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十二月 2022.
今天市區只有12度,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74歲靠街維生的鐘錶匠佘永盛,依然在裕民坊「風餐露宿」開檔搵食,多年如是,只求溫飽,服務街坊,但寒冬依然難過。今早,佘生心臟痛楚,因着上次行動心情激動,加上嚴寒,入醫院求醫。他完成X光和血酵素檢查,暫無大礙,回家休養,本日暫停開店,今天再開檔營業。
前天,佘生上食環署請願,仍未有回覆,當日已心情激動,需要坐下服藥,希望他身體健康。
工匠牌不是福利,而是保育手藝和社區關係。
2019年署方對佘生要求工匠牌的回覆,除了指他並沒有在2009年登記,亦指︰「本署的現行政策是不會基於福利原因向任何人簽發固定攤位小販牌照」。
佘生從事鐘錶維修30年,多年於裕民坊工作,不是社會福利。他為社區提供服務,幾十元換電池,合理價錢維修古董鐘錶,坐在街上,抵住寒冷和淡熱。
天氣不佳,下次走過裕民坊,記得為佘生打氣。希望食環署盡快發工匠牌,市建局亦提出安置,我們將為他送上溫包。

裕民坊最後一人 30年鐘錶匠要求牌照安置
食環趕絶 市建局不理 消滅本地手藝文化
74歲的觀塘裕民坊鐘錶修理匠佘永盛,人稱「紳士牌鐘錶匠」,於香港街頭從事鐘錶維修30年。上周,食環署不斷警告佘生,原定今天(12月12日)向他發出「阻街」告票,迫走佘生,令他無法維持生計。
今天下午,我們於傳媒前,講述佘生的情況,並一行人由裕民坊去瑞和街食環署觀塘總部交請願,要求食環暫緩清場行動,並與佘生討論發放工匠牌照。「堅持,發放工匠牌。」佘生活動中發言。「政府而家搶人才,我就是做了30多年鐘錶維修的人才。」
食環署的秘書楊生接收請願信,並向傳媒表示原定今日有清場行動,向佘生發出告票,但後來取消。遞交請願信過程中,佘生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要立刻食藥,並坐在椅上休息。
他因市建局的觀塘市中心重建,為遷就局方工程,於裕民坊內,已被迫遷四次。他多年與政府爭取一直未有獲發的工匠牌照。
佘生希望能登記為合法街頭工匠,獲發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以及獲得市建局因重建區遷拆的合理安置。佘生和活在觀塘於2019年起多次與署方溝通,署方指佘生並未於2009年的工匠調查中登記︰「根據本署現行政策,只有在2009年實況調查中被識辨及登記了的無牌工匠,而又合乎發牌條件,才可獲簽發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13-6-2019署方電郵記錄)
【30年工匠生涯】
他早於1993年開始修理鐘錶,後遷往觀塘裕民坊繼續修理鐘錶。在2005 年至2010年期間,佘生攜同病重的家人往內地就醫,經常往返中港,因此錯過特首於2009年進行的街頭工匠普查。家人過身後,2010年起,佘生每日恆常在裕民坊及康寧道交界修理鐘錶,直至今天。
佘生於觀塘做小販40多年,小販四哥為佘生做證人,証明他於2009年前已在裕民坊經營,服務社區。
佘生多年爭取牌照,2016年曾約見立法會議員黃國興、2019年於區議會向食環請願,並多次主動與署方接觸。當日,一同爭取的兩位裕民坊工匠已先後獲牌和安罝,只餘下佘生沒有安置和牌照。我們亦找出,1999年壹週刊的佘生專訪,證明他早於2009年調查前已經是資深的工匠人。
【古董錶的手藝】
佘生經營了30年鐘錶修理生意,除了修理鐘錶、更換電子、舊錶買賣,還有名錶鑑證,特別是維修古董鐘錶,藝人夏春秋、吳君如和盧大偉亦曾是熟客。每逢秋冬,他身穿筆直西裝,戴上紳士帽,服務基層街坊,為街頭景象一隅,可見懷舊本土文化特色;檔位面積亦不超過0.9米乘1.2米,絕對符合獲發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的條件。
2020年起,裕民坊重建工程開始,佘生搬遷達四次。現時檔口的不足10米之處,每天需忍受工程的噪音及灰塵繼續生計。除此之外,因營生環境極不穩定,佘生有心律不正的情況,需定時服用心臟藥和薄血藥,多次遭多位食環職員勒令收檔,令他心跳加速,險些需即時入院。後來呼喚朋友求助,食環署職員擾釀半小時才自行離去。
目前,裕民市集有20多個空置檔口,佘生希望市建局能安置於市集,延續手藝。目前他不會放棄工匠技巧,希望繼續經營。
佘生極度希望環境及生態局局謝展寰局長能協助他登記為合法街頭工匠,市建局提供適合經營生意的安置點,讓他能以自己的技藝繼續維生。我們對政府有以下訴求︰
1. 發於工匠牌給佘生,確立工匠的「真正」價值
2. 市建局介入,提出安置,保留裕民坊特色手藝文化
3. 重新進行工匠調查,了解和保育本地手藝文化
2022年12月12日
目前香港經濟蕭條,人才流失。食環署卻倒行逆施,打壓工匠和小販等小商戶,令香港傳統手藝消失。
經濟差,就放鬆小販管理。中國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經濟衰退時,提出地攤經濟學,鼓勵小販,為小市民留一條新路。
佘生從事鐘錶維修30年,而過去20年,於裕民坊開設流動鐘錶檔口,朝行晚拆,專門維修古董手錶,由於收費低廉,手藝精湛,多次獲得傳媒訪問及街坊認同。近日,食環署多番阻撓開檔,並威脅於下星期一(12月12日),清拆他的檔口,將他趕離開裕民坊,令他手藝消失。
隨着市建局的裕民坊重建,他為了方便工程,先後四次搬遷。他亦積極爭取獲得工匠牌照,與食環署聯絡,2019年上區議會請願及聯絡立法會議員,而另外兩位一同爭取牌照的工匠,已經先後獲得牌照及安置,而市建局亦沒有處理佘生的安置,只是強行收地重建。
活在觀塘,這幾年跟食環署溝通,希望安置工匠佘生,保留香港碩果僅存的古董鐘錶維修手藝。但食環署多年拒絕處理,市建局亦袖手旁觀,無視佘生繼續手藝的訴求。
多年前,他已經爭取工匠牌照,但食環署堅持2009年的工匠統計(報告指全港只有80位工匠),稱他當時並不在現場,所以無法獲得牌照。當時,他剛好有事不在香港,亦不知道有調查,所以無法進行登記。10多年來,他一直聯絡政府,希望獲工匠資格。但政府沒有再跟進調查,只運用13年前的數據,作為工匠存活的依據,無視社會的轉變。
佘生只希望能夠獲得工匠牌,每年繳交牌費,並在現時空置率超過四成由市建局參與興建的裕民市集,獲得安置,繼續工匠手藝。
工匠,香港買少見少,香港政府不但不珍惜,反而因為重建,加速打壓,令多年在裕民坊工作,服務街坊,相安無事的鐘錶匠,被迫結業。
另外,政府打算加重阻街的罰款四倍,由$1500增加至$6000 。多年來工匠沒有牌照,常常被食環署檢控阻街,不單被罰款,也要上法庭,喪失營業的機會。現在加重罰款,無疑對小販、工匠和街鋪的嚴重打壓,罰款,又停賽,趕絕小商戶,跟現時經濟差,放鬆管理的邏輯背道而馳。
希望街坊,見證食環署如何趕絕30年的鐘錶匠,消滅香港文化和手藝。
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