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category archive for the ‘小販市集系列’ category.

昨跟裕民坊鐘錶匠佘生第五次去尋找工匠安置位置,裕民坊的土地,重新放入賣地表,市中心的重建近在咫尺,佘生的安置刻不容緩。

早前,他提出在馬蹄徑空地安置檔口,被附近的人反對,無功而返。我們繼續與食環署職員,在觀塘市中心來來回回,希望找到安置的位置。

市中心找空間,又沒有部門或居民反對,絕不容易。亦因為業權,工匠很難回到裕民坊一帶。近日裕民坊翻新,有地盤變身做行人路,官方收到更多的投訴,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向處方投訴佘生,指他影響社區。

但佘生表示無奈,只能在裕民坊暫時經營,每月繼續收到告票,而上月的罰款更增加八成。他希望早日找到位置,不用再擔驚受怕。

現時,觀塘有五位鐘錶工匠,剩下佘生仍未有工匠牌照,而佘生除了一般換電池和鐘帶外,亦專門維修古董舊錶。

花上五年爭取,成功在望。

上年12月,因裕民坊重建,食環署本來打算清場,驅趕裕民坊鐘錶匠佘生,後來獲得社會關注,食環署亦聆聽民意,容許佘生與我們提交証據,証明他多年在此經營。經過半年的開會,提交文件,最後食環署接受佘生多年在裕民坊經營鐘錶工匠,成為第一位自行申請工匠牌照的工匠。

本周,我們與食環職員花上兩天,在觀塘市中心尋找位置,走遍小巷、天橋底,先後尋找四個安置位置。尋找位置涉及不少程序,需計算檔口距離馬路,距離設施,和通道的距離,食環職員逐一慢慢量度,他們都十分有耐性,慢慢跟工匠解釋。但後來一位置因靠近地盤,被迫放棄。而我們建議的三個位置,會由食環交給不同部門給予建議,再由區議會決定發牌。鐘錶檔最快九月獲得安身,跟裕民坊正式告別。

對於離開裕民坊,佘生坦言可惜,過去40年,他在市中心工作。延續手藝,服務社區,十分重要,一切看安置位置。

對於發牌安置,74歲的佘生坦言︰「順其自然,都係天意。」他於1974年來到觀塘,在市中心搵食做小販,早年做豆腐花推車仔,他笑說他曾教以前裕民坊著名豆品店,做豆腐花。後來,小販式微,30年前,轉營鐘錶維修至今30年。「又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他指出年紀已大,香港天氣炎熱,近日達35度高溫,做街邊絕對是苦差,希望新的位置可在有瓦遮頭,不論天橋底或大廈樓底也好。但受重建影響,找到一個有途人經過,又不太熱的地方不太容易。

不少熟客給予他安置的意見,而他的客人很多在區外,希望新的位置,日後客人容易找到。

市建局的重建,起豪宅和商場,清拆觀塘市中心。裕民坊流標,只關心改規劃,由商場變豪宅,對工匠卻不聞不問,佘生努力爭取,終於見曙光。局方的保育口惠而實不至,而承傳手藝只能靠74歲的佘生,希望最終第一個成功申請工匠牌照,為其他工匠創下先例。

搬,很難,傳續手藝更難,佘生仍堅持行下去。

爭取五年,鐘錶工匠佘永盛,終於由無牌工匠,變成已登記的無牌工匠,成為香港第一個成功登記為工匠的人。

74歲的佘生,30年維修舊錶經驗,街坊口中︰「紳士牌鐘錶匠」,是本地少有的維修古董鐘錶師傅,他因為錯失2009年的工匠登記,多年無法申請工匠牌照。署方多年指佘生並未於2009年的工匠調查中登記︰「根據本署現行政策,只有在2009年實況調查中被識辨及登記了的無牌工匠,而又合乎發牌條件,才可獲簽發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日前,終獲食環署確認工匠的登記,有權可選擇位置安置和發牌。

佘生於裕民坊開檔,但觀塘市中心已被市建局重建為豪宅和商場,自2018年開始收地,裕民坊進入倒數,他被迫多次搬遷。 2019年裕民坊清場,小店紛紛結業,從60年代開始,人流如鯽,繁華的裕民坊,畫上句號,今天只剩下鐘錶、工匠佘生一人,孤身守護着這條消失中的街道。從2018起,他走到區議會和街頭,爭取工匠牌照,身邊裕民坊的4位已登記的工匠,有兩位獲得工匠牌,另外兩位則選擇退休。本周,他終於成功登記, 30多年的工匠身份,終於被食環署確認。

5年的爭取,佘生先後於裕民坊街道上搬遷4次,並多次被食環控告,而市建局亦並無提出協助安置。上年尾更傳出清場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受不少傳媒訪問,食環亦開始與佘生接觸,提出重新登記的條件。署方要求証明佘生於2009、2010或2011年間,在裕民坊擺檔的証據。及後,不少網友協助尋找13年前的youtube、舊相片和電影(殺破狼2),而另外佘生亦向警署查詢,尋回2010年裕民坊失物記錄,足証佘生當日曾在裕民坊開檔。

現時佘生成功登記,下一步我們將陪同佘生將於觀塘區內,揀選位置,再申領牌照。但申領牌照的過程可能曠持日久,需獲食環署和多個部門(地政、消防、警署等)批准,最後獲區議會通過,才可發牌。當中另一前裕民坊工匠駱生花兩年才獲牌照,而佘生面對裕民坊收地重建在即,他仍然憂心忡忡。

佘生成功登記,打開工匠牌照的空間,他有望成為第一位申請工匠牌的工匠。希望他的經驗可分享給其他匠人,幫助他們拿到牌照,延續手藝。

迫遷鞋匠福嫂失生計 市建:唔關我事 食環:疏忽, 不賠償
市建局和食環上周強遷鞋匠福嫂到滿佈蟑螂的康寧道後巷,二日後,補鞋工具和貨物被食環丟棄,令她生計堪虞,引發社會關注。觀塘工匠因重建的搬遷問題討論超過十年,上年三月,我們與工匠們在區議會向食環署請願,署方承諾跟進,本年初,區議員亦有介入情況,但結果為市建局清拆起豪宅,食環只懂強遷,發生沒收福嫂生財工具的悲劇。
市建局和食環為悲劇的禍首,卻拒絕向福嫂道歉及作出賠償,無視工匠的價值。
昨天,我們聯絡觀塘區衞生督察方志偉,他的下屬承認沒收福嫂補鞋工具,為「一連串既疏忽」,他指搬遷時,市建提供的鐵櫃無法上鎖,只用爛櫃放置福嫂的工具,並放置在內巷。晚上被拾荒者盗取櫃中物件,包括舊鞋,而早上清潔工掃街見到滿地舊鞋,以為垃圾就丟棄了。他指補鞋工具和已修補好的鞋無法追回,卻拒絕作任何賠償。他僅指與旁邊舖口溝通,福嫂可於路口擺檔,不用於環境較差的內巷工作。
市建高級項目經理梁錦秋拒絕負責,他指食環搬遷福嫂鞋檔, 一連串疏忽大意令福嫂損失過百對鞋,這是食環的責任。他拒絕賠償和道歉,僅會維修鐵製儲物櫃,增加上鎖功能,並改善後巷的加照明。
市建局和食環在迫遷鞋匠福嫂一事,互相推卸負責,有疏忽,亦不補償。現時後巷環境惡劣,白天亦有蟑螂和老鼠,放置不少垃圾,缺乏排水系統,沒有上蓋,長年積水, 亦無任何告示告之街坊補鞋的服務,不是工匠的理想環境。
福嫂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亦長年照顧年老丈夫。她只求靠雙手,繼續做「斗零踭聖手」,服務街坊。補鞋工具伴隨她30載,現時難以購買, 就算有賠償,她也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而來,60多歲被迫重新創業,一切從頭而起。
重建起豪宅,市建局賺大錢,這模式在觀塘市中心已無法改變了,局方網誌近月宣稱收回裕民坊的所有業權,為何工匠的安置不解決呢?局方眼中只有業權,沒有人,觀塘重建仍未解決。

撰文︰青蛙

有沒有想過,你這一秒在開檔搵食,下一秒就被人夾上車,強行搬到一條滿是污水的後巷,每天擺檔與過百蟑螂共存,而且數天後生財工具及貨品更被食環人員不動聲色地搬走?

以上都是人稱「斗零踭聖手」的裕民坊鞋匠福嫂,一星期前的遭遇。

位於觀塘重建計劃第二、三期的「凱匯」越起越高,樓下的檔販則顯得越來越渺小。在裕民坊補鞋30年的福嫂,是重建計劃第五期中,少有留守到最後的小販。她並不是想阻礙發展,而是舊有的社區網絡、營生環境,能堅持多一天就是一天。萬萬想不到,一個多星期前的一日,當她如常地在裕民坊的檔口補鞋,突然5至6位食環署職員來勢洶洶,表示要馬上「協助」她把檔口幫到新的擺檔位置——相距兩條大馬路,一間麻將鋪旁邊的後巷。福嫂正幫熟客補鞋,盡是愕然和無奈,「我仲約咗個客等陣係度攞返對鞋!」熟客還未到,福嫂就被食環職員粗暴地帶上車,「我啲工具跌晒落地,佢哋就用垃圾袋裝起來。執到乾乾淨淨,再用相機影已經清走的檔口位置。」駛過兩條街,食環把裝著福嫂搵食工具的「垃圾袋」和其他物資,連同福嫂扔在一條後巷中。這條又髒又窄的後巷,就是福嫂的新檔口位置。她看著擺滿一地的物資,欲哭無淚。65歲的人生,才要從頭來過,不知可以從何收拾。

沒有名字的後巷 容納政府眼中沒有名字的小販

福嫂在這個濕濕漉漉的後巷只開過一日工,一個客都沒有。「啲客望入黎都唔似有補鞋檔,又冇招牌又冇剩,仲以為自己搵錯。」筆者在觀塘長大,平時都沒留意有這條巷,在Google Map一看,這巷子連名字都沒有。巷子一邊是雞記麻雀的後門,另一邊密密麻麻掛滿食肆的分體式冷氣機,噴出讓人窒息的熱氣。這寬約2至3米的後巷,除了堆滿雜物,亦是一間靠牆理髮店的營生空間。福嫂的加入,只能蜷縮在巷子的角落。同樣蜷縮在巷子中的還有蟑螂和老鼠。福嫂憶述在這裡逗留的一整天,「大大小小過百隻蟑螂,見到都毛管戙。」她的營業時間是中午到晚上7、8時,「啲老鼠就開始出黎搵食……」最要命的是,這後巷有不利福嫂補鞋的先天性因素,「呢條巷好天都會有積水,啲客經過踩濕咗鞋,我就補唔到。」下雨的時候,情況更糟糕,頭上的鐵皮無法擋雨,猶如一條條小瀑布,福嫂完全無法工作。失去補踭工具的「斗零踭聖手」

屋漏兼逢連夜雨,一個星期前,市建局搬來一個二手大鐵櫃,叫福嫂把她的工具放在裡面,便可長期存放在巷子中,福嫂還稱讚鐵櫃的美觀。由於近日下雨,她都無法營業,直至數天前放晴,再來開檔,才驚覺鐵櫃內的工具已被清得一乾二淨,自己平時存放物資的兩個行李箱也不翼而飛。「裡面仲有我幫客人補完的鞋,超過100對,現在去邊度賠返俾人?」原來市建局給福嫂的鐵櫃無法上鎖,只是虛掩,食環署的清潔工便把裡面的東西清掉,搬走行李箱,只餘一個不方便搬動的大鐵櫃。近百客人的鞋子去向不明,福嫂還能一拖再拖;伴隨多年的生財工具,卻叫她最為苦惱:「裡面好多工具都已經買唔返,最重要係鐵腳,擺鞋落去,整鞋踭用。」沒有鐵腳,又哪有「斗零踭聖手」?福嫂連日打去食環追問,惟食環提供的電話號碼要不無法打通,要不只提供留言功能。拔去鮮花,觀塘種出一座座的豪宅。舊觀塘的小販不想阻人發達,福嫂接受市建局及食環的安排,甘願瑟縮在別人的後巷,只求一絲生存空間。但政府卻得寸進尺,連別人的搵食架生都扔掉。福嫂這個中秋的心願,就是食環署可以盡快歸還搵食工具及過百鞋履;並要求市建局兌現「安」置小販的承諾,處理後巷衛生問題:清走雜物、滅蟑螂、滅鼠;增加後巷的擋雨、照明、平整路面設施等。讓福嫂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靠自己雙手糊口,於高樓大廈的影子背後,依然找到一點尊嚴。

午餐無地方食飯?青年人無空間創業?市建局卻在陰乾扼殺小販,任由觀塘市中心的同仁市集空置起碼八個月,浪費社區資源。我們曾透過區議會向市建局和食環處反映,希望可活化場地,但不得回應。

筆者於上周(7月31日)到訪同仁市集,二層共125檔口,只有偉叔一個檔口開業,據他所述全日人流不足五十人。

我問有六十多年小販經驗的偉叔人流如何,我問:「一日有冇50個人行過?」偉叔苦笑:「 15個都難,要去到下年第一季新市集才有機會開門。」他望着貨架整整齊齊的毛巾和內衣,無人問津,只有無奈。見到如此,不忍心問他生意如何了。

因為情況太惡劣,本來開檔的另外四檔,選擇休業。訪問當天是星期五,我們中午四點是行過,只有一檔開門,整個市集沒有外人,只有清潔工站在一旁談天。如果你沒有留意,以為走進觀塘某某老人公園。

我跟職員談天,更見慘淡。「平時賣校服的標叔叔會開門,而家都冇開啦,全個市集只有一檔開門。平時我們要幫路過的人量度體溫,都不超過10個人。如果計埋路過市集,去搭小巴站行過的人,都有10個人。」不少街坊反映收回檔口決定好突然,「很多街坊為購物都摸門釘,他們最主要是找埋拖鞋的叔叔,50多元的台灣拖鞋很受歡迎,但大家都唔知道有呢件事。」

本年6月底,市建局收回同仁市集大部份檔口,只餘下五檔經營,爝中上層為兩檔口,下層為三檔。

局方處理失當,花錢請走大量小販,但無新安排,令市集變死場,變相陰乾小販,曾經熱鬧市集變成「拍烏蠅」,結果令小販結業,無法在延續生計。預計市中心的新市集,將於下年三月完成,即是「死場」起碼延續八個月。 收回檔口限期前,我們聯絡區議會,希望活化場地,提出建議,安排臨時用途,如:假日市集、展覽場地。但礙於市建局和食環署對場地限制,無疾而終。

市建局的觀塘市中心重建,消滅本地的文化,本來市集是唯一留下的街坊生活。局方不是出錢買斷小販生計,就如現在陰乾小販生存。香港不是無空間,但被扭曲,不是豪宅,就是假裝草根文化,成為豪宅的點綴,活化市集,只需要市建局和食環放權,給青年人的空間,給市集的生機。

文:梁志遠(聯區小販發展平台)

歷時十數年的觀塘裕民坊的重建將於2月28日告一段落了,但懸而未決的除了部份構築物用戶外,更包括兩批見証觀塘數十年發展的工匠及流動小販。重建區當中四位鐘錶或補鞋的街頭小販,部份人更原屬2016年首批獲發工匠牌照的小販。但關注團體發現,當中兩位原來至今作仍未被安置往新的營業地點; 面臨重降在即,更是心感徬徨。

工匠小販由來已久,主要是因應著市民聚居的「服務需要」而出現 (所以昔日又稱服務小販),且種類繁多,包括擦鞋匠、補鞋匠、理髮匠、鐘錶修理匠、鎖匠、磨刀匠、線面師、代書人、栽縫補衣、雨傘維修、箍桶匠、白鐵匠、圖章彫刻等等(某種類現已經式微了)。這些「街頭藝人」很多都是能工巧匠,善用惜物,慣於街頭謀生的「職人」。隨著無牌小販被發牌規管後,部份工匠小販成功獲取了固定牌照。但自1970年代初政府停止發牌之後,新加入者自然就只可成為無牌小販了。至2008年的天星皇后事件以後,保留本土文化的聲音不絕於耳,迫使政府在2009年中環發出八個擦鞋匠牌照及進行無牌街頭工匠小販登記。據報當時被登記的123人當中有86名表示願意申領牌照,17人更要求可以原址發牌。可惜2011年的區議會諮詢結果最終卻沒有下文,直至2015年3月,時任食衛局局長高永文才重新提出發牌予工匠小販(食物環境衞生署,2015)。至2016年,食環署才從觀塘區議會開始,正式提議發出首批五個牌照工匠小販及相關。可惜,當時有區議員反對部份核淮地點,致使部份檔口至今仍未安置。工匠小販現時面對問題多項,主要包括地點安置,登記發牌及技藝傳承等問題。

先談安置地點問題。即使重建迫在眉睫,不同部門及負責單位,如食環署與市建區,仍然相互推搪責任。以觀塘重建區範圍為例,政府至今仍未安置四檔已登記的,包括補鞋及錶修理的工匠,更遑論附近同樣擺賣經年,惜未曾登記的其他檔口。而以全港計算,80位淮予牌照的登記人中,暫時只有14人正式獲得發牌安置,估計主要與安置地點的爭議有關。事實上,經營地點對於小販至關重要,如果可以考慮原址安置又或附近(人流點)安置,將更為小販接受。現時安置地點需經兩關,包括不同政府部門的批淮及區議會議員的通過。如果選定地點不獲批淮的話,小販又要自行建議安置地點,再交食環署重覆以上程序,至使拖延既久。

有關登記方面,政府最新的登記停留在2009年,至今已相距十年。不少當時登記了的小販都或年紀老邁或因故離世,至使最終成功獲牌者不到兩成。某一區議會範圍內只有一檔或幾檔,某些區更一檔沒有。這種象徵性的發牌做法,只是聊勝於無,虛應要求,對於重建小販社群,保肓本土文化根本於事無補。政府刻下正諮詢未來新發400個小販牌照,但當中竟沒有包括佔地最少的工匠小販。

說及技藝傳承方面,任何行業都必須有新血加入,否則技藝不得傳承,生意亦不可持續。現時新發牌照不得傳承,加上持牌人年紀老邁,工匠小販社群早晚被自然淘汰可以想見。這種博物館式的保育方法完全不利技藝傳承、鑽研及進步。如何建立培訓,營造社群,建立行業,提昇技藝通通都需要在這批年老職人退休前爭取時間進行。

最後,參考亞洲其他地方如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地技藝保育升級成文化產業的做法,如何認真地轉危為機,好好利用年老工匠的最後貢獻,需要政府,民間團體及市民的參與支持,要針對範圍包括牌照規定、標準訂立、技藝傳承、檔口設計、推廣宣傳、街道規劃及服務提昇等。或者就讓我們從協助工匠小販重建社群開始,重新建立本土工藝傳承,才是現今全球城市的未來走向。

參考資料
食物環境衞生署. (2015). 小販政策及相關措施 (立法會CB(2)2153/10-11(01)號文件).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
食物環境衞生署. (2016). 食物環境衞生署無牌工匠小販發牌事宜(觀塘區議會環境及衞生委員會文件第17/2016號).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
食物環境衞生署. (2015). 小販管理建議 (立法會CB(4)561/14-15(01)號文件).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

14344069_1431910213503861_4569935115346689747_n

將來新市集,通道依然狹窄,只比現時多13吋,即是每檔多6.5吋(或增加檔口的面積)。沒有公共空間,讓小販和顧客交流。

舊區街坊不易走入新市中心,唯一面向舊區的入口在物華街,需路上天橋,走過花叢,才可走到市集。主要出口(向觀塘道),亦要繞花糟才可到達。

對於有新市集,我們有以下建議︰

1.重新研究檔口數目,增加通道闊度
2.建議將市集放在小巴站或小巴站,或重新設計入口,吸引人流
3. 諮詢社區和小販,讓民間專業參與

各位想一齊參與嗎?共創觀塘市集

ScreenClip

2020年建成的新市集,放入地牢,將放在停車旁邊,如同放逐,缺乏人流 。巴士和小巴站乘客需要走往下層才可到達市集,而二個交通站旁,交通方便地方均設有商場。

14322525_1431906420170907_5647606387353883517_n

【新觀塘地牢市集規劃(2)】新市集開幕時(2020年)只有一個向街的出口(向輔仁街和物華街),而全部需要坐電梯向下行。向觀塘道的主出口,最快2024後才出現,人流嚴重不足,趕絶小販。

12573196_1238890576139160_6780929570841443365_n

 

親友嚟拜年,唔想屋企失禮人,內外鋪設同樣重要,除咗屋企內部要整齊企理,門外放一張靚地氈,就可以輕鬆令人第一眼就有好印象。同仁市集小販檔有齊不同花色厚薄呎吋嘅地氈,梗有一張啱你心水!

另看:
【添新衣逗利是 化身「運財童子」】on.fb.me/1npqjiT
【紅色底褲旺一旺 新年打雀贏開巷】on.fb.me/1SkyyIM

▊有關同仁小販

同仁小販市集(觀塘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開業至今近兩年,「鐵籠」中有百多個舖位,匯聚了自物華街、協和街小販市場和仁愛圍天光墟,因重建而被逼遷的小販檔。小販貨品種類相當多元化,包括:雨傘、飾物、精品、衣服、玉器、假髮、床具、佛牌、書包、手袋、內衣褲、紙紮品、皮鞋等等,亦有提供改衣、修甲、窗簾加工、配匙等服務的小店,應有盡有。

檔主多是老街坊,多年來跟區內社群已建立深厚情誼,檔主之間亦情同手足,守望相助。 前市集位於區內中心地帶,背靠街市、民居環抱,現時卻在區內邊緣位置,加上設計失當:鐵籠外型趕客、場內通風極差、門口位置欠佳、走廊狹窄,令小販檔生意難做,生計大受影響,不少小販被逼離場,損失的除了是小販,更是慣於在市集選購平靚正貨品的街坊。支持小販,守護社區,刻不容緩。

觀塘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
地址:同仁街38號
開放時間:8am-10pm

Share this blog

Bookmark and Share

分類

一起紀錄官塘吧! 行動吧!

觀塘市中心重建在即, 店子一個地一個被關上。不論是你的觀塘故事, 又或者透過同街坊傾偈, 所知道的故事, 又或者是攝影和錄像, 都歡迎你跟我們一起紀錄觀塘。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頁眾集一班朋友, 紀錄將要逝去的觀塘, 並了解這裏的過去, 再檢討現在的觀塘發展, 是怎麼回事了? 你可透過發郵件到kwuntong2007@gmail.com 或留言在comment裡。 flickr的相,請用「kwuntong」tag住,就可以在下面「看看"我"的官塘」中見到大家的照片

加入我們,一齊紀錄官塘

如果妳/你都有興趣將自已知道的官塘直接告訴大家,也可以電郵至kwuntong2007@gmail.com,就可以成為網站的編輯之一。 不論是文字、相片或是短片都無任歡迎,一齊記錄我們共同的社區故事。 如果想直接貼在此blog上,也可於https://en.wordpress.com/wp-login.php登入,就可以在此貼東西。 Name: kt2007 Password: kwuntong2007

一路下來

有幾多人上來

  • 1,285,243 hits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c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