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深水埗’ tag.

文︰Ryan, 原人 攝︰高祈

政府趕絶桂林夜市,打壓和抹黑小販,漠視地攤檔口對香港的貢獻,無視小販的「真正」價值。

初二(20-2-2015),聯區重建街坊互助平台、深水埗文化館、活在觀塘、青年重奪未來、大專政改關注組、土地正義聯盟及樹仁行動在深水埗發起"我要真小販"的活動,反應熱烈,千人空巷,facebook上一周內已有超1300人參與活動,超過35個社區和文化單位響應,百多人擺設地攤。用行動實踐人人都可以做小販,藉文化墟拓寬小販想像,小販是藝術,也可是生計,期望跟市民分享文化、手藝和心意。歌手香蕉奶為我們獻唱,而深水埗的單車團體「慢騎主義」派發自家咖啡、曲奇。占卜、音樂、繪畫、贈衣…各式活動,希望賦予小販墟市的文化意義。

地攤夜市從來是經濟和社區復興的契機,可惜斷送在管理先行的官僚手上。社區營造復興需要文化結合經濟生活,小販管理得宜,為地方添色彩,多元化社區經濟,形成自由行以外的發展潛力。

讓我們重溫當日的盛況,32個單位的故事,為何要走出來呢?

1. Jessica&Joyce

參加「我要真小販」的目的是支持小販,由於「桂林夜市」的小販被食環署打壓是不合理,故希望透過活動將我們的舊衣服和書本送出,藉此把支持小販的訊息宣揚開去。

2. 關心你的小販

image003

參加「我要真小販」的目的是支持小販,我們把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例如:電視機、頸巾、舊裙、模特兒公仔等,透過集結社區資源,送給有需要的人。

3. Wendy

image005

我希望透過「我要真小販」的活動能讓大眾好好善用社區的「公眾空間」,基層市民是有權利使用這些空間。我們透過玩音樂與市民互動,例如:作曲接龍,藉此表達音樂不是一種「離地」的玩意,玩音樂都能貼近社區。

4. 慢騎主義

image007

我們參加「我要真小販」的活動主要是送出自家製的咖啡、麵包、曲奇、果醬等,並藉此表達對活動的支持。因為政府經常批評街邊小販的衛生情況惡劣,並令街道造成滋擾,所以我們今次擺檔是要真實反映政府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看到各參與的小販都很衛生,不論市民或小販都很有秩序。

5. 學生覺醒

image009

我們在這裏是為響應「我要真小販」的活動,我們擺放的一些暖包、自製攬枕來送給各街坊。透過此活動使人與人接觸的機會增多,即使不支持小販的街坊也會過來光顧,今次活動亦提供了一個地方讓同路人聚集。

6. 政覺Peter

image011

我參加「我要真小販」的活動希望宣揚本土的特色。由於政府用不同的方法打壓小販,令他們無法為生。透過今次宣揚本土文化讓更人知道深水埗每逢農暦新年都有小販擺賣,並希望更多市民表達支持。

7. One Night 棋

image013

我們是一群「觀塘友」來參加「我要真小販」的活動。有一次我來到深水埗,看到一群阿叔玩棋,想去參加卻被他們「嫌阻住」,所以想透過今次活動來自己舉辦一次象棋活動,讓不同的人參與。

8. Cin

image015

我在「我要真小販」的活動中是送贈耳環。在現時的社會情況,低下階層難以尋找出路自力更生,年青人創業亦很困難,現在連香港具本土特色的小販不能在社區生存。今次活動一方面提供了一個平台給我嘗試創業的可能性,並為支持社區小販出一分力。

9. 初、振林、家裕

image017

我們是居住在深水埗的街坊,因為今年沒有「桂林夜市」,所以參加「我要真小販」活動來支持小販,並希望將來每一年在這裏都有夜市。

10. 低調村民

我是因為不認同建制派打壓小販的手段,才響應今次「我要真小販」的活動。另外,我曾在金鐘佔領區自家印製雨傘及恤衫,希望透過今次活動有更機會走入社區並宣揚自己的設計作品。

11. Happy Trade

image019

我好鐘意做小販,所以透過「我要真小販」的活動送贈飾物、書本及衣物,嘗試當小販的滋味。我認為小販是要貼近社區,政府不應該趕絕小販。

12. 凌中雲

image021

我對小販有一份感情,亦做過不少有關小販的藝術作品。透過參加「我要真小販」的活動除了支持小販外,亦為記錄自己作為小販的一些經歷,反對連銷店的壟斷。

13. 葉啟俊

image023

我住在深水埗,「我要真小販」是一個熱鬧和開心的活動,透過送贈舊物是一件有意義的活動。

14. 社會設計

image025

我們自家設計雨傘運動的poster, postcard, sticker和黃絲帶,這些設計的目的是宣揚民主理念。我們認為小販應能享用香港的「公共空間」,參加「我要真小販」的活動是為支持本土文化,把民主理念帶出來。

15. 敏兒

image027

我買了800把黃色雨傘,在「我要真小販」的活動以送贈或交換形式把雨傘送出去,以宣揚民主精神。因為這個活動能提供一個空間宣揚此理念,所以特別開心。

16. 基督教關愛動物中心

image029

我認為小販和動物都是被壓迫的一群,一個社區應該能有包容小販的義務。我設計的氣球在今次「我要真小販」的活動中,表達了對小販的支持。

17.周子, May

image031

我們在「我要真小販」的活動是寫詩和作歌,藉此希望為大眾提供「實體」和「精神」的空間。「實體」空間是提供一個地方讓大眾免費閱讀;而「精神」空間是透過交談了解人與人的想法。

18.坑口的代表/牛頭角青年

image033

我們在「我要真小販」的活動主要送贈光碟、狗仔飾物和舊衣物。我們參加今次活動是宣揚社區「公共空間」的精神,並認為政府不應杜絕小販的存在權利,他們都有權使用「公共空間」。

19. 烽(揮春檔)

image035

我參加「我要真小販」的活動是希望重秩社區「公共空間」。空間是屬於人民,由於沒有合法小販牌,基層市民難以維生,而政府和民建聯又不斷打壓小販,我認為建構市民的「理想社區權利」是很重要。

20. 八字哥哥

image037

純粹玩下,好多犀利人街上(筆者問為何上年雙腳盡斷,研究中,有街坊加入,說︰「卯甲相遇,骨頭出事」恍然大悟)

21. chan wanyi

image039
(圖︰笑點 Ha Ha Point)

擺攤,支持下小販。(兩位妹妹學校讀藝術,十分怕醜,攤檔送舊書舊書,自製版畫印刷的動物小簿和文具)

22. Flying pig

image041
(圖︰pat wong)

之前未在街頭擺檔,想試做小販,希望街坊,交换地攤經驗,免費人像和合照相。印象最深刻是印尼女傭,很靜心等畫畫,之前她少接觸藝術,大家學會互相尊重文化。

image043

畫家的話︰今日畫了12個,累死了但很滿足。他們都很緊張和興奮,像來影沙龍,大人會撥好頭髮,小朋友會堅持露齒笑,haha但他們不知道,其實我要比他們緊張,有時候(大部分時候)我都畫得um,唔係好似,我唯有笑著說,這是十年後的你,或者說這是二十年後的你..etc,然後又一起大笑。有個男孩話我畫得好似佢爸爸,又真好,可以一舉兩得:0) 年初二就在這大笑中渡過,樂也融融,其實我們正正需要這些充滿人情味的攤檔。

23 Eric

image045

大年初二,在人頭湧湧的桂林街口替遊人畫Henna印度彩繪。免費活動,是禮物送給大家,卻收獲良多。每一個人坐下故事都不同,有想做社工的DSE準考生、有熱愛旅行的銀行從業員、有立志做室內設計與藝術的雙生兒、有帶女朋友來畫的南亞先生、有操流利福建話的小姊妹、等等……每一個人來,都有一個故事,一段段一對一的故事交換:我要真對話!

不得不提有位充滿藝術家神韻、身懷鬆骨絕技的家庭主婦,用五分鐘施出疑似易筋經,讓臨時彩繪師 Eric渙然一新!

小販發牌、公共空間、爭取理想、藝術充權、改善社會、消費主義,話題不斷,都值得思考。期間不斷推介大家自己做彩繪,便宜、容易又好玩。當大家都創作,就有自主權,共同建設自己喜愛的社會。

希望大家來年人人創作,人人煮食,多陪伴親友,自管自主!

24. 基

image047

做小販感覺好開心,同街坊交流時感覺真實,遇到知音人更免費送出CD,小販同小販又互相照應。其實有咁多街坊支持小販,適當規劃可以比小販係社區生存。

25. 小麗

image049

初二很有藝術氣氛,藝術可和生活共融

26. 小販連儂牆

image051

希望給小販打氣,給公眾發聲,小販代表我們

27 活在觀塘/深水埗文化館

image053

28 魂游

image055

思前想後把一直構思的玩意實行,以光速趕及在過年前設計圖樣和找公司製作鋼印,好讓大家把〈我要真普選〉和〈我要真小販〉壓在紙幣上。無法完全顛覆資本主義,唯有騎劫貨幣傳揚革命。心裏一直疑惑所謂「我要真小販」的意思。小販有沒有阻街要不要監管,其實都是銀幣的兩面要按情理脈絡說起;而佔領過後我更關注如何在公共空間呈現自主的抗爭。作為一個客串者我毫無搶生意企圖和能力,戰戰兢兢的擺好了檔,用慣常做演出的厚臉皮及親和力叫囂,漸漸的人們一窩蜂的過來圍觀和壓印,有的甚至從手袋背包拿出一疊疊未發的利是拆出來逐張瘋狂加持。其間有位男生柔和地問:「蓋章要付錢嗎?」我爽快的說不用呀免費的。禮物墟確是一種逆思資本主義以錢掛帥的交易模式,後來幫大家又或是教大家自己利是自己壓以致手掌手腕勞損酸軟時我想,真的是免費嗎?其實我一貧如洗也要付錢給印章公司做鋼章的喔。幾許欲罷不能收檔時,看到一些真小販終於現身架檔擺賣,其實他們根本是日入而作,還是要待大家散去才施施然開工?之前我說藝術是最優雅的幫兇,加持前我隨意問一句「要普選還是要小販」換取了很多句「普選!梗係要普選」的答案,同時所謂桂林夜市已悄悄移師旺角黑夜去,或許這正正呈示了墟市作為抗爭的詭譎,用一種理想人性(免費/自由定價/交換/人性交流)聲援節慶小販的資本運作,而小販的街頭貿易也造就了抗爭的場景。收檔前有一位先生從拿來加持的大袋利是中抽了一封給我以示謝意,教我心底裏盡是感恩。話說小時候我住在深水埗,而很疼愛我的外婆則在舊式公屋家門前當流動小販賣玩具。或許只為抗爭會讓我們錯失了一些人際間的內情和細節,但,還是那句,大家感覺良好了一個下午,然後呢?日常還是會到超市連鎖店吃飯購物嗎?說好的自主呢?

29 明愛學生

image057

「以物易物,自由訂價」 我們會邀請街坊寫下物品來源,以及想和此物品的下個主人說的話。希望藉著以物易物的方式,與街坊有更多的交流,同時聽聽他們對小販的意見。攤擋還有自由訂價,即叫即製的麥芽糖餅,一起回味街頭小食。我們出來擺檔做「小販」,是因為看到市場已被大財團壟斷,舖租已不是一般大眾能負擔得起。小販的出現是街坊自力更生的表現,政府應設法規管,回應以及正視市民需要,而不是趕絕他們謹有的生存空間。希望香港將來都會擁有自已的夜市,延續本土獨特的文化價值

30 Cally

image059

拖喼在桂林街擺檔,很高興,簡單打開兩張摺櫈,就可以和朋友在街上閒聊,妳看中我的書我的音樂,就用一件開心的事來交換,有朋友仔很緊張,正在等喜歡的女孩出現,希望已經《小團圓》 ; 有丈夫因為太太腳傷快好而很開心; 有剛從澳洲回來的男子一見Diana Krall 就笑了,也 有至少四位佔旺的朋友因為見到大家回到街上,為開拓公共空間而走出來而快樂,很記得一位師奶說:「咪當我地師奶係鵪鶉呀!!」,也有師奶說: 「運動未完呀,傻既咩,我晚晚仲去鳩嗚架」,太厲害了。也有朋友想不到什麼開心事跟我分享,但雙眼發亮地捧著我六、七本書,不就是很開心嗎?也有男生說「這些cult film 很難找呀」,就拿走了《血盆大口》和《我偷窺所以我存在》,好呀好呀,喜歡就好了,也有女孩子不知選什麼,我就送了田原跳房子給她,應該不會錯了。好開心,重構公共生活,短暫相聚,沒求沒果,如此簡單,小覺幸

31. 香蕉奶

(圖︰朝雲)

32. Tiffany Lam

image061
(圖︰朝雲)

本來是借這個活動來讓啊婆的心機手作賺下錢,比啊婆開心下。但回家的時候跟啊婆聊著那天的收穫,我們賺的不單只是金錢,還有一罐貓糧,幾粒朱古力,以及很多很多人說喜歡啊婆的作品,讓好爽了好幾天。殺絕小販不應是解決「衛生」,「安全」問題的方法,這更是殺絕了創新,賺錢,購物,社區聯繫等的路啊頂。所以要繼續「我要真小販」啊!

創意改變城市,深水埗老區有不少青年藝術家落腳︰22 Degrees North,城市太昂貴唯有走向舊區尋夢。同場還有我們評論深水埗老故事、葉問、新亞歷史,還有台北剝皮寮活化的故事

Creative young entrepreneurs help revitalise ageing Sham Shui Po district

文章來源︰SCMP 3-11-2014

For a run-down, working-class neighbourhood, Sham Shui Po attracts more people than you’d expect because of its specialised market streets devoted to items ranging from haberdashery and cheap bric-a-brac to toys and electronics. A cool vibe was never part of its appeal. But the district has acquired a patina of hipster chic after a clutch of trendy entrepreneurs moved in over the past year.

Leading this revitalisation in the old district are designers Rex Yam Wing-cheong and Joey Ku Cho-yiu. Renting a three-storey tong lau on Nam Cheong Street, the pair have turned it into a stylish haunt called 22 Degrees North. A boutique showcasing independent designers, local and overseas, occupies the ground floor; the middle level is used for DIY workshops and wine tastings, and the top floor is rented out to pop-up stores.

They initially eyed premises in the PMQ compound in Central or on Star Street in Wan Chai, but the rents were too expensive, Yam says.

By contrast, the threshold for setting up shop in Sham Shui Po is low. Moreover, creative types come all the time to buy raw materials, including fabric, leather and accessories, so they thought it would be a good place to showcase their products, Yam says.

Yam and Ku view their venture as a cultural as well as a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have held jazz parties, photo exhibitions, movie nights, fashion shows and even tango workshops at the premises.

See More…

被清場的嫦姐︰「拖喼唔知去邊到,我可以住係邊?」

今早,深水埗海壇街重建區最後留守的街坊嫦姐(上圖右二)被武力威迫離場,失去家園。早上8時,局方已佈置大量保安,包圍街道阻止公眾和傳媒進入,局方更用旅遊大巴(見下圖)擋住街口,令到傳媒無法拍攝抬人的情況。

40多位市建局和執達吏的保安封鎖海壇街外,更有數十南亞裔孔武有力的保安與局方的經理衝上嫦姐所住的單位門前,威嚇抬人,「俾一分鐘時間,唔肯走,就搵執達吏抬走妳」,多番暴力壓迫,嫦姐被迫離開單位,接受市建局的賠償,卻無法兌現局方對公眾的誠諾,「原區安置買回7年樓齡的單位」,而30年樓齡的單位也成疑問。

「拖喼唔知去邊到,今晚我可以住係邊?」嫦姐帶同細軟離開家園後的第一句話。海壇街項目自2006年宣佈重建,市建局無答應嫦組的「樓換樓」要求,只是行拖字訣,多番威迫暴力清場。現在,嫦姐的單位被強行收回,有家歸不得,無路可走。

自2014年6月市建局宣佈運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回嫦姐的物業,曾動用過百保安嘗試抬走嫦姐一家,引致另一街坊黎太被迫跳樓控訴「無理抬人」。言而,局方抬走嫦姐一家的行動失敗後,令她飽受驚嚇,精神開始轉差,早前更曾在葵涌醫院 精神科留院三天,最後由家人擔保出醫,今天早上再受暴力清場之威脅。她說︰「3個月樓上不敢出街,唔要賠償,要樓住」,而局方的社工屢次阻止嫦姐接觸外界的朋友,迴絕傳媒訪問。

市建重建美其名「以人為本」,實情是「以錢為本」,將來海壇街的項目變成5楝的豪宅。局方盈利屢創新高,上年達44億,附近最新在醫局街的重建項目,長實的丰滙2014年初開賣呎價達$11,776,遠超深水埗居民的負擔,拆唐樓建豪宅,殘民自肥。

嫦姐現身說法,重建之苦片段

借大富翁經歷重建,are you ready?

<深水埗眾生相(二)︰玩得/不起的☐☐遊戲?>

☐☐=發展、重建、還是迫遷呢?你想填上甚麼呢?

明天會更好?每年代都有自己的生存技倆,靠雙手、靠鄰居,還是靠舊區?曾是遍地黃金,現在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我們還有未來嗎?社區還剩下多少機會呢?人情與生活被推土機「斬草除根」,如何在這hunger games生活下去呢?

深水埗是香港縮影,重建的重災區。西九海邊盡是富貴的豪宅,一路之遙,通州街,露宿者在天橋掙扎求存,醫局街滿佈比豪宅呎價還要貴的劏房,忍受酷熱煎熬,晚上的北河街小販天堂,寄賣二手物件。500間小店消失,5400間劏房不見了,重建巨輪下,基層、小商戶在夾縫中如何自處。

我們以不同方式繪出10位不同街坊的故事,由送石油氣兼玩攝影的文藝大叔、放滿5000年前出土古玉的茶餐廳、到90後社運女神的美麗家居,見盡深水埗的眾生相。十位角色,融入社區大富翁的遊戲,再加上20個深水埗的地標,藉裝置遊戲、重現舊區的過去、現在,走入街坊的世界,體會快樂、悲哀與無助。

這機會是我的嗎?

封館前的最後展覽<深水埗眾生相(二)︰玩得/不起的☐☐遊戲?>,暨重生禮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五樓
展期︰2/9(二)至 10/9(三)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30分

【展覽內容】
10位深水埗「傑出」街坊的繪像及生存故事,20個社區地標製成大地圖,進入500呎展場內,大富翁式的互動裝置遊戲。走入舊區,體會重建、迫遷…..我/他們還有出路嗎??

【活動介紹】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54153011512689/

7/9(日)

看得見的深水埗社區導賞(11am–1pm)
* 收費$50 (資助展覽開支)

「文化改變︰建立社區的另類想像」座談會
講者︰Kenny Or (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創辦人)、蔡志厚(草原地圖創辦人)、浩盈和Mandy(「港嘢」成員)
主持︰原人(活在觀塘創辦人)
時間︰2-4pm
地點︰L7-19 室@JCCAC

9/9(二)

深水埗的詩篇: 社區x文學導賞團
時間︰3-5:30pm
講者︰香港大學附屬學院高級講師吳美筠博士
* 收費$50

(工作坊與導賞團報名請將姓名、電話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

 

 

 

深水埗文化館,建館有8個月,至2014年8月27日暫時結束。街坊聚腳點、社區文藝創作集中地。場館在8月內已舉行3場大型藝術展覽及無數次的大小活動,包括︰親子讀書活動、木匠工作坊及深水埗眾生相展覽,吸引超過5000市民到來參觀和試用。因為市區重建,文化館正式被市建局封館和劃上句號,無法用藝術服務深水埗和舊區。
2014年1月初,街坊李太拍心口借舖給我們作社區藝術,家徒四牆,做第一個展覽,反應全無。幸運遇上Kenny、Chloe、Him him、Peg,活動慢慢走上軌道,木匠班、歷史與遊行講座、親子運動會…社區缺乏場地,只要開放大家使用也能攪活地方。謝謝一群好戰友,上月深水埗眾生相(一),嘉賓歐陽乃霑、Ada Wong、小樺和長毛來臨,不少寫生家來此作畫,公眾參與導賞,文化館走上高峰,成為社區地標,街坊和文青的聚腳點,可惜很快卻碰上清場。
文化館的歲月,可用「遊牧民族」比喻,觀塘和深水埗,逐「重建」而居,運動成形,總被市建局打散,唯有遊走在不同社區,繼續讓公眾明白重建的問題,關乎你與我,了解舊區的可貴。文化館嘗試融合研究、數字跟藝術,9月2日在JCCAC還有新的展覽。

封館前的最後展覽<深水埗眾生相(二)︰玩得/不起的☐☐遊戲?>,暨重生禮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五樓
展期︰2/9(二)至 10/9(三)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30分
【展覽內容】
10位深水埗「傑出」街坊的繪像及生存故事,20個社區地標製成大地圖,進入500呎展場內,大富翁式的互動裝置遊戲。走入舊區,重建、迫遷…..我/他們還有出路嗎??

文章來源︰27-8-2014 明報 

市建局深水海壇街重建計劃影響,位於通州街的深水文化館昨早關閉(圖)。市建局稱昨日仍未能完成收樓,一戶兩母女不願遷離,據悉她們要求的賠償遠超市建局賠償範圍。市建局表示暫時不會再清場,所有行動會於下月內完成。

早前表示不會遷出的深水文化館業主李太,以及住在桂林街的張婆婆,最終與當局達成協議,接受賠償並已離開。

李太說, 店舖連閣樓面積約1700 方呎,由於家人擔心當局清場時她的身體狀承受不起,亦不希望她再就重建問題糾纏,遂決定遷出,收購金額比2008 年首次提出的508 萬元高。

深水海壇街/ 桂林街

 

市建局拒與僅餘一戶商討

文章來源︰獨立媒體 26-8-2014

受到深水埗重建項目影響,通州街246號地舖及4樓一個住宅單位的收樓限期今日屆滿,建館只有8個月的「深水埗文化館」亦被逼閉館。業主李太表示,昨晚約11時已和市建局達成協議,現只剩下住於同座2樓的嫦姐未與市建局傾妥。嫦姐不堪收樓壓力,精神受壓,但市建局指她不是業主拒絕與她,只表示今日不會清場,望在9月內完成收樓。

賠償仍不足

李太表示昨晚大約11時與市建局達成協議,願意接受賠償。她表示「唔捨得」,但礙於身體健康,上星期又曾暈倒,子女勸諭以健康為重,所以妥協。對於賠償,她稱同市建局簽了保密協議,故不能多講,只稱價錢比市建局第一次出價高,但並不滿意賠償金額,「買唔番一間獨立舖」。當被問到是否受到市建局的逼遷壓力所以妥協,李太則表示事情已告一段落,不想多講,只稱大家立場不同。

深水埗文化館館長袁智仁表示,由昨日至今共有4個單位未和市建局達成協議,但李太昨晚已經簽定協議,住在桂林街15號頂樓的張婆婆今日亦會簽協議,現在只剩下海壇街187號的黎先生及嫦姐。黎先生於6月企跳後,已搬離海壇街單位,雖然未與局方達成共識,但局方慣常做法是「抬走咗就當收咗」,所以實際上只剩下嫦姐最後一户。市建局表示由於單位業權複雜,戶主精神狀態又不穩,所以今日不會行動,會在下月內完成收樓…………………….完整報導可見

深水埗文化館與「活在觀塘」將於9月2日至10日,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深水埗衆生相(二):玩的/不起的口口遊戲〉展覽,讓市民感受重建到底是甚麼。

【活動介紹】http://tinyurl.com/kkacbs5

☐☐=發展、重建、還是迫遷呢?你想填上甚麼呢?

明天會更好?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生存技倆,靠雙手、靠鄰居,還是靠舊區?曾是遍地黃金,現在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我們還有未來嗎?社區還剩下多少機會呢?人情與生活被推土機「斬草除根」,如何在這hunger games生活下去呢?

深水埗是香港縮影,重建的重災區。西九海邊盡是富貴的豪宅,一路之遙,通州街,露宿者在天橋掙扎求存,醫院樓上滿佈比豪宅呎價還要貴的劏房,忍受酷熱煎熬,晚上的北河街小販天堂,寄賣二手物件。500間小店消失,5400間劏房不見了,重建巨輪下,基層、小商戶在夾縫中如何自處。

我們以不同方式繪出10位不同街坊的故事,由送石油氣兼玩攝影旳文藝大叔、放滿5000年前出土古玉的茶餐廳、到90後的社運女神美麗家居,見盡深水埗的眾生相。十位角色,融入社區大富翁的遊戲,再加上20個深水埗的地標,藉裝置遊戲、重現舊區的過去、現在,走入街坊的世界,體會快樂、悲哀與無助。

這機會是我的嗎?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五樓
展期︰2/9(二)至 10/9(三)
開放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30分

【展覽內容】
10位深水埗「傑出」街坊的繪像及生存故事,20個社區地標製成大地圖,誠邀大家進入200呎展場內,大富翁式的互動裝置遊戲。舊區生活,你準備好未呢?

【活動內容】
6/9(六)

看得見的深水埗社區導賞(11am–1pm)

街角寫生工作坊(2-5pm)

眾生相派對(6-8pm)+《剩觀其變》 紀錄放映會

7/9(日)

「文化改變︰建立社區的另類想像」座談會
講者︰Kenny Or (綠腳丫親子讀書會創辦人)、蔡志厚(草原地圖創辦人)、原人(活在觀塘創辦人)
時間︰2-4pm
地點︰L7-19 室@JCCAC

9/9(二)

文學漫步: 社區x文學導賞團
時間︰3-5:30pm
講者︰香港大學附屬學院高級講師吳美筠博士

(工作坊與導賞團報名請將姓名、電話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

主辦︰活在觀塘、深水埗文化館

文章來源︰30-7-2014 蘋果日報  記者:譚靜雯

市區重建推土機摧毀家園、人情味消失,窮得只剩下豪宅。深水埗海壇街重建項目內的深水埗文化館最快下月被清場、封舖,曾參與電影《少林足球》、在深水埗成長的動畫人黃偉恆見證這區急速變遷,「每日見住隔籬幢樓一路拆、一路拆,豪宅就一路起、一路起,每日落街返工見到嘅街坊,有一日會突然發現唔見咗」。他決心用畫作訴說區內街坊故事,留住快要消逝的記憶。

 另類角度描繪深水埗明哥

市建局海壇街重建項目,上月有重建戶企跳控訴,通州街246號地舖下月就會被封舖。清場前夕,關注重建發展的民間組織「活在觀塘」及深水埗文化館舉辦了「深水埗眾生相︰為誰重建未發聲?」展覽,首次將重建街道化作展覽場地,將裝置藝術、畫作、舊物與重建融為一體,展現重建對社區的影響。展覽本周六開幕,展期至8月8日,著名畫家歐陽乃霑、文化人鄧小樺也會出席。

展覽更徵集多位畫家的作品,記下深水埗的人物、風景、建築及街道,透過畫作展示或重現深水埗區的面貌。97年當上動畫人的黃偉恆在深水埗出生、成長,今次展覽他繪畫為人熟悉的深水埗「明哥」,「我識嘅明哥同傳媒眼中嘅好唔同,有時我返屋企會見到佢,有一次見到佢同一個朋友踎喺街邊,擔住口煙,個樣好苦惱」。他稱作為一個深水埗街坊,要親身溝通、接觸才可感覺到不同人、事、物的味道及感覺。

現居於海壇街的黃坦言,深水埗急速變遷,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為深水埗區發聲,「推土式重建令到海壇街救唔番,之後可能有好多舖可能今日做緊,聽日冇咗,其實保育唔係等消失先保育……我都覺得自己發聲發得遲,但你住喺呢個地方,唔為呢個地方發聲,唔會有人同你發聲」。

文章來源︰30-7-2014 蘋果日報  記者:譚靜雯

百年醬園 毀於一旦

深水埗「劉成和醬園」那塊擁有逾104年歷史的老招牌,六年前因市區重建而失守。舊址將變豪宅,代價是老醬園消失、街坊四散,只餘下老師傅另覓新舖苦戰。百年醬園湮滅,只是推土機壓倒的冰山一角,關注舊區重建團體統計發現,自01年開始,深水埗區重建項目多達19個,是全港之冠,估計令約500間舊舖消失。

元州街的重建地盤一個接一個,推土機隆隆作響。百年老舖劉成和醬園的原址已被圍板封起,昔日排隊搶購的人龍已不復見。對面街有間不太起眼的「周記醬料」,室內放滿麵豉、醬油、腐乳及米酒,傳出陣陣令人懷念的味道。

師傅另開店舖承傳

穿着白底衫、短褲的店主周叔今年82歲,是昔日劉成和醬園的老師傅,「嗰度做咗幾十年,以前專門煮醬料,啲麵豉全部出自我手,每次攞住大銅鑊,一煮就係100斤」。當年周叔與太子梁志傑、老夥計石叔分工合作,一個負責煮醬料,一個負責睇舖及包裝,堅守傳統醬藝。但歲月不饒人,08年醬園因房協重建而結業後,太子及石叔先後過身。

回想昔日戰友,周叔當然不捨:「最初我只係一個伙頭大將軍,幫員工煮一日兩餐,後來我勤力,又睇吓師傅點造醬,學吓學吓,老闆之後就升我做師傅,傳授造醬方法。」

周叔承傳醬園的手藝,在對面街另起爐灶,改名周記醬料。周叔最自豪是自製金牌麵豉,現時每隔兩三日就要煮100斤麵豉,「嗰個方程式喺個腦入面,聞吓都知有乜唔啱,要加啲乜先煮到出嚟,我哋全部唔用防腐劑」。店名雖不同,不少熟客仍山長水遠由荃灣、觀塘及天水圍到來光顧。

周叔不捨得丟掉舊物,保留不少舊舖的陳年古董,如盛載米酒的大酒埕、銅鑊、木鏟等,「好似呢啲杉木木蓋有成50幾年㗎啦,木蓋散熱最好、又乾爽冇水氣,唔會令到麵豉發霉,好過用玻璃蓋或者塑膠蓋」。劉成和醬園湮滅,幸有周叔承傳,但數不清的小店、老舖,則隨着市區重建而不再重見。

7,000居民遭逼遷

關注重建發展的「活在觀塘」創辦人袁智仁近日完成深水埗區的重建資料,他指自2001年起,區內先後開展多達19個重建項目,多達187幢唐樓被清拆,近7,000名居民被迫離開家園,估計約500間舊店因重建而消失,相等於五個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區。

袁智仁再分析116間被消失的店舖,發現兩成是特色店,包括醬油店、花牌店、遊戲機舖等、約一成是手藝特色店,另有一成是食肆及醫務所等,「嗰百幾間冇一間係連鎖店,證明重建係趕絕小店」。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66,468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