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三月 2019.

香港政府真係好人渣,人工島不單浪費六千億公帑,更加速重建,消滅香港。舊區街坊重建被迫遷,老店小店全被清拆,再迫遷街坊至遍遠的人工島。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本日的網誌中,指出「香港大量樓宇正迅速老化,樓齡達70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單位由2016年約1100個,將大幅增加至2046年超過32萬個,人工島可提供較接近市區的重置土地,有助推動較大規模的舊區重建,並透過重建的契機,分散市區稠密人口。」

市中心的舊區送給地產商,新中產,換血,換走老街坊。窮人無立錐之地,無法住在市中心,被發配人工島、大灣區。為何老街坊不何在市中心居住呢?市中心不單交通方便,有歷史、文化和娛樂,不是新區,如天水圍可取代。香港人,不單只是要一間房屋,而要生活。幾千億疊砌的人工島,沉悶沒有趣,難吸引人才留住。

這是我們未來的香港嗎?

舊區老化,不止是重建,香港每年重建只能拆約100幢樓宇,重建無法解決超過32萬個的舊區單位。復修,小型重建,按照社區的肌理去活化更新,不是大型重建只變豪宅,趕走老街坊,消滅基層的生活。

要求食環立即發放工匠牌

【新聞稿】 觀塘區議會今天召開環境及衞生工作計劃小組會議,食環署代表觀塘區環境衞生總監梁溢景出席,解釋工匠牌照的發放情況。區議會前,三位工匠(鐘錶匠佘生、駱生及鞋匠福嫂)及活在觀塘義工向食環署代表及區議會提交請願信和327個市民簽名,要求食環立即發放工匠牌予五位受重建影響的工匠。局方會中未有發放工匠牌時間表,未能解決重建對工匠影響,只有「開空頭支票」。

會前,鐘錶匠佘生表示:「工匠不是低端人口,要承續手藝,繼續於官塘維持生計。」有三十多年補鞋經驗的鞋匠福嫂則道:「我多年為商業區的OL換鞋踭,深受她們歡迎,希望繼續服務街坊,要求放工匠牌。」

會中,食環署表示發放工匠牌最重要考慮選址,需獲七個部門同意,四月初跟七部門開會。署方指裕民坊因重建圍封,但又未及發牌,工匠只能無牌照方式其他於其他無防礙行人的地方經營。署方亦重新檢討之前不獲發牌的位置,而五月會提供二個位置給予重建外的工匠,但重建區內五位工匠未有包括在內。會後,梁溢景指會於七部門會議後,局方再與工匠商議發牌。

市建局的觀塘第五期的重建計劃中,大部份的裕民坊商户及住户已於2月28日遷出,惟有部份小販、工匠和舖戶仍未有合理安置, 包括:約20個舖頭、約10多位的流動小販及5位工匠。當中於裕民坊一帶營業的五位工匠沒有任何安置或賠償,他們幾十年沒有工匠牌照,終日提心吊膽經營。

為了被逼遷後仍能經營工匠生意,數位工匠早已從2016年開始,多番向食環署爭取「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下稱工匠牌),並積極到區議會表達意見,惟至今未有任何進展。據2009年食環署資料,觀塘區有17名無牌街頭工匠,於2016年卻只有5人獲發牌,當中並不包括裕民坊的5位工匠(2位鞋匠、3位鐘錶匠)。換言之,裕民坊重建區內的攤位工匠小販,在上述搬遷限期前,仍沒有任何保障他們到其他地點合法擺檔的小販牌照。二月後,局方將可強行收地,工匠和小販去向未知,生計成疑。
此外,現時新發的工匠牌照不得傳承,工匠大多年紀較大,沒有新牌照,新一代入行無門。政府必須改變現時將牌照視為恩恤看法,多從本地文化角度考量,進行工匠調查和研究,建立培訓,容許傳承牌照,營造社群,讓手藝得以在香港生存。

官塘由工業區變成商貿區,香港第二大的就業地區CBD2。繁盛的商業區背後,需要社區支援,五金、文具小店、工匠手藝必不可缺。工匠的雙手,不單是服務舊區老街坊,也為商貿區出力。
你有冇想過高踭鞋斷掉腳踭或皮鞋磨蝕腳踭,怎麼辦呢?你會怎樣去商場買過一對新鞋,價錢不菲,好貴啊。如果找工匠,好像福嫂和禮伯,他們擁有三十幾年補鞋經驗,只花半小時就可將高踭鞋回復原狀。
商貿區創造很多工作機會,我們亦需要工匠和基層幫我們解決技術問題,手錶維修、配匙,看似簡單,但需要有技藝。手藝於香港仍有生存價值和空間,希望大家都可以連聯署支持發工匠牌一齊保留手藝。
此外,現時新發的工匠牌照不得傳承,工匠大多年紀較大,沒有新牌照,新一代入行無門。政府必須改變現時將牌照視為恩恤看法,多從本地文化角度考量,建立培訓,容許傳承牌照,營造社群,讓手藝得以在香港生存。

文:梁志遠(聯區小販發展平台)

歷時十數年的觀塘裕民坊的重建將於2月28日告一段落了,但懸而未決的除了部份構築物用戶外,更包括兩批見証觀塘數十年發展的工匠及流動小販。重建區當中四位鐘錶或補鞋的街頭小販,部份人更原屬2016年首批獲發工匠牌照的小販。但關注團體發現,當中兩位原來至今作仍未被安置往新的營業地點; 面臨重降在即,更是心感徬徨。

工匠小販由來已久,主要是因應著市民聚居的「服務需要」而出現 (所以昔日又稱服務小販),且種類繁多,包括擦鞋匠、補鞋匠、理髮匠、鐘錶修理匠、鎖匠、磨刀匠、線面師、代書人、栽縫補衣、雨傘維修、箍桶匠、白鐵匠、圖章彫刻等等(某種類現已經式微了)。這些「街頭藝人」很多都是能工巧匠,善用惜物,慣於街頭謀生的「職人」。隨著無牌小販被發牌規管後,部份工匠小販成功獲取了固定牌照。但自1970年代初政府停止發牌之後,新加入者自然就只可成為無牌小販了。至2008年的天星皇后事件以後,保留本土文化的聲音不絕於耳,迫使政府在2009年中環發出八個擦鞋匠牌照及進行無牌街頭工匠小販登記。據報當時被登記的123人當中有86名表示願意申領牌照,17人更要求可以原址發牌。可惜2011年的區議會諮詢結果最終卻沒有下文,直至2015年3月,時任食衛局局長高永文才重新提出發牌予工匠小販(食物環境衞生署,2015)。至2016年,食環署才從觀塘區議會開始,正式提議發出首批五個牌照工匠小販及相關。可惜,當時有區議員反對部份核淮地點,致使部份檔口至今仍未安置。工匠小販現時面對問題多項,主要包括地點安置,登記發牌及技藝傳承等問題。

先談安置地點問題。即使重建迫在眉睫,不同部門及負責單位,如食環署與市建區,仍然相互推搪責任。以觀塘重建區範圍為例,政府至今仍未安置四檔已登記的,包括補鞋及錶修理的工匠,更遑論附近同樣擺賣經年,惜未曾登記的其他檔口。而以全港計算,80位淮予牌照的登記人中,暫時只有14人正式獲得發牌安置,估計主要與安置地點的爭議有關。事實上,經營地點對於小販至關重要,如果可以考慮原址安置又或附近(人流點)安置,將更為小販接受。現時安置地點需經兩關,包括不同政府部門的批淮及區議會議員的通過。如果選定地點不獲批淮的話,小販又要自行建議安置地點,再交食環署重覆以上程序,至使拖延既久。

有關登記方面,政府最新的登記停留在2009年,至今已相距十年。不少當時登記了的小販都或年紀老邁或因故離世,至使最終成功獲牌者不到兩成。某一區議會範圍內只有一檔或幾檔,某些區更一檔沒有。這種象徵性的發牌做法,只是聊勝於無,虛應要求,對於重建小販社群,保肓本土文化根本於事無補。政府刻下正諮詢未來新發400個小販牌照,但當中竟沒有包括佔地最少的工匠小販。

說及技藝傳承方面,任何行業都必須有新血加入,否則技藝不得傳承,生意亦不可持續。現時新發牌照不得傳承,加上持牌人年紀老邁,工匠小販社群早晚被自然淘汰可以想見。這種博物館式的保育方法完全不利技藝傳承、鑽研及進步。如何建立培訓,營造社群,建立行業,提昇技藝通通都需要在這批年老職人退休前爭取時間進行。

最後,參考亞洲其他地方如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地技藝保育升級成文化產業的做法,如何認真地轉危為機,好好利用年老工匠的最後貢獻,需要政府,民間團體及市民的參與支持,要針對範圍包括牌照規定、標準訂立、技藝傳承、檔口設計、推廣宣傳、街道規劃及服務提昇等。或者就讓我們從協助工匠小販重建社群開始,重新建立本土工藝傳承,才是現今全球城市的未來走向。

參考資料
食物環境衞生署. (2015). 小販政策及相關措施 (立法會CB(2)2153/10-11(01)號文件).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
食物環境衞生署. (2016). 食物環境衞生署無牌工匠小販發牌事宜(觀塘區議會環境及衞生委員會文件第17/2016號).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
食物環境衞生署. (2015). 小販管理建議 (立法會CB(4)561/14-15(01)號文件).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

「這把鼎爺以前用的刀,叫桑刀,易磨㩒用,酒樓都多用此刀。現在他成名,出品自己的品牌。」關生的二代人在官塘40年,他從父親接過關偉記刀剪,官塘碩果僅存的傳統刀莊。清場在即,未及散貨。他仍然想繼續經營,打算日後遷至地底新市集。

他口中說賣刀無前途,不想下一代繼承。但說起刀,他講過不停。「家中用文武刀最好,能切能剁,功能多,但磨刀沒有桑刀的容易。」「以前官塘看多酒樓、餐廳很旺,好多人買刀。」他的櫥窗不大,但刀款多多,除了有從油麻地、以前衙前圍村入貨的本地刀,也有日本刀,各地的刀,有不同特式,「日本刀用來切,切魚生,香港的刀用來斬,斬雞最好。」

街坊都說他技術好,老字號,磨刀手工好。關生不單磨刀出色,近年,生意開始轉營,自學做配匙開鎖,收費公道。

關生年紀不大,依然有雄心。他有騎牆舖的牌照,清場後,將搬至地底永久市場,繼續經營。可惜,由本月清場至復業,起碼有二年真空期,熟客難保。本來他想遷至同仁街市集,照顧舊主顧。可惜,官方無法安排,只得等待新市集完工,才寶刀出鞘,復出賣刀。

店舖:廚刀舖
歷史:40年
未來:回遷地底新市集

攝:高祈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85,118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