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鯉魚門’ tag.

可能是未來豪宅的地皮

無題

只有黑和白的黃昏

回收場

棄置廠房

茶果嶺石屋木屋

茶果嶺

歡迎為此相片命名

任何的蛻變,本身都不是一件壞事,好壞卻是在於它的「意圖」的和「過程中」與「及後」的影響。
油塘區早期的公屋重建,嚴格來說,經已完成了。而現在於油塘道北面正在興建公屋的地點,在之前是沒有公屋的。
早前,我在「藍田、油塘和鯉魚門的蛻變」一文中提及過,在茶果嶺道海旁,原先是木廠和船廠的海邊地帶,最近有「異動」了。
「元旦」放了三日的假期,在1月4日上班那天,望出窗外,竟發現在高輝道與茶果嶺道交界的那個廢物回收場,經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整個回收場原來經已迅速在早前的兩三日搬遷了。留下來的,是一幅二三萬呎,隨時可以發展的「地皮」。
沿茶果嶺道至榮山工業大廈一帶,亦有不少的回收場相繼搬遷了,在榮山工業大廈旁的那幅「地皮」上,還能夠瞥見到好像是被推倒了的臨時建築物的部份遺址。
一幅又一幅的「地皮」湧現,不禁又令我想起早已謠傳在茶果嶺海旁的地產發展了。事實上,在油塘的工業區內,早已興建了「嘉賢居」和「鯉灣天下」兩個私人屋苑。
茶果嶺道海旁,由「榮山」向南至高輝道交界,再沿高輝道向西伸延至海邊,會是一條超過一公里的「U」形海旁地帶。這地帶,面向西面和北面,可以飽覽整個維多利亞港的景緻,從東向西望去的維港,是最富立體和曲線感的,無論觀看夕陽或維港夜幕,都是絕美的。
假如再在油塘灣內做些填海工程,便可將整幅地皮的面積大幅增加,用來興建一個可與對岸太古城相比,甚至更優勝的大型私人屋苑。
身為一個九龍人的我,想到在九龍會出現一個大型屋苑,去搶一搶太古城的風頭,心裡竟有點「興奮」!我真白痴又天真,興建屋苑是地產發展商圖利的事,關我一個普羅市民鬼事呢!
事實上,一幅如此條件優勝的地皮,怎不會被地產發展商垂涎呢!數年後,茶果嶺道上,就可能會見到一個大屏封,一座又一座相連或「卡啦」、「卡啦」地崇立,六七十層高的毫宅(即使不夠毫也會被稱為毫宅)。
背後的公屋、居屋和紀律部隊宿舍的居民,現時享有的景觀,將會消失得無蹤無影。甚至連原來從西面吹來,不大新鮮的空氣也被封閉。
有地產商說過,景觀好,環境好,公共配套設施好的「地皮」,都應該留給地產商去發展,讓負擔得起去買的人們,有較好的生活質素。地產商要「盡舔」利益,當然會說出上述的看似合理的話。
事實上,以茶果嶺道海旁一帶為例,為甚麼不可以同時興建毫宅和公屋呢!一方面可令政府在賣地方面有所收益,又可能令低下階高層人士的住屋環境得到提升,令普羅市民「感恩」,令市民更支持政府,可樂而不為呢!但這損害地產發展圖利的舉動,必會受到地產發展商四方八面的立體攻擊。
以茶果嶺道海旁的優厚條件,相信日後建成的毫宅,呎價動輒要二萬圓,又有幾多真正想置業居住的人能夠負擔呢(我一個的月薪也只能買不到四呎)!那時候,那些樓宇又只會成為被炒買的貨物。
香港人一直活在高樓價的陰霾下,大半生的「薪水」,都奉獻給了地產商,而不是給自己和至愛的家人,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現象嗎!但有不少人仍「迷信」樓價高,就等於香港經濟好,以為香港經濟好,普羅市民便一定會受惠!My God!
我上述所說的,都只是一堆廢話,因為如果茶果嶺道海旁一帶,經已是被地產發展商垂青,用來發展私人屋苑,那理是何許人也不能反對了,最終還是要變成一個毫宅區呢!
究竟一個如此宏偉的地產發展項目,應該取個怎樣響噹噹的名字呢!不如就叫「九東城」(不是「狗洞城」或「九龍城」),而將來在西九龍文化區和高鐵站上發展的毫宅,就叫「九西城」,那就相映成趣了!

引言

官塘區的蛻變,早在50年代開始,經歷50多年,仍一直在轉變中。這是一個大都市運作中,正常不過的現象,除非它經已是個死城。官塘早期的蛻變,都是在空無一物的土地上建設出來。而最近十多年的蛻變,卻都集中在重建的項目中。重建後的地區,有的煥然一新,有的面目全非。但重建過程中,地產商圖利,窮人遭殃,都經已成為「慣例」。

小時候,姑丈經常邀請我一家人到鯉魚門吃海鮮,開始了我對鯉魚門的印象(但都只是美味的海鮮,尤其是我深愛的酥炸生蠔)。到我在訓練學校完成了艱辛但有意義的訓練後,被派往油塘區駐守了兩年多,期間協助分隊指揮官管理一隊二十人的隊伍,那時候,我便開始對鯉魚門、油塘及藍田一帶地區,真正的了解起來(工作上的實際需要)。加上有一段時期,蘇小姐(別名)亦在油塘內的一間銀行工作,我每在休班的日子裡,都會去接她下班,又令我對該區增添了三年多的了解。無獨有偶,二十餘年後,我又返回油塘區工作,當起了部門裡一個特別單位的指揮官,再一度讓我見證區內的發展和轉變。對油塘、藍田和鯉魚門區的發展和轉變,我的資料雖然算不上豐富,但也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下。

從香格里拉(山卡啦)開始

藍田、油塘和鯉魚門是位於東九龍的東面,四五十年前,真是「山卡啦」的地區,而不是的Shangri-La「香格里拉」。早期,那裡就只得鯉魚門一帶的一個小村落,後來開闢了通往該區的道路,分別是鯉魚門道和茶果嶺道,相信都是在50年代沒才開闢的。早期區內的大型建設,應該是「亞世亞」油庫,即現時麗港城第一期的位置,後來蜆殼油庫的位置,移向較西南面(現時麗港城第四期和沿海的位置),較接近後來的海岸線,方便運油輪輸送石油產品。而油庫附近的茶果嶺村,也早在50年代及60年代建成。據我收集的照片看來,茶果嶺道早在50、60十年代便開始續步建築起來,由於茶果嶺道是沿海而建,便吸引了修船、造船和木材工業的進駐。那些木廠,多年來,也曾用作不少電影裡,黑社會講數、囚禁人質、製毒和藏毒工廠或地下工場等等的拍攝地點。如今部份經已結業和凋零,部份則用作廢料回收的工場,污染了附近一帶的空氣。

早期發展

60年代,觀塘區還在大興土木和填海的同時,油塘背後的山坡亦被開鑿成為可以興建公共房屋的地皮,情況與當時的秀茂坪沒大分別。在油塘、茶果嶺、藍田和鯉魚門一帶,最早開發的,當然是鯉魚門的村落。及後便是茶果嶺一帶的寮屋區和繁華街、永福街與茶果嶺道之間的十多座舊式樓宇。隨後便是在鯉魚門道口興建的官塘(鯉魚門道),和較接近油塘灣的油塘。當時,油塘區的工業,還局限於在沿海一帶的木廠和修船與及造船業。而現時油塘工業區內的多層工廠大廈,據我收集的一張相片顯示,都是在高超道開始陸續落成的時候,才開始興建,相比官塘的工業區,年輕了二十年。

工廠興建

當年,政府在油塘灣一帶,進行了填海工程,在現時四山街那個不起眼的小山丘附近的沿海地區進行填海,將那一帶發展成工業區。在70、80年代,香港工業興旺的年代,油塘區有不少工廠都是24小時不停生產的,還記得當年高輝工業大廈的綿紗廠,每天每夜從抽氣系統噴出綿紗,那些灰白色的綿紗,四處飄浮,倒像白雪飄飄般,在冬日裡,加點幻想來觀賞,是十分浪漫的(相信沒多人會認同)。工業區內,除了面紗廠、織造廠、還有一間大規模的電池廠,高力電池廠,在1985年初,該廠在一場三級火警中,曾被嚴重焚燬。此外,還有一間廢鐵回收廠和其他各式各樣的工業,在仁宇圍那邊的空地上,更有一個露天危險倉庫,空氣質素非常之差。因此在1985年,環保署曾認定該區不適宜作居住用途。位於茶果嶺道榮山工業大廈旁的油塘冰廠(從前人稱牛奶公司冰廠),全盛時期,遠洋作業的漁船,都會停泊在工廠對出,讓工廠製造的冰粒,經活動喉管噴注入漁船的船倉內。80年代,該廠曾洩漏過氯氣,幸好沒有向附近擴散,但也令一名吸入氯氣的員工受傷,要送院治理。

時至今日,油塘的工業,亦與其他地區的工業走上同一道路,「北移」到中國或遷移到成本較低的各國地區,工廠大廈裡,還進行工業生產的,經已不多了,但偏偏在我辦公室旁邊的高輝工業大廈裡,那間漂染廠還在經營,還不時噴出那白色和刺鼻的氣體。雖然工業生產驟降,但我感覺在油塘工業區一帶的空氣質素仍然惡劣,因為在東源街有一間水泥廠,附近又有不少廢物回收場,甚至茶果嶺道一帶的木廠和船廠,都成為了不同類型廢物的回收場。早期在油塘區興旺過的造船和修船業,也只剩餘在高輝道沿海一帶的幾間。

工廠區蛻變

油塘區最顯著的轉變,卻是油塘這個工業區,卻有發展成私人住宅區的趨勢。在崇信街與四山街交界的「鯉灣天下」早已「入伙」了,那「地皮」從前是一座工業大廈的所在地,那座工業大廈幾年前在清拆期間倒塌,活埋過多名建築工人。而在草園街的「嘉賢居」亦正在「入伙」了。傳聞,一段界乎高輝道與油塘道之間的茶果嶺道沿海的廢物回收場和荒廢的木廠和船廠亦將會清拆,用來發展私人住宅。在這一幅可以從維港東面向西飽覽蜿蜒曲折、最富立體感的維港夜色,及日後郵輪碼頭全景的地皮上建的私樓,勢必將會創出同區樓中的天價,普羅市民真「唔得他死」,希望那真的只是個傳聞。

公屋發展

在油塘、藍田和鯉魚門一帶,現今有多條屋和多個居屋的屋苑,包括在:

(一) 拆卸從前的觀塘(鯉魚門道)後,在原址興建的鯉安苑;
(二) 拆卸從前龐大的藍田後(約有二十座公屋)的「地皮」,及在附近一帶原本是木屋區的山坡興建的康華苑、康逸苑、藍天、啟田、安田、平田、德田、慶田、廣田和康柏苑;
(三) 拆卸從前的油塘後,在原址興建的油麗、油塘(新的)、油翠苑、和油美苑;
(四) 拆卸從前的高超道後,在原址興建的高翔苑、高怡、高俊苑;
(五) 在70年代沒經已興建,在啟田道的康田苑與位於欣榮街的居屋油塘中心;及
(六) 遷拆油塘五鬼山中的砲台山腳下的寮屋後,興建的鯉魚門。

現今經過重建的屋,都是將原來擁有十多至幾十座公屋的屋,分策為多個,每個只得三數座樓宇的屋,從前是用數字/座數來代表每座公屋,現今房署卻為每座樓改個名字,是好是壞,是進步還是多此一舉,見人見智。但如果你問問的士司機大佬,他們都會「扯火」,為何,試想像從前,他們只要接載乘客到了慈運雲山第一座,只要「順勢」而行,便無論那一座都能夠順利找到。如今該區被分拆成四個屋和三個屋苑,真考起的士司機,全港各個重建的屋都是這樣了,真遭殃!

藍田

在70年代,油塘、藍田區完成早期的開發後,區內只得啟田道以東的藍田、鯉魚門道西南的油塘、鯉魚門道東北的高超道、鯉魚門道官塘警署東南的觀塘(鯉魚門道)、以及較為後期興建的油塘中心和康田苑。

從屋的設計,便會知道當年的觀塘(鯉魚門道)和油塘都是在60年代初建成的,兩個屋都與秀茂坪舊區的公屋設計相近,都是七、八高層,但又不同於著名的石硤尾那類H型的七層大廈。當年觀塘(鯉魚門道)「入伙」的時候,官塘警署還未興建,可想而知在更東南面的油塘是那麼的「山卡啦」呢!

至於從前的藍田,與秀茂坪新區那些十多、二十層高的公屋是同一類型的,都是在60年中至沒期陸續落成的。但由於藍田的公屋座數較秀茂坪少,因此卻較早完成。啟田道是為了發展藍田而修築的第一條道路,也是早期唯一的通道,當將軍澳道開始闢建,啟田道才伸延到西北面與將軍澳道連接起來。至於連德道和碧雲道,都是較後期才闢建出來的。

很多人都知道藍田區早期是名叫「咸田」的,是60年代沒,由政府正式更改的(「老虎岩」也在當時改為「樂富」),而藍田第15座外牆上髹上的那條彩龍的來由,相信亦廣為人知,在此我也不打算詳述。但從前的藍田,雖然是個約有二十座公屋之多的大型屋,但其範圍只局限於啟田道和安田街之間,附近一帶,滿是木屋區。

木屋區

事實上,當年陪伴著藍田的,還有後山坡上的大遍木屋區,木屋區始建於60年代,而在70年代與80年代早期最「茂密」,依山而建的木屋區,根據位置,分七條村落,人稱「藍田一村」至「藍田七村」。範圍由將軍澳道伸延至現時康雅苑的位置。70、80年代,曾發生過多宗大火,包括在1982年的五級火警,而當年的木屋區,是春風吹又生的,因為不少不法份子在山坡上蓋建木屋出售,根據較早期的房屋政策,每逢在災難中失去家園的災民,都會得到徙置上屋(公屋),因此亦鼓勵火警的發生。當年每逢火警在木屋區內發生,火勢便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漫延速度極不尋常。但其中每每都令人費解的是,無論火警是怎樣「突然」的發生,甚至是在夜半,當警察和消防員趕赴到場的時候,居民都早已將家中的大小家俱,包括電視、雪櫃、甚至沙發,通通搬到街上安全的地方去,居民也早就站在街上「集隊」,等候社署、房署的登記。每逢木屋區發生火警,人們都會目睹火的可怕和火的力量,尤其是在晚上,漫天被火舌照得通紅,火場內居民使用的罐裝石油氣,會續一爆炸,一個又一個向天沖的火球會將夜空劃破,震懾人心。

後來政府有鑒於政策的弊端,作出更改。自此,上述那些火警便鮮有發生。在1986年寒冬天的一個午夜,在鯉魚門道現今的藍田救護站出面的山坡上的木屋區增發生火警,當時我目睹由火場逃出來的災民,都只是攬著一張棉被,他們臉上的無奈和無聲的悲傷,我還歷歷在目。

當年除了藍田七村,鄰近還有多個大型的寮屋和木屋區,包括現時高超徑對上山谷的長農田村、現址是鯉魚門公屋的部份領南新村。以及現址是油塘徑位置的一個大型木屋區。此外,區內多處的山坡上,亦有多個較為小規模的木屋區。提到油塘徑,它原是油塘道的舊位置,當年油塘重建,以及加上要興建油塘地鐵站(當年還未是港鐵),便在東隧入口旁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再名為油塘道,並將原先的那條油塘道在原址附近重新修築,及改名為「徑」。

藍田區的木屋在80年代沒開始被遷拆,一大遍的山坡,便發展成為現在的康華苑、德天、慶田、廣田和康柏苑。碧雲道,原本只是高超道邊的一條掘頭小路,也在80年代完整地開闢成現時與藍田區連接的道路,而連接藍田區北面與秀茂坪道的連德道,也在80年代開闢。

油塘和高超道

在油塘區內的兩個屋,油塘和高超道,與秀茂坪新舊兩區有相似之處。油塘是早於高超道落成的,因此與秀茂坪舊區那類七、八層的舊式公屋相類似,也與附近的官塘(鯉魚門道),同樣是60年代初落成的公屋。相反,高超都就像秀茂坪新區那些大多是十多二十層高的公屋一樣,除了一兩座樓層較低的樓宇並無升降機,其餘多座都裝設(但只是到達幾個樓層,大部份居民乘搭升降機後,還是要步行樓梯的)。

講到升降機,年紀在30歲以下的人士,可能對曾經在高超道發生的那宗升降機「情殺案」並無印象。事件發生於1985年初(請大家記著與此無關的六四事件則發生於1989年發生),當年一個深夜,一名男子護送居住在高超道的女友回家,當安全護送了女友後,該名男子便獨自乘搭升降機離開,但在升降機的頂部,有一名與上述一對男女同屬一個教會,並互相認識和熟識升降機操作的男子在埋伏。該男子因嫉妒而對那男的早萌起了殺機。該晚,他早已躲避在升降機頂之上,等待男乘搭升降機時,將升降機弄停,然後在升降機內將男的殺害,並將受害人的屍體吊起到升降機頂,再推落升降機槽內。但天網恢恢,兇手殺人後,害怕得一直躲在升降機的頂部上,雖然經已是深夜,但由於升降機停著不動,便有居民懷疑有人被困升降機而報警,當消防員和警察到場,事件便「揭發」了,兇徒也被「繩之於法」。

我對油塘的資料不多,但可以一提的,是現今重建後的油塘通往油塘鐵路站的一段扶手電梯,與及從港鐵站至茶果嶺道的一條樓梯的位置,從前亦有過一條可由油塘通往至茶果嶺道的長樓梯。在80年代中的一段時期,我都會在早上,送了當時在油塘那間銀行工作的蘇上班後,然後獨自途經那條樓梯到高輝道上班。講到這裡大家都會奇怪為何在我的文章裡,這位蘇小姐會經常出現呢!別無特別原因,只是因為蘇小姐從前是我的夢中情人(希望老婆不會嬲)。

油塘發生過大大小小的事件,我較為有印象的,是1987年初,在一個只得幾度的嚴寒冬天的清晨,一間我經已忘記了在當時的第七或第八座地下,由四個相連地舖合成,售賣香燭祭品的商舖失火,雖然消防員奮力灌救,但無情烈火將大半間店舖燒毀,店內的香燭祭品,不是被燒毀,便是被浸壞。當店主匆匆趕回去,見到「家產」都付之一炬時,即使是個大男人的他,亦當場倒地抱頭痛哭起來。那是我一生中見過最痛悲的場面之一。

鯉魚門

至於鯉魚門一帶,轉變也大。從前要走進鯉魚門裡食海鮮,是要從茶果嶺道沒端,步行經過一條又濕又爛的鯉魚門海傍道(只是條行人路),後來又可以在崇信街尾乘小艇(收費的)到達海鮮檔那邊的小碼頭,省了走上述那段爛路的其中一大截。多年前,經已從崇信街開闢了鯉魚門徑及擴闊了一段的鯉魚門海傍道。有錢人的司機,可以將老闆的「座駕車」駛到好幾間海鮮飯店的門外接載飲得爛醉如泥的老闆了。近年也多了一些自由行的旅客到那裡遊覽,但卻攪到滿街嗅煙味。那座鯉魚門市政大廈,亦令該區的面貌煥然一新。

然而,除了食肆,鯉魚門這條村落,仍是許多低下階層人士(窮人)居住的地方。觀音廟內那張據說是拍攝到觀音顯靈的照片(照片裡拍到一堆像觀音坐著打坐的形態的雲團),仍然掛在廟內供人欣賞。1986年的夏天,在一次颱風剛過後,鯉魚門村內曾經發生一宗山泥傾瀉的事件,一間木屋幾乎被山泥完全掩沒,屋內有一個八歲的肥仔,下半身被山泥壓著,幸好上半身被一塊床板擋著,不至完全被活埋消。因此防員到場後,很快便將他救出。當時他的家人都非常感謝在場拯救的消防人員,那個肥仔在送院檢驗前,還對在場的一名見習消防隊長說他長大後要當消防員。今天,相信肥仔經已是個三十餘歲的男人了,至於他是否經已成為消防處的一員,我卻不知道。

提到鯉魚門,亦會令人想起鯉魚門炮台,想看當年保衛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分別在鯉魚門兩岸的炮台遺址,在港島一邊的,可到鯉魚門公園內憑弔,而位於九龍魔鬼山上的歌富炮台,可以從鯉魚門村後面的衛奕信徑第三段(通往將軍澳墳場的路)的山邊小徑前往。但若不想長途跋涉登山,大可到任何一間Karaoke,點一點鄭少秋的那首「火燒圓明園」,因為整首歌的外景拍攝場地,都就是那個炮台,但切記要揀選MTV的版本,切勿揀演唱會的。

居屋和私樓的出現

在早期的藍田、油塘和鯉魚門區內,就只得茶果嶺那裡的舊私樓了,其餘的都是公屋和居屋。到了70年代後期,啟田大廈在啟田道興建,當時的啟田大廈地下,還有一間戲院,當年區內還有另一間戲院在油塘中心。

啟田大廈並不是大型屋苑,但到80年代沒,麗港城和匯景花園便開始興建。麗港城共分四期,約於1990年至1993年期間先後落成,在1989年,第一期售賣樓花期間,便曾出現「手套黨」(黑社會成員,以戴上一隻白色勞工手套為識認,霸佔排隊賣樓花的位置,然後將「籌」高價轉售)。我曾於第三期的36座居住過一年,當年第四期未興建完成,我在家中可以飽覽維港兩岸景致和啟德機場的飛機升降,午夜夢迴,望望維港夜色,是多麼賞心的樂事。當年有不少空姐在麗港城居住,1993年,當國泰航空的空中服務員進行罷工時,我每每遇到空姐鄰居,都會向她們舉起V字手號,以示鼓勵。我家可胞覽第三期會所的泳池,每當見到有空姐到泳池暢泳或曬日光浴,我才走到會所去游水。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對面一座(若是18、19座)低層的一個單位,竟住了一位從不將窗簾落下「露體狂」,而且是一位年青、樣貌娟好、身材玲瓏的女子,是真的。還是不講太多香艷的事情了,因為有好多假道學和自認是道德重整會的人(我最不屑這些人)。當年麗港城還發生過一段小插曲,在1993年的時候,政府要在麗港城第一/二期附近開設一間讓精神病半康服人士作康復活動的中心,區內的部份野蠻人士便群起反對,擺出一大堆對精神病患者和康服人士的謬論,例如抹黑精神病患者,將極少數患者才有的暴力傾向誇大,企圖阻礙中心的開設。但說到底,那些人恐懼的,才不是甚麼暴力和精神病人士,說穿他們,只不過是恐怕影響當時每分每秒都在升的樓價呢。但又要擺出「堂而皇之」的藉口,可恥又可笑。殯儀館、愛滋病中心、戒毒院舍等等,乜乜通通都只可以在別區興建,又怎樣令社區設施得到平衡呢!

事件中,也顯出政客少有的正義感,當時的「立法局」議員李華明,也是麗港城的居民,但他卻沒有附和居民的不當言行,並發表聲明支持中心的開設。結果有不明人士,在他的家門上潑上油漆,以「六七暴動」暴徒般的下三流行為作報復。當年我住在麗港城,事後我寫了一封信給李議員,支持他的正義行徑。

此外要一提的,是現時麗港城外的那段偉業街,從前是蜆殼油庫的所在,當年在那裡的一段偉業街是弧形及在較北位置,後來油庫遷拆,將一段偉業街拉直了,原來位置,便成為今天的麗港城第四期。

匯景花園是較麗港城的第一、二期落成的,是建築在藍田地鐵站上橫跨鯉魚門道的上蓋之上。在匯景花園建築期接近完成期間,曾發生一宗四級火警,發生位置是現時商場的部份,可相而知火場之大,而當時存放的內部裝修大量木料,亦令那場大火變成一場燃燒多日的長命火。

此外,在現時茜發道匯景花園附近的香港康服會藍田綜合中心的幾座建築物,早在60年代初便在那裡落成,並一直照顧身體有嚴重殘障和智障的小童了。當時的茜發道尚未開闢,唯一通往該處是現時官塘警署對面的一條僅可行車的小路,這小路經已在多年前改成一條行人小徑。
道路網發展

東隧的建築和地鐵伸延至藍田,再至將軍澳,是將藍田、油塘和鯉魚門區經歷的轉變中,較為顯著的。「東隧」早於1985,1986年開始興建,並於1987,1988年左右落成啟用。當年為方便隧道管道的建做,將現時隧道收費站至茶果嶺道之間的一帶地區闢作建用隧道管道沉廂的工地。當管道沉廂建做完成後,便將工地圍起來,變作一個臨時人功湖,並在茶果嶺道近榮山工業大廈以西開個缺口,將管道沉廂續一用拖船拖出到海面預設的位置。因此當年在茶果嶺道上是有一條臨時的行車天橋跨過那個讓管道沉廂拖出到海面的「缺口」。東隧的建築,亦配合了「官塘繞道」和「將軍澳隧道」的建築,令東九龍的交通網絡更趨完善。鯉魚門道界乎翠坪道與啟田道一段亦擴闊了,並開闢了啟田道迴旋處。

可僧的港鐵

地鐵的伸延到藍田和油塘區,在80,90年代,甚至現在再伸延到將軍澳區,大至上都是好事一宗。在1989年,當地鐵伸延至藍田,並與港島線接駁時,令到東九龍的大部份區民(官塘線的居民為主),可以多一個乘地鐵「過海」的選擇路線,不過要在魚涌那個鬼地方轉車,在深入地底的站內「dum dum轉」,真不是味兒。加上這個站的設有兩個不相連的大堂,因此乘客落車後,若沒有看清楚指示,以為可以走到大堂時才尋找適當的「出口」,便會「出事」。結果攪到許多要去「大酒店」,即香港殯儀館的人,好多時走出地面,才知道經走錯了到太古坊。要到太古坊的酒吧「擘酒」、「溝OL」的,卻去錯殯儀館,隨時真的溝「鬼」妹。因此奉勸大家要去香港殯儀館的人士,在魚涌站落車後,最好是在閱台遇到個穿著唐裝衫褲的「道友」、「道長」或「仙姑」,然後跟著他們去殯儀館開工,便包無死錯人了。

官塘人都是地鐵二等乘客

此外,在油塘站有一個既可笑,又可恥兼可悲的現象。該站因為是將軍澳線與官塘線的轉車站,因此設有兩層的閱台,上層是官塘線油麻地方向(寶林至油麻地)及將軍澳線將軍澳方向(北角至寶林)的閱台,下層則是官塘線將軍澳方向(油麻地至調景嶺)及將軍澳線香港方向(寶林至北角)的閱台,但同傘唔同柄,同人唔同命,乘搭官塘線將軍澳方向的列車,到了油塘站,想轉車過海,通常都要等,即使遇上停站時目睹對面閱台有香港方向的列車,別別高興,但會「罄」,因為當官塘線將軍澳方向列車的車門一開啟,乘客向著對面閱台的列車走過去,滿以為可以順利轉車的時候,對面閱台香港方向的列車,好多時候就立即「關門大吉」,令官塘線轉車的乘客,都變成被人愚弄的小丑一般。相反,當官塘線油麻地方向的列車,在油塘站上了客,只要對面閱台播出「列車即將到站」(北角至寶林的列車)的廣播,原來應該早已關門的官塘線油麻地方向的列車,都總會呆著不開動,列車內的乘客,都要等候從港島乘車到來的尊貴客人。甚至不至一次,官塘線油麻地方向列車的車門正在關上,對面閱台播出從港島駛來的列車即將到站的廣播,車門隨即「彈翻開」,接載貴客。當然官塘線的乘客,都知道這不是在油塘站獨有的現象,在太子站,在旺角站亦然。只要是官塘線的乘客,便經常會遭到這「二等乘客」的對待。

這是地鐵長久以來對官塘線乘客的無恥待遇(除了在只得官塘線的初期)。當年地鐵的荃灣線啟用,原來可以從官塘乘地鐵到達中環都不用轉鐵的官塘、牛頭角、彩虹、黃大仙、「石罅尾」人都被逼要在旺角轉乘經已滿座的荃灣線列車過海。官塘線便變成了一條Eliza「二奶線」。本來可以乘地鐵經藍田過海後,才在魚涌轉乘港島線,卻又於2003年將軍線啟用後,「讓賢」了。官塘線的乘客,往往就要一轉車、二轉車、三轉車、家屬都要轉車。

當然,如果我是地鐵的發言人,對上述的指控和申訴,當然不同理會,或者以一句甚麼官塘線的乘客量相對較少之類的理據,便可「扑低」我的指控,但試問每開一條新線,便割讓官塘線,乘客量怎會不低於其他線呢!這跟本只是設計上的問題,並不是官塘線的「先天不足」,或官塘人的註定命苦。我真費解,為何當年荃灣線啟用時,不是設計該條線的乘客在旺角站轉車呢!將軍線啟用,為何又要不可讓官塘線的乘客,直接乘地鐵一直到北角才要去轉車呢,又或退而求其次讓官塘線的乘客一直坐到寶林站都不需要轉車呢!港鐵的公關技量太低裝了!

沙中線正在計劃中,就經已被人質疑紅磡站將建築在佛光街近忠考街,從前山谷道,將要興建豪宅的地點附近,而不是真真正正的建在紅磡區內,利便漆咸道北、馬頭圍道一帶真正,早在那裡落地生根的紅磡人呢。雖然沙中線似乎與官塘線無關痛癢,但說不定在「官塘線是二奶線,官塘人是港鐵低等客」的大原則下,會將官塘線在鑽石山或黃大仙站那裡一分為二,到時問你們幾十萬官塘線人「死未」!

看過我文章的朋友,大都知道文章的精髓、我個人的牢騷和謬論通常都放在文章的結尾部份,下次嫌我寫得「過長」的話,大可只看末段呢!但最好高抬貴手,看過全文!

多謝大家又一次給我舒展寫作的「癮」!祝各位在2010年身體健康,事事順景。香港唔好再讀「無雙普」,快點有「真寶珠」食啦(唔明,就用個腦想想啦!)。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85,115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