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temporary space’ tag.
猶如戰後廢墟的仁安里,因重建,十室九空。除了雞記麻雀店,已沒有其他店舖,更遑論行人,想不到局方竟對大街圍封,掛上"行人通道不准進行球類活動"宣洩主權。
市建局將觀塘市中心據為己有,明明是公共空間,市民的街道,竟被局方封街,用紅白的膠帶圍着。不少住在樓上的街坊反映常被小偷騷擾,偶有銅製水喉失竊,甚至見到在走廊見到針筒,生活提心吊膽。現在局方不單協助未遷出的街坊,反行其道佔領街道。
重建後的觀塘商場林立,到處平台花園,保安處處的偽公共空間,基層街層難以享用。今天,趁着觀塘市中心還屬於我們市民之時,奪回人民街道,撐街坊生活,我們於24/8在觀塘仁安里舉行第二屆人民盃,詳情容後公佈。
圖︰Him Lo
年宵在年三十晚結束,小販則緊隨後,接力營造新年氣氛。初一至初三,對我們來說是拜年休息的日子,對小販們來說則賺錢的機會。
這些小販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平時工作的小販,有的是每天在早上凌晨四點至六點多天光墟擺賣的老人家,他們有的是賣一些從一袋袋雜物分類出來的小東西,靠的是運氣和眼光,好運的話可以從雜物中找到(有時是全新的)VCD、CD等等東西,每隻售價大約由5元到15元,亦有部份是從其他地方來的有排小販,如︰從觀塘工廠區來到裕民坊一帶的炒栗子檔口;
第二類是過去被趕絶的臨時小販,大多數是賣熟食,如︰臭豆腐和滷味,這類熟食小販一向是政府釘對的對象,被嚴厲打擊,現時幾乎是絶跡,但亦是香港街頭文化的象徵。不要少看這些小手作,他們都熟手技工,有三、四十年的經驗,擁有一定數量的支持者,手藝不俗的,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臭頭腐佬、滷味佬,不少官塘老街坊都會知道他們是誰。以滷味為例,這是甚少在酒樓和餐廳吃到的東西,因為要做得好不容易,每串只賣五、六元,成本投入高,收入不一定成正比。我們在街上常見的是港色滷味,小時候媽媽常告訴我滷味的橙色很有問題,但其實他們只是把大腸、雞腎、魷魚用水灼熟,再塗上叉燒醬,因為我們平常見的叉燒要燒烤,而滷味則是冷藏,所以才出現這樣鮮艷的橙色,不過不可小看”灼熟”這工序,如果時間太長會不夠爽口,太短則不熟,據小販所言,他們的顧主大多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因為年青不一定見過這些滷味。現時,這類小販都只當是兼職,只會新年才會滿足各個老主顧;
第三種是每到新年碰運氣的游擊型小販,他們會把家中的東西拿到街上販賣,假期這麼長,不是每天都拜年,總想藉機發發新年財。
講了這樣多,明天就是初三,記得嘗嘗在市中心出沒的臭豆腐伯伯的手技,很久沒有見過被數十年圍着爭着付鈔的場面,他已六十多歲滿頭白髮,但各位街坊會記得他吧!
(轉載自Anson的徘徊於單行道: http://www.aahsun.com/wpblog/?p=1054)
(Joy按: 謝謝Anson的分享。"重建,是改善誰人的生活?"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究竟是重建誰的生活? 是誰要去重建他人? 真的有重建的必要嗎? 這些都是政府在檢討重建策略應問的基問題。但如上一篇的剪報所說, 需時2年的檢討, 觀塘重建區都可以面目全非了…只能仰天長嘆…)
又下雨了,有感,看著海,呆著……
想到,官塘重建區邊圍租金因為供求失衡暴漲,樓還未拆惡果已爆發,最慘的是窮人,現在都已經住唔起,一百廿呎套房要三千三,望著那個放了床連枱仔都擺唔倒的空間,我呆了,三千三?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