豪宅。幾十年的文具店、琳瑯滿目的五金舖,後巷抽着煙斗的香伯,一切變作是明日黃花。重建是小店催命符,沒有老社區,失去舊街坊。搬舖意味着昂貴租金,老店大多選擇永遠的結業或退休。重建有選擇嗎?沒有「樓換樓,舖換舖」,只有換血,換掉基層老街坊,換來豪宅劏區的新住客。恆安街重建後,唯一的走下去是34年歷史,咖喱馳名的華漢茶餐廳,搬至牛頭角的聯安街,地點偏僻了,就算租金如昔,但舖面的面積細了,變相加租。市建局的重建從無改善生活,發展建豪宅,清洗老街坊,換來新中產,抹去歷史和文化。
活在觀塘的恆安街專題

R0215059 R0215070

 

樓主在灣仔的街上,發現觀塘華漢茶餐館送出的木椅子。上年華漢舊店因重建結業,店主黃生送出手工椅子給公眾,但收藏人卻沒珍惜,棄之路上,辜負黃生心意,實在可惜。
墨綠的椅面,榫枊設計,加上小量的鐵釘,26年歷史的椅子,跨過四份一的世紀,堅固如昔,記載九十年代香港的草層故事。
椅子由土瓜灣木厰街的木匠巧手製造。上年位於觀塘恆安街的舊華漢因重建結業,黃生送出全店的30多張椅子給公眾,他說:「每張需要850元,花上二萬多才買下30多張椅子。」送出椅子,他捨不得,但新店面積少了很多,只有割愛。
灣仔遇上椅子,幸好令它不用於在堆填區。當時有一位伯伯坐在木椅上,我見椅即時興奮大叫,他被我嚇怕,忙說「我坐一下,走了。」飛快離去。
跟椅子有緣重聚,帶回家中收藏,儲起一段街坊的回憶。希望華漢的新店生意興隆,不再受迫遷之苦,大家也珍惜街坊心意。
 
當年華漢的椅子故事和舊貌

17098365_10155804635788475_7673641992304529697_n

感謝店主黃生父子,今日至晚上7時在恆安街華漢的舖位,送出舊物件,包括︰手寫招牌、實木椅子等。實木的椅子,很珍貴。25年前,老黃生親自去土瓜灣木厰街找木匠,為餐廳度身訂造椅子,這裏椅子的比一般的矮一點,配合較底的樓底。當年每張需要850元,花上二萬多才買下30多張椅子。椅子全部手工製作,入榫設計,沒有鐵釘,經歷25年依然實淨。大黃生說︰「回家洗淨椅子,再用布抹乾,再為打蠟加油,坐一百年都無問題。」
恆安街重建,變成市建局的豪宅。4月底,華漢在聯安街33號,重新開業,各位請多多幫趁。

 

市建局口口聲「以人為本」,重建興建豪宅,對重建區的街坊卻沒有提供合理安置,不但沒有舖換舖,樓換樓亦無法做到。租戶權益更多年被忽視,被迫入住現代版「籠屋 」。恆安街重建項目中,有一個的二人家庭曾被安置的住房,沒有廚房和厠所,單位為59呎,人均不足30平方呎,比公屋擠迫戶的標準更差達五成。

恆安街重建中,有28位租戶暫時無法獲得公屋編配,局方用遷出意向書方式向租戶迫遷,要求2月28日遷出。部份租戶被安排於油麻地豉油街的安置大廈,但環境惡劣。本地公屋平均分配面積75平方呎,而低於60平方呎列為擠迫戶,房署會積極跟進解決問題。而署方亦有中轉屋政策,主要給予清拆戶或受天災影響的街坊,臨時棲身的單位,平均分配面積是54平方呎,而擠迫戶是36平方呎。

市建局的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提供安置大廈給街坊居住,但市建局長期丟空,空置率達七成,被傳媒指為「鬼域」。當中15個局方提供的二人安置單位,超過一半是沒有獨立厠所,而全部沒有廚房,平均人均面積只有40呎。當中,恆安街租戶,一個父女的二人家庭,女已有17歲,被市建局安置到只有59呎的單位,人均不足30平方呎,遠低於房署水平。單位沒有間格或房間,沒有廚厠。街坊多方要求,才提供有獨立厠所的110呎二人單位,人均面積依然差於公屋擠迫戶,父女表示最麻煩是沒有房間,女孩生活極不方便。

再者,安置大廈只可減戶,無法增加戶口,假如有重建戶的太太帶着身孕入住,如果生下小孩,便因增加戶口,被迫被趕走。重建影響生活,市建局安置草率,街坊百上加斤,在此他們創作下面歌曲諷刺局方的安置政策。

市建局安置大厦編配面積歌(改編: Jingle bell)

U R A冇情 面積亂咁訂
廚廁皆公用 間房「跌」咁丁
杭得一張床 無位擺雪櫃
似籠屋單位細夾窄 逼到無路行 “HEY/頂”
日復日 月復月 個心好擔憂
FA-MI-LY 配得闊又大 二三百呎洋樓
應該知 應該知 兩個需住闊D
盼市建認真咪亂做 莫視街坊的需要

參考文章︰

安置屋丟空淪鬧市鬼域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0411/00410_097.html

《視點31》有屋無人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4GxGBVZi3U

下圖為市建局的安置文件︰

父女首個獲派的安置單位為編號9,豉油街9樓,沒有廚厠,每月需繳交租金

P_20161129_144324

P_20161129_144331

P_20161129_144344

投影片1

市建局在10月收回恆安街的所有業權,土地所有權則歸為地政署,局方代地政署管理土地,變成留守街坊的業主。目前,地舖只有老店華漢茶餐廳未找到舖位,無法搬遷,而樓上則有28個租戶沒有安置,無法找到居所,被迫留下。近日,舖主和住戶分別收到市建局代理地政署派發的遷出意向書,本來遷出意向書是給留下的街坊自由填寫遷出日期,以便署方安排土地的未來使用。但他們投訴,市建局向他們施壓,要求街坊在離遷日期填上「2月28日」,不然不代收表格。如果不按局方指示,業主被扣起賠償;租戶則無法安置揀選公樓或安置大廈,失去約1萬元的搬遷費,令租客無家可歸。街坊要求局方可寬限時間,容許找到居所或舖位才收回土地,不是強迫二月尾迫遷。街坊向地政署查詢,署方推卸責任,並要求他們與局方溝通,不願意直接收回表格。市建局代地政收表格,變相迫遷。

現在是恆安街的29位苦主,下年第二季大角咀槐樹街項目預計亦被地政署收回土地,亦再被市建局用此法壓迫。對外宣稱「以人為本」的市建局為興建豪宅,迫遷街坊無所無所不盡其極,綁架地政,假借他們不交回遷出意向書,強行迫遷。街坊要求不是停止重建,而希望重建中,局方落實承諾,合理安置居民。早前,局方在上月區議會中,表示協助華漢茶餐廳尋找新舖,繼續經營,言猶在耳,卻巧作名目,收地重建,無視街坊的訴求。

R0191363

重建令觀塘恆安街十室九空,37年歷史的華漢茶餐廳被市建局迫遷在即。漢華裝修古色古香,綠色木椅,簡單沙發,手寫餐牌,曾拍攝電影「我是幸運」。大廚在馬來西亞學煮咖喱,香味濃烈,街坊的價錢,異鄉的味道,大受歡迎。10月15日,市建局正式收回恆安街重建區土地,可經營到何時呢?女老闆娘只說:「放心,繼續食。」旁邊的青葉茶餐廳近日亦關門大吉,華漢暫短期方式續租,朝不保夕。中年的老闆東奔西走,找尋舖位,但周圍都是重建區,華漢茶餐廳超過一千呎,難以尋得安置。

市建局在本周二的區議會重建小組上,表示局方在10月16日收回土地,變成恆安街重建區業主,華漢暫時不用繳交租金。局方如收到求助會協助尋找新舖,但沒有保証華漢有新舖位,繼續經營,亦無提及會否續租給華漢,以提供時間給他們尋找舖位。

局方已收回恆安街重建區超過9成的業權,只餘下31 租戶,需收地後處理,建議有15戶安置在山上的安達邨。

R0191360

R0191359

R0191368

R0191367

R0180263.JPG

觀塘恆安街重建項目,上月宣佈收回土地。40年的恆安文具店被收舖,被迫結業,後會無期。臨別依依,店主述說舊文具盛載的故事,他有人情味,小時候買筆尚欠數元,他笑說︰「算了,下次叫媽媽過來付錢。」店面雖小,五臟俱全,文具和玩具都十份齊全,小玩意和模型放入玻璃櫃內,齊整,條理,是小朋友的百貨公司。敬業樂業,重視小節,上一代的香港精神卻被趕絶。

重建殺盡街舖,剩下商場,貴租,十元八塊小生意無法再生存,無處維生,唯有結業。學生開學的旺季,卻要迫遷,倍感無奈。

重建後,變成豪宅,將來買文具,難矣。象棋、謎語書、毛筆字帖,再難尋。

編按︰觀塘恆安街項目收購呎價1.17萬,貎似很高,但三成劏房,加上出租戶被扣1/3賠,即是$7800/呎。「附近的唐樓造價都升至300萬至400萬元,難在同區入市」,幾個月後,收到賠償,樓價更高,所謂同區七年樓價,無法做到,就算連同區舊樓安置都極困難。這種拆唐樓建豪宅重建模式,已走入末路,市建局應該結門,重新討論舊區和社區的方向。

觀塘需求主導收購呎價1.17萬
文載︰信報 16-1-2015

住宅樓價不斷攀升,市區重建局提出的收購價亦處於高水平,去年11 月啟動的觀塘恒安街需求主導項目,市建局將以每方呎實用面積(下同)約1.17萬元,向自住業主提出收購,成為有紀錄以來第二高。有小業主滿意收購價,惟表示同區樓價飆升,難在同區入市。

歷來第二高

市建局表示,本星期將會向恒安街12 至30 號大廈90 個物業業主發出信件,當中列出有條件收購建議,其中自住物業的「7年樓」收購價為每方呎11695 元。市建局須在75日內收到項目達80% 業主接納收購建議才會正式推展項目。市建局並會提供一筆相關津貼,自住業主為13.2萬元,出租或空置物業則為10.25萬元。
資料顯示,項目是過去兩年內第4 個收購價逾1.1 萬元的項目,也是繼2013 年6 月旺角新填地街/ 山東街項目的1.18 萬元後,收購價第二高的項目。
對於恒安街項目的收購價,小業主吳太感到滿意,惟表示由於大廈有約三成屬劏房單位,擔心持有劏房的業主取態,會成為項目最終能否上馬的關鍵。她計劃將收取的款項用作置業,相信可改善生活環境,惟表示區內樓價高企,尤其恒安街項目公布後,附近的唐樓造價都升至300萬至400萬元,難在同區入市。

KEI_3366

原文刊於2014年11月17日信報    圖︰筆者落區訪問恒安街街坊

作者︰袁智仁  徐卓華 (建築師)

本月初,市建局公布觀塘恒安街展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如有八成或以上業主贊成便開始收購,涉及12 億元,可提供115個單位;現時的舊樓有90 個住宅業權,新規劃的住宅單位只比現時的增加25 個,即每個新增單位的成本高達5000萬元。5000萬元買回一個豪宅單位,是否真的符合「以人為本」和公眾利益?

按照測量師學會建議每戶的維修費為54,000元,一棟九層高、一梯兩伙的單位,維修成本為100 萬元,12 億元便可維修1200棟唐樓。香港逾50年樓齡的樓宇逾4000 幢,單一個項目的資金就足夠解決全港三成舊樓的問題,造福近十萬居民。為何局方放棄維修而選擇推土機式的重建呢?政府必須檢討重建豪宅的思維,以舊區居民福祉為先,重建收購和發展曠持日久,維修才是即時解決舊區居住環境不佳的最佳方法。

一個項目需要十二億,估算如何得來呢?為何需要這麼多資金呢?局方多番放風,表示新的重建項目剩餘地積比不多,十個「需求主導」的項目,有五個增加地積比不足三成(明報, 14-11-2014),暗示增加地積比才可重建有賺,但問題局方估算充斥水份。

市建局的估算藝術

恆安街的重建項目中(有關項目成本詳情可見市建局恆安街項目成本估算) ,以現時地積比例6.3 計算,八成的實用面積,四成為劏房業主,會被扣減約三分一的賠償額,估計局方收購成本呎價為9500 元,收購成本不超過4.5 億元,發展為類似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觀月樺峰的豪宅,建築成本加上通脹為3.4億元(由中標發展商負擔),兩者成本相加為8億元,如何計算至局方的12 億元?局方與民間的估算有着明顯差別,相差達4 億元,超過三成。局方一向有錯估項目成本的「傳統」,對外公布虧蝕,最後卻大賺收場,像灣仔利東街項目發展前,宣布將蝕3.5 億元,結果是大賺34億元。現時恒安街項目會否是「估算藝術」,實質大賺,公眾不得而知。

局方有必要公開財務估算,讓民間參與和監察,解釋為何不少建一棟豪宅,讓住在1200 棟逾50 年樓齡的唐樓,近10萬居民免受「破爛」唐樓之苦呢?局方持續投放巨資興建豪宅,像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涉資達500億元,足夠解決全港唐樓的維修問題。

居民的角色何在

筆者亦落區跟恆安街業主交談,當中參與業主立案法團的居民只知悉賠償的部份,對於規劃的情況卻不大清楚,將來興建的豪宅如何?他們能否受惠於重建全不知情。需求主導的原意,本來是業主參與,業主了解重建的細節,避免重現觀塘、利東街等爭議,但現時局方做法使居民參與無門,居民只能單方面接受賠償。

香港的市區重建理念是先規劃後重建,本來讓居民認識重建後的社區模樣,才考慮重建去馬與否,但賠償政策卻使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卻無法回遷原居地。雖然局方已預留「樓換樓」的單位,但現時實況用所有賠償再補回新樓的差額才可換到單位,觀塘的例子就要補上200萬,結果四年只有八單的成功個案。局方從無花心思安置居民,而在觀塘重建項目中,更只得三分鐘時間讓回遷戶揀樓,被消委會責難,地產建設商會還振振有辭辯稱合理,回遷戶的合法權益竟然有異於一般買家。

這種規劃與賠償割裂的情況,居民在沒有專業人士協助下,便很難參與其中。結果局方一意孤行,無視社區聲音,一方面大喊「蝕錢」,另一方面仍不斷興建豪宅,呎價高聳入雲,屢創新高,9月利東街項目囍滙二期的呎價便超過5.2 萬元,折實賣價達高1.3 億元,創灣仔新高。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免補地價,至2013 年已令納稅人少收65 億元; 政府也注資100億元,可動用《土地收回條例》要求執達吏武力收地清場,為何可大破慳囊興建豪宅?居民無法回遷,無誘因參與計劃規劃,而局方則多次「報大數」,製造蝕錢假象,創造豪宅化的藉口。

解決重建「無得賺」的問題,不是增加地積比,而是停止豪宅式重建,政府應該主動計算重建和維修的成本,把投放在重建的資金資助維修。現時每年市建局和發展商重建的唐樓不足100棟,須要花上40 年才能完成所有唐樓重建,現時模式無法趕上樓宇老化,要令舊樓不再是「問題」,不是重建,而是更有效的維修。不但居民不用再面對迫遷,也可保留社區網絡,保存社區特色。

影子長策會成員

 

 

「三安一明通大道,五湖四海共繁榮」

拿着煙槍,82歲的香生題下這對聯,聯中,「三安」是恆安街、聯安街和宜安街,「明「是通明大廈,朋友都稱他為「三安皇帝」。香生的香是「香港的香」,禍居在恆安街後巷40多年,默默為香港貢獻一生。

市建局宣佈觀塘恆安街納入需求主導的重建,50年歷史的唐樓換成豪宅,禍福難料。重建巨輪,香生沒有身份,不是住客、不是租戶,孤家寡人何處容身?

62年從東莞逃難來港,捱過日本仔和戰爭,想在香港尋找片瓦遮雨。想不到落戶在恆安街的後巷,1971年,他已睡在滿地積水的樓梯底,偶有老鼠跑過,香生故態自如,用收拾回來的柴枝煮飯做菜。年輕再苦也嘗過,在工廠和地盤工作貢獻觀塘,說道︰「聯安大樓、仁安大廈,我有份起,不過無份住。60年代,觀塘是荒山野嶺」眼中不無感嘆,為何落街後巷呢?原來當時充當樓宇經紀,「這幾楝樓都是我賣,當時一萬元才收一百回禮,怎樣夠錢買樓。那時施永清都未出道,不過我無經紀牌,無法做下去」。晚年,收拾紙皮維生,自認環保人仕,「廢物本身是貨物」,人棄我取,不拿綜援,活得簡單,盡見骨氣。安窮樂道,遍安一角,一枝紅雙囍香煙,可分成八份,放在煙槍的小孔上,吸一口竹筒的水,慢慢呼出吹,「慳錢又健康」。

    

小時候在大陸讀卜卜齋(私塾),寫得一手好字,愛好舞文弄墨,高談時政。身邊朋友說他常去旺角佔中,香生對政治另有看法,「學生北上見官,不對,習近平連安倍晉三都未見,學生未夠班」

重建來臨, 後巷的悠閒安在?離去前,送橙子給香生,他推說不要,只說︰「記得回來談天!」他幽幽眼神烙印我心上。天漸黑,巷子差不多全黑,有點可怖,巷上滿是積水,差點跌倒,40年的光景如何的過呢?

攝影by Ivan Wong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3,338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